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如何“发力”

2024-04-19

读报参考 2024年11期
关键词:新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

“新质生产力”,从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到12月被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短短半年间,“新质生产力”这个词汇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大江南北。让传统的向“上”生长,让新兴的、未来的,加快到来。新质生产力承载的理念与追求、释放的潜力与机遇、激发的抱负与干劲,正在这个春天,绽放出迷人的花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找准主攻方向,把握重点领域,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向“新”發力。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赛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主要载体和强大动能。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青岛聚焦聚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行动,新兴产业加快壮大;在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领域,超前布局,逐渐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2023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6%,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加快建设。未来,青岛要坚定方向,继续深耕,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提“质”前行。新质生产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局限于“高精尖”,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内容。有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新质生产力利用科技创新带来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重要抓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是很多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它既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又在创新的驱动下“老树发新枝”,形成新活力。家电是传统产业,也是“青岛制造”叫响全球的王牌。这些年,青岛家电产业一边加速科技创新,向高端智能家电的新赛道转型;一边拥抱工业互联网,在研发设计、管理、制造等各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产业效率大幅提升,产业质量不断提高。

只要瞄准升级提质的方向,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就有可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蓝海”。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

发展生产力,不是一朝一夕的。新质生产力,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具有渐进性与继承性。如果违背规律、脱离实际、盲目攀比、任性蛮干,就会适得其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离开传统产业,很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就不能完全循环起来,甚至会出现“断链”。同时,传统产业里也蕴含着新质生产力。应在“立”和“破”上把握好先后顺序,兼顾当前与长远,先立后破,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

对青岛而言,传统产业是家底,决不能将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要实现传统产业的“数智化”改造和转型发展。青岛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3年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智能家电、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等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完成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新质生产力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土壤和创新环境,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如果脱离地方发展实际,盲目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片面追求数量规模,很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泡沫化,造成巨大的浪费。

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及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工业是青岛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绿色低碳”是青岛发展的底层逻辑……发展新质生产力,青岛要拉长“长板”,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工业基础雄厚、海洋发展多元等优势,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打通堵点、卡点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经济过程,还是一个系统的政治过程、社会过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科学技术、管理等要素,都是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只有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要紧密联系体制、机制等上层建筑,直奔“堵点”、直击“痛点”、直破“难点”。

扭住创新“牛鼻子”。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起着主导作用。

青岛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转化功能,着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8%,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居第23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7900家、9300家、190家。面向未来,青岛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下好改革“先手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如果新质生产力和其相应的生产关系之间出现不匹配,就需要通过制度的变革加以调整完善,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再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生产关系深度变革,唯如此才能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今年是青岛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新起点上,要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努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

打造人才“强引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也最具有决定性力量。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和绿色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激发人才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青岛始终敞开怀抱广纳四海英才,做人才的避风港、圆梦地,全力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2023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6.3万人,总量达到278万人。面向未来,青岛要持续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集聚创新发展智力资源,用好用活各方面的人才,加快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

“新质”时代正扑面而来。未来,谁能锻造出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城市要为“新”而谋,向“新”而行,追“新”而变。

(摘自《青岛宣传》高云)□

猜你喜欢

新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