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港”“廊”“链”攻坚突破 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金华力量
2024-04-18郑公民
文/郑公民
锚定“国际陆港枢纽”“浙中科创走廊”“十条重点产业链”三大主战场,扭住主抓手、找准主攻点,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金华力量
2024年,金华市发展改革委将坚决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聚焦聚力“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锚定“国际陆港枢纽”“浙中科创走廊”“十条重点产业链”三大主战场,扭住主抓手、找准主攻点,抢先抓早、谋定快动、精准施策,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普遍高于全省平均,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金华力量。
迭代升级重大项目“领导联系、赛马比拼”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在项目建设上发扬“金华优势”
深入实施扩投资优结构扬优势“十百千万”攻坚行动,紧盯“千项万亿”工程,迭代升级重大项目“领导联系、赛马比拼”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谋实大项目。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动态谋划储备金义国际公路港、义新欧班列德国杜伊斯堡港集散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的大好高项目。紧扣十条重点产业链,突出“高大上+链群配”,建立“一链一图一团队一基金一清单”工作体系,一体化推进内资外资招引,持续发力招龙头、引链条、育生态,力争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0个以上。建立项目常态化多层级储备机制,截至目前,共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78个,年度计划投资1779亿元,列入省“千项万亿”项目139个、居全省第1,年度投资561.3亿元、居全省第3。
跑出加速度。迭代实施“领导领办”机制,建立“一名责任领导、一张作战图、一套协商破解机制”的工作体系,选取100个左右市级标志性重大项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一对一联系包干。统筹做好春节不停工和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建立“一人一项目”专人服务机制。打好“领导包联、监测调度、晾晒比拼、督帮一体”系列组合拳,凝心聚力拼进度,确保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40%,二季度达到60%,三季度达到90%,10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
拼抢全要素。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窗口期,建立“1名市领导领衔+1个部门牵头+1个专项小组落实”的政策集成落地机制,千方百计抢占政策风口,动态储备专项债需求900亿元以上,争取专项债、增发国债份额全省占比10%以上;建立全市重点项目土地保障“要素池”,对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给予市级用地指标保障。实施高耗能企业用能全过程预算化管理,全年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能耗指标150万吨标准煤以上。
在内陆开放上力创“金华经验”
聚焦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引领行动,加快构建以国际一流陆港为支撑、以枢纽经济为特色的内陆开放新格局。
优空间。围绕“一轴两核三区多平台”国际陆港发展布局,全面推进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双核”平台提档升级。今年,华东国际联运港要聚力打造生产服务型陆港枢纽,建成中铝有色金属、复星铁路物流货运基地等项目;义乌国际陆港要聚力打造商贸服务型陆港枢纽,建成甬金铁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等项目。
畅通道。立足“金义联动、高快一体、环放结合、轴带快联”,加快建设一批市域内高速公路、城际快速路,构建“两环四连九射”快速路网格局,加快提升金甬交通主轴能力,争取甬金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全线开工。积极融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加快打造“金义第六港区”。实现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2500列以上,争创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系统谋划海外仓全球布局,加快德国杜伊斯堡、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海外仓建设投运。
强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打造“双向”投资新高地。大力推进中非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建设,高规格举办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持续擦亮中非合作“金名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谋划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示范区”。
在产业培育上彰显“金华特色”
坚持数实融合方向,以产业链群配为重点,统筹打好强链、补链、建链、固链、延链组合拳,全力培育十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培育十条重点产业链。构建“一链一规划”“一链条一链长”等“十个一”培育体系,全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等十条重点产业链,力争产值突破4500亿元,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力争实现新能源整车产量3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目标。
聚力打造高能级重大平台。编制实施《金华市推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1200亿元以上。全力争取金华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平台和永康高端农林草装备产业平台纳入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依托浙中科创走廊,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以上。
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为载体,以服务业小升规为重点,高质量发展“5+4”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能升级,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12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内规上服务业营收占比达到50%以上;服务业小升规100家以上,新谋划招引服务业重大项目70个以上。
在改革赋能上打造“金华标杆”
把“企业有感”作为评判营商环境的标准,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做到发展要素全保障、生命周期全融入、产业链条全整合,全面打响“企有呼、吾必应”增值服务品牌。
集成政策供给。在不折不扣落实好“民营经济35条”基础上,坚持“全面承接、应出尽出、能优则优”原则,迭代新一轮金华版“8+4”政策,确保资金支持总额不低于上年度,兑现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补助资金3000万元以上,以政策精准落地持续巩固经济稳固向好态势。全面统筹各领域、各部门政策,形成全市政策“一本账”,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同向发力,强力推动开门红、季季旺、全年胜。
发力增值化改革。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用好“最佳实践案例”“微改革”“创新成果”等渠道,总结推广营商环境改革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小切口改善大环境。围绕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重大需求,对标“无感监测”体系,打造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涉企服务“一类事”场景10个以上。强化信用评价应用,推动重点监管信息、高频办事事项全范围应用,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提速项目审批。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集成审批”改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改革,力争投资项目立项和施工许可两个阶段平均提速90天。推进市县一体化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改革,力争工业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验收即发证”改革,实施工业企业开竣工“一件事”全闭环管理。推进“中介联合体+”全过程服务改革,提供投资项目开工前所需的各种审批代理服务,时间缩减30%以上,费用下降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