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希龄与毛彦文:白发红颜,朝朝暮暮相守

2024-04-19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熊希龄表兄香山

1935年2月9日,65岁的熊希龄与37岁的毛彦文在上海慕尔堂举行婚礼。婚礼上,遵新夫人之嘱,剃掉蓄养十余年长须的熊希龄,老当益壮,毫无暮气。曾留学美国的教育学硕士毛彦文,时尚摩登,粉面羞红。一个白首,一个红颜,街谈巷议,众口乐道。或许熊希龄并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他绝对是一位值得人们敬仰的慈善家,晚年他投身教育慈善事业,创办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收养不能就学的流浪儿童……

情路坎坷,才子佳人感情多舛

熊希龄两度丧妻,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廖氏、朱其慧、毛彦文。廖氏是贵州镇远人,1895年患肺病亡故。后来,恩师朱其懿将妹妹嫁给熊希龄,两人育有一子二女。在香山慈幼院建立后,朱其慧全力协助丈夫兴办平民教育,积劳成疾于1931年病逝。熊希龄对朱其慧用情很深,夫人病逝后,他一度悲恸欲绝,他蓄起长须,并亲笔撰写《熊夫人事略》,痛悼亡妻。毛彦文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才女,1898年生于浙江省江山县城的乡绅之家。毛彦文曾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英文系,192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29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任教。毛彦文从小就很有主见,16岁时曾为了青梅竹马的表兄逃婚,并教书供表兄留学,最终却惨遭遗弃。两人在一起不到十年时间,她与表兄正式解除婚约,陈伯衡等人见证,而主持人则是熊希龄的二夫人——朱其慧。在这场失败告终的婚约中,毛彦文的坚定忠贞、温和多情之形象亦深入熊希龄夫妇之心。这为将来熊希龄与毛彦文的姻缘埋下了伏笔。

此后,毛彦文被大才子吴宓苦恋多年,但已对爱情失去信心的她始终没有接受吴宓的爱,一直独身到三十多岁。

再续情缘,朝朝暮暮相守

说起毛彦文与熊希龄的缘分,那还要追溯到她读中学的时候。20世纪20年代初期,毛彦文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就读,与熊希龄的内侄女朱氏姐妹关系甚好,毛彦文也经常光顾熊府,但那时毛彦文见到熊希龄要恭敬地叫一声伯父,那时两人谁都没想到以后会成为伴侣。

作家张昌华在《民国风景》一书中曾提到十几年后熊希龄追求毛彦文的细节:1934年,熊希龄到沪,住在朱曦家。紧接着,朱曦前往复旦找毛彦文聊天叙旧,最后亮出代姑父求婚一事。毛彦文一听吓了一跳:“这怎么可以?辈分不同,你的姑父我称老伯,再说年龄也相差太多。”次日,熊希龄亲赴复旦约见毛彦文,同时加大攻势,几乎每天写信或填词寄赠。朱曦还打电话给熊希龄的长女熊芷,熊芷是毛彦文大学闺蜜,正怀着五六个月的身孕,从京抵沪,代父求婚:“您可怜可怜我吧,看我这样大肚子由北平赶来上海,多么辛苦。我是来欢迎您加入我们家庭的。”各方亲友也恳切相劝。在这重重包围下,两个月后毛彦文终于首肯。

1935年2月9日,熊希齡、毛彦文这对老夫少妻在上海慕尔礼堂携手走上红地毯。此事成为一大社会新闻。上海《申报》以《慕尔堂中熊希龄续谱求凰曲》为大标题,作长篇报道。沪上名人黄郛、李石曾、吴铁城、章士钊、杜月笙和梅兰芳等群贤毕至。

熊希龄面对世人的种种杂议,十分坦然。毛彦文也在晚年回忆时说:“(我们)整天厮守在一起,要是没有看见我,便要呼唤,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终日缱绻不腻,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蜜月期间,熊希龄作《莲湖双鹭图》并题词赠毛彦文,以志“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

伉俪情深,将慈善作为毕生事业

熊希龄与毛彦文婚后相亲相爱,夫唱妇随。从熊希龄婚后写的若干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妻子十分宠爱。多年以后,毛彦文解释了为何会接受老少配婚姻:“我认为,比我年龄大很多的长者将永不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况且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毛彦文辞去了两校教职,迁居北平,专心辅助丈夫经营香山慈幼院。岂料,他们的幸福生活却随着1937年熊希龄在香港突然病逝而戛然而止。

或许是出于对熊希龄的追思,或许是对婚姻的绝望,或许是对命运多舛的无奈,毛彦文没有再婚。之后,她一心做慈善,未再嫁,并称不后悔嫁给熊希龄。她继承了熊希龄的慈善事业,并将其作为终其一生的事业,在战争动乱年代四处奔走,艰难维持香山慈幼院运作。

1949年,毛彦文来到台湾,1950年赴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任教,1959年返台定居,1999年离世。

(综合趣历史网、搜狐)

猜你喜欢

熊希龄表兄香山
北京香山
表兄的七月
游香山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熊希龄:空负凌云万丈才
地球的“表兄”
《从芷江走出的民国总理熊希龄》序
殊途
香山二老
此君一出天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