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社会演化的叙事:认识革命与科技革命

2024-04-19邓宇

财经 2024年8期
关键词:秩序建构革命

邓宇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译

中信出版社

2017年3月

“人类命运三部曲”是21世纪以来为数不多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著作,这三部著作分别从人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讨论了一系列重大的人类命运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人类简史》,而这部书也已经出版超过十年时间,影响力有增无减。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在此前并未有比较知名的著作出版或发行,因而在三部曲问世后,迅速积累了知名度,成为畅销书作家。作者这样写道,这本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满足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历史的最新科学发现的故事。显然,这部书所描述的许多人类故事掺杂了最新的证据发现、不同学者的论述及作者个人的思考,而书中的内核却令人耳目一新。需要思考的是,科技革命是否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技术在其中到底起到了何种作用?

早期狩猎采集社会与认知革命

初读《人类简史》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疑惑。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和描绘的图景一部分来自现实证据,属于非虚构内容,一部分则来自作者在现有史学资料上的想象力拓展,将历史的宏大叙事渗透到了众多有趣的人类进化史中,提出了令人启发的观点,也从某些层面打破了常规思维,甚至有颠覆性的论述。但正如作者所言,没有故事,人类社会就无法运作。归根结底,这些故事不过是我们为了帮助人而创造出来的工具。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就发现了标题的玄机——“认知革命”,给整本书的论述奠定了语言基调,其风格就更加独树一帜。

在作者看来,人类在进化中逐渐获得了“思考”的能力。这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人类的诞生虽然仍是未知之谜,但早期与其他动物有着极其相似的习性、特征以及缺陷,在工具使用、手脚的解放以及获取食物等生存方式的选择上遵循了自然规律,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二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后,人类开始谋求新的生存技能,如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类的手脚,能够生存和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而且有了超凡的学习能力,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

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早期的狩猎采集时代步入到农业社会的关键。人类自从占据了食物链顶端后就开始了征服的进程,包括驯化动物、培育植物等,这一时期在作者看来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农业革命。史学证明,农业社会最早诞生于中东、中国以及中美洲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适宜动植物的生存,而其他地域不具备动植物驯化的自然条件,因而这些地方成为农业革命的起源地。

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逐渐安定下来,但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如农业革命中人类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关于动植物驯化的故事的真实性。以小麦为例,人类的身体结构和消化系统并不适应以谷物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不足、难以消化,还对牙齿和牙龈有损害,而且小麦等食物的生长条件比较严格,缺乏稳定的产量,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或病虫害的破坏。但在农业文明中,人类也获得了比较稳定的环境,辩证来看:一方面,狩猎采集的时代人类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能够自由迁徙,而不受到所种植的谷物或建立的居住环境限制,可以随时对外部的环境变化作出回应;另一方面,农业社会的益处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而显现的,随着人类住进永久村落、粮食供给增加,人口出现增长,但随之而来的负担也在增加。

发达农业文明促成的社会秩序

人类之所以出现比较规范的社会秩序以及完备的社会制度体系,与农业革命所引领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在人类社会网络走向复杂化和日常化的过程中,部落或城镇的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土地以及依附于土地之上的资源也在扩张,这就可能产生一些冲突或者矛盾,如何进行有序管理和运作这些网络成为了部落群体关注的重点。

作者称之为“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作者在书中列举了比较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和美国《独立宣言》。诞生于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汇集了各类律法和判例,作为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体系的基础,以此巴比伦的社会秩序得以建立起来,等级结构和家庭的等级制度也得到了确立,在当时而言成为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石。

辩证来看,这些社会秩序是人类所依据长期的生存进化而总结出来的规范,其中的部分思想观念得到了部族的普遍认同,例如平等、自由和公正等,只是在不同的统治阶级和文明社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可能也存在虚构的成分,但却是控制暴力、维系社会运作的积极因素。

作者转而论述了想象建构的秩序得到了普遍承认,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这有三大原因:一是想象建构的秩序与真实世界紧密结合。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日常的生活生存秩序中,这些规则和规范都无不以各种形式得以存在,从而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就让人们坚信个体的价值是建立在由其所在的社会等级以及他人的看法而定。二是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人类的欲望。浪漫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各种文化引导人们去按照这些价值理念去生活,例如浪漫主义所倡导的人们应尽量发挥潜力去累积不同的经验,学会享受美食、生活以及度假等,而消费主义则激发人们去体验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欲望。作者认为鼓励多元多样的浪漫主义与消费主义的融合催生了販卖各种“体验”的市场。三是想象建构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所有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价值理念都受到想象建构的秩序的深刻影响,而独立的个体是无法撼动的,意味着要改变这现有的秩序,就必须通过另一套秩序进行替代。总而言之,农业文明时代的这些秩序经过了文字的记载和历史的记忆,比较完整地保存并延续了下来,共同构成了历史的叙事。

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在人类融合统一时代,这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前述分析了农业社会人类所建构的秩序,因为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作者认为文化虽然是难以改变,却存在一个不断走向融合的过程,而且文化内部也会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

作者列举了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和骑士精神,以及现代政治秩序中的自由和平等的冲突,这些矛盾促成人们思考、批评和重新评价这些矛盾。作者由此认为,人类文化的流动变化遵循了历史的大方向,即数千年来,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到较大、较复杂的文明中,文化融合成为了趋势。早期的人类社会分布在各个区域,但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自然环境的改变也促使人们发生了迁徙,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张,各类文明开始被纳入到帝国范畴。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德国为例,这些欧洲国家起初并非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多个自治区域构成。贸易、宗教文化和战争等因素促成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当然,走向融合和统一的时代也出现比较血腥的宗教战争和其他各类战争冲突。因此,人类社会走向融合和统一并非一帆风顺。

科技革命是否真正带来了进步

工业革命时代之前,人类社会总体上还生存在比较传统的社会体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留了一些原始的状态,比如农业社会的耕种、简单的贸易以及初步的文明交流等,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并未出现明显的跃进。但工业革命时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进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科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认知,增强了人类生产的能力。

作者认为,大约1500年前,全球人类还不相信在医疗、军事和经济方面有突破,直到科技革命的出现,人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作者进一步分析指出,现代科学与过去的知识体系有三点不同:一是人类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现代科学是建立在人类承认自身无知的基础之上的,过去所信賴的概念和想法等并非神圣不可挑战。二是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现代科学通过收集各种观察值,再用数学工具整理连接,形成全面的理论。三是取得新能力。人类在获得科学知识后希望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发展新的科技。在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出现后,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等产生了水乳交融的关系。

早期的帝国时代,科技文明成果被用以开辟全球航线,成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崛起的驱动力。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模式不可逆转,在历史的巨轮下,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能源、原材料以及劳动力都需要扩大全球生产,于是催生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科技革命时代,不仅社会秩序完全改变,政治、日常生活和人类心理也彻底改观。

本书提出了长期被忽视的论题:科技革命是否让人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大多数历史研究承认科技革命推动力历史进步,人类的能力也不断增加,但是否科技革命带来了真正的进步?本书反思了最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包括现代医学、脑机双向接口以及仿生科技等,这些科技可能产生新的生命伦理问题,也可能制造不平等。而科技的进化既带来了进步,也产生了许多的破坏。作者写道,如果我们不谨慎地选择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很可能会被幼稚的乌托邦幻想误导,陷入技术地域之中无路可退。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编辑:许瑶)

猜你喜欢

秩序建构革命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秩序与自由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孤独与秩序
建构游戏玩不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