APP下载

泰山『镇山三宝』

2024-04-20米山

中华瑰宝 2024年4期
关键词:乾隆皇帝青花葫芦

泰山受历代帝王尊崇,封禅不断,由此,岱庙留存了一批珍贵的御赐祭器,文物价值极高,其中以『镇山三宝』最具代表性。

东岳泰山以其雄伟的形体特征和灿烂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与象征之一。岱庙是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的场所,也是泰山的宝库,许多可移动的历史文物收藏于此。在岱庙珍藏的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泰山祭器。

泰山祭器是泰山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中国古代有“七十二王封禅泰山”之说。秦汉以降,历朝歷代的帝王竞相在泰山祭天,借“君权神授”,祈江山永固。时间既久,礼制规模日益扩大,遂出现了形式华贵、品类繁多的礼神馈奉之物—泰山祭器。

祭器反映了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特点。无论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制作工艺的角度来看,泰山祭器的价值都非常高。尤其是最高统治者所馈赠的祭品供器,代表了器物所处时期祭器制作工艺的高端水准,堪称国之珍宝。清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登临泰山次数最多的一位帝王,他在位期间前后十次来到泰安,其中六次登上岱顶。乾隆七年(1742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间,乾隆礼敬奉献泰山祭器、祭品35次,件数多达344件。这些祭器种类繁多,包括七珍八宝、磁轮、珠幡、瓷器、玉器、织锦、珐琅器等,或出自清宫造办处,或为清宫旧藏,无论是造型、色彩还是纹饰等,都工艺精美,富丽堂皇,寓意深刻,无不体现着皇家风范。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沉香狮子、温凉玉圭和黄釉青花葫芦瓶,被称为泰山“镇山三宝”。

沉香狮子

据《泰山志·盛典纪·御赐金宝器》记载,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南巡回銮过泰安,第四次亲祭泰山神灵时御赐岱庙沉香狮子一对。这两只狮子外形近似,单只约高37.5厘米,宽36.5厘米, 重3.75千克。

以狮子造型的艺术品作为祭品敬献泰山神灵,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狮子象征尊严、平安,被作为驱邪护法的神兽,被当成权威的象征。由于狮子的神秘性,历来有艺术家对其造型进行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自汉至清,狮子的形象千变万化,姿态各异。

岱庙珍藏的这对沉香狮子构思巧妙,浑若天成,由工匠利用天然沉香巧妙黏合,然后精心雕刻组合而成。沉香是一种常绿乔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材质地坚硬,散发清香,以形大和入水即沉者为贵,自汉代以来即被视为名贵木材。沉香为机缘随生的天然产物,每一块沉香木的形态和硬度都不尽相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稀缺植物。因此,沉香木雕刻作品不像竹木雕刻艺术品可以做出多件相同或近似的版本,需要宫廷工匠充分了解每块沉香木的质地、形态等方面的特点,并熟谙在心,再进行缜密的构思,才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沉香狮子狮身的卷毛利用香料上一个个凸起的疙瘩来呈现。这两只狮子的前腿是直立姿态,后腿为蜷曲姿态,身态为坐姿,突出的特点是狮尾呈高翘之形。在传统工艺的狮子表现形式中,喜狮之态在尾,怒狮之态在齿,工匠们依据传统习俗,将此对狮子塑造为喜庆吉祥之形。狮子嘴巴微微张开,圆睁的眼睛熠熠有神,透着一种水汪汪的清澈感。这是因为其眼睛的材质为做香料用的天然树脂,天然树脂与沉香契合度高,且比沉香更有光泽,用来制作眼睛最合适不过。这两只狮子大小相近,但形态又略有不同。它们侧首而盼,仿佛与人对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再配上质地良好的楠木座,彰显尊贵气质。这对沉香狮子从初始时就注定是一对珍贵的孤品,以此赐祭泰山,长供于岱庙之中,充分体现出乾隆皇帝敬奉泰山神威之深意。

温凉玉圭

温凉玉圭是乾隆皇帝为祝贺其母崇庆皇太后寿辰而专门制作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奉其母崇庆皇太后銮驾,东巡祭祀泰山。皇太后年事已高,还要亲自到泰山拈香,乾隆皇帝为让皇太后免受登陟之苦,让她到岱庙瞻礼,不再登上山顶。在岱庙,由崇庆皇太后将宫廷工匠精心制作的大玉圭作为礼神重器,进献给泰山。《泰山志·盛典纪·御赐金宝器》一文中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赐镀金满达一个……大玉圭一件,长三尺五寸,宽八寸,名温凉玉,半暖半寒。”

温凉玉圭长92.5厘米,上宽29.1厘米,下宽21.2厘米,重27.75千克。因玉圭的玉色白微青,故又名“苍玉圭”“青圭”。玉圭由上下两截衔接而成,上截之玉质密、手感微凉,下截之玉质略疏、手感偏暖,故称“温凉玉”。上截的上半部浅浮雕三个圆状体,分别代表日、月、星辰;下半部则雕刻海水江崖图。上下两部分图案结合,寓意礼敬《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中的“六宗”。温凉玉圭的下部镌刻“乾隆年制”阴文楷书款。

此玉圭不仅构图精美,雕琢精湛,而且在选料及形质上亦有丰富的内涵。《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汉代郑玄《周礼注》中指出:“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圭锐象春物初生。”泰山处于东方,因此,乾隆皇帝在祭祀泰山时使用的是“礼东方”的青色玉圭,象征着春物初生,契合泰山主生的传统思想。

古代帝王有时巡之礼。《尚书·周书·周官》云:“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孔颖达疏:“周制,十二年一巡守也。如《舜典》所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时巡行,故云时巡。”《清史稿·礼志八》记载:“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舜典》记载的“时巡”中,“春东”是指巡守东岳须在春季。乾隆皇帝祭祀泰山是在当年初春二月,礼敬泰山之物是采用青色玉材制作的大圭,礼奉时段和器物形制是遵照古书所记载的礼制,玉圭雕刻图案则含有泰山符号和文化意蕴。从中足以看出温凉玉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之深。

黄釉青花葫芦瓶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皇帝遣工部侍郎兼满州副都统阿尔达致祭泰山,御赐黄釉青花葫芦瓶祭于岱庙。此瓶高22.5厘米,口径3.1厘米,为葫芦造型,青花色泽,古朴敦厚,淡雅柔丽。

黄釉青花葫芦瓶通体施黄釉,上饰七层青花纹饰,以缠枝莲纹饰为主,在瓶子中间的束腰位置绘有九朵青色梅花纹饰,梅花下圈为几何弦纹,楷书款“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绘于葫芦瓶底部。此瓶为明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烧制,胎质细腻,釉面肥润光亮,青花色泽浓艳,纹饰典雅有序,造型古朴敦厚,为明代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典型器物。

黄釉青花葫芦瓶之青花色泽为典型的明嘉靖时期的回青料。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在元代趋于完善,到明清进入兴盛时期。它的突出成就之一是使中国绘画技巧在瓷器上得以充分表现,有着独特的民族工艺神韵。该瓶为清藏明代宫廷之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黄釉青花葫芦瓶的形状设计制作成葫芦状,内在意蕴是如意、吉祥,其形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文化习俗密切相关。葫芦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叶阔茂密,结果多,果、叶、花皆可食,剖果可为容器。它的作用早在远古时便被人们所认识,明代罗颀《物原》记述,远古燧人氏曾“以匏(葫芦古称)济水”“先于桴舟”,并且用葫芦制作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赋予葫芦多重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吉祥的代表:其药用价值象征平安、健康;其可飘浮的特点象征济世救人;其不拒何物均可容纳,又易于携带、储存的特点象征富裕、顺利、如意;因“葫芦”二字的发音和福禄相近,葫芦滋生藤蔓的“蔓”与“万”字谐音,又象征福禄双全、子孙万代。于是,葫芦在祭祀中成为吉器。用葫芦形祭瓶作供器也是循礼制所为,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吉。

黄釉青花葫芦瓶原为一对,现泰安市博物馆仅藏一瓶及另一瓶之盖。其中原因,一说盗者在逃脱追捕时将一瓶投入井中摔碎,一说为盗者转手后未能追回。黄釉青花葫芦瓶不再成双,令人惋惜不已。

米山,泰安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乾隆皇帝青花葫芦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青花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