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传奇故事(八)
2024-04-18胡松涛
屡蹈死地均无恙,不惧牺牲勇斗争
毛泽东的生命轨迹中,经历百战,屡涉危境,却最终能履险如夷、逢凶化吉,圆颅方趾的血肉之身并没有受到什么创伤,实属奇迹。
让我们看看毛泽东一生中遇到的几个危险时刻——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在浏阳被民团抓捕。这是一个危险时刻。
毛泽东1936年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到了浏阳遇险的经过:“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杀。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我遭到枪决,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我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机会。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毛泽东“福大命大”,成功躲过了一劫;中国革命“福大命大”,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日益走向光明。
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余部退往湘南。9月25日,部队在江西萍乡县芦溪镇遭到敌人袭击,因敌强我弱,我军又是仓促应战,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而英勇牺牲。毛泽东脱险,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带领部队下井冈山,开辟赣南革命根据地。离开根据地的流动作战十分艰难。红军在赣南的信丰、安远、寻乌转战。“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1月下旬,红军在寻乌的圳下村宿营,拂晓时遭到敌人偷袭。习惯于夜间工作的毛泽东和朱德等还没有起床,就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撤退中,毛泽东和朱德走散了。毛泽东在枪林弹雨中转移上山,终于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因为道路不熟悉,他翻山越岭两三天后,才赶回部队。毛泽东无恙归来,整个部队一片欢腾。
长征中,红军强渡大渡河之后,部队向水子地前进。毛泽东因有事没有赶上中央直属队的队伍,就和卫生部的队伍一起前进,那天一行人走到一个山间时,突然几架敌机“嗡嗡”响着疯狂地冲队伍飞来了。往常敌机来时,总是转一阵子才投弹、扫射。这天的敌机径直俯冲下来,接着就传来刺耳的啸叫声——敌机突然投弹了。这时警卫班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便向毛泽东扑去。炸弹爆炸了,气浪推倒了其他警卫员和周围的翠竹。硝烟散出,大家一齐朝毛泽东跑过去,只见毛泽东一身尘土,抱起倒在地上的胡昌保。胡昌保因伤势过重最后牺牲在毛泽东的怀中。由于胡昌保以身相救,毛泽东没有受伤。
1938年11月20日,日军轰炸延安。敌机把宝塔山作为轰炸的主要目标,宝塔山旁边的凤凰山正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驻地。当时毛泽东正住在凤凰山下的吴家窑院,经过滕代远的劝说,当天毛泽东搬到了杨家岭。凤凰山的窑洞被炸塌,因为躲避及时,毛泽东又一次从死神手中逃脱。当时,附近中央组织部的窑洞中了7枚炸弹,有一枚炸弹投到中组部部长陈云住的窑洞顶上,这枚炸弹从窑洞顶上滑过,滑到下面爆炸了;又一颗炸弹正中陈云窑洞的黄土崖头,激起一丈多高的黄尘,却没有爆炸,巨大的弹体挤垮土崖,所幸没有完全倒塌,人们扒开黄土,才把陈云给救了出来。但中央组织部的招待所却有一孔窑洞全部坍塌,数十人都被埋在黄土内,早已断气……
1947年3月,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国民党飞机对延安进行大规模轰炸,其中一颗重磅炸弹在毛泽东所住的窑洞前面爆炸,窑洞前的槐树被弹片削去一大块皮,气浪冲进窑洞,冲倒了桌子上的热水瓶。有人拿了一块门前的弹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接过来,掂量掂量,一本正经地说:“发财发财,能打两把菜刀呢。”
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后,中共中央在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自己不能走,要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部。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任务。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坤等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到山西临县开展工作。风险系数最高的是陕北。國共双方的较量在陕北展开。这是共产党2万多军人与国民党20多万军人的对决,蒋介石希望在陕北消灭毛泽东。蒋介石到延安时特别告诫胡宗南说:“陕北为主要战场,为匪之首脑所在,如不肃清,后患无穷。本令七月底肃清,现延长一个月,八月底定须肃清。”毛泽东转战陕北,最危险的时候与敌人只有几里地,被敌人挤压到黄河岸边,甚至可以听到敌人的说话声。毛泽东仍坚持不过黄河,与敌人周旋。他说:“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我们的县城只剩下一个,但我们并没有退出边区,吃树叶就吃树叶,就是要有一股狠劲。”1947年8月,战事最紧张时,毛泽东要求轻装前进,他交代说:“把带的那些书都埋掉,暂时不用的衣服也埋掉吧。”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毛泽东在陕北转战300多天,在指挥陕北作战的同时也指挥着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行程1000多公里,居住过12个县境内的38个村庄,在险夷无常中安然无恙。
在陕北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毛泽东渡过黄河,踏上“问鼎”之路。在河北阜平城南庄居住时,他又一次遇险。聂荣臻元帅回忆说:
“那天早晨,收听完广播,我正在吃早饭,听到有机群的轰鸣声,这时我思想上特别警惕,因为毛泽东同志住在这里,必须对他的安全绝对负责。
“我急忙走到院里,敌机的轰鸣声越来越大了。我循着声音望去,有一架敌机已经飞来了,在城南庄上空盘旋侦察。接着,后面传来一阵轰鸣声,声音很沉重,不多时,又飞来了两架敌机,这时已经看清是B25轰炸机。于是我快步向毛泽东同志的房间走去。
“由于毛泽东同志通宵工作,我走到他屋内的时候,见他身穿蓝条毛巾睡衣,正躺在床上休息。我以很轻而又急切的声音说:‘主席,敌人飞机来轰炸,请你快到防空洞去。毛泽东坐起来,若无其事,非常镇静,很风趣地对我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
“不知什么时候,参谋长赵尔陆同志也来了,他站在我的身后。我看毛泽东同志不想进防空洞,心里急了,一连几声地说:‘主席,敌人的飞机来了,你必须立刻离开这里,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可是,毛泽东同志坐在床上,还是不愿意走。我想,不能再延迟了,就当机立断,让警卫人员去取担架。取来担架以后,我向赵尔陆同志递了个眼色,便把毛泽东同志扶上了担架。我们两人抬起担架就走,在场的秘书和警卫人员,七手八脚地接过了担架,一溜小跑奔向房后的防空洞。
“我和毛泽东同志刚走进防空洞,敌人的飞机就投下了炸弹,只听轰轰几声巨响,我们驻地的小院附近,升起了一团团浓烟。”
毛泽东一生指挥战争无数,参加战斗无数,经历险境无数,多次经过枪林弹雨,炮弹子弹擦身而过,却依然安然无恙,甚至连皮外伤都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毛泽东淡然地说:“我打了二十五年仗,由于偶然性,我没有被敌人打死。”“我们这些人留下来了,这只是偶然留下来没有被打死的。”人生充满必然性和偶然性,毛泽东用“偶然性”看待他的偶然存活、他的侥幸走脱,没有得意,没有自夸,这是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和胸襟气象。
尽管毛泽东在战争中多次避险化难,躲过了一劫又一劫,在血与火的历史中幸存下来,但他的家庭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六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就义,年仅29岁;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1942年在新疆工作时不幸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仍坚持斗争,后被秘密杀害;小弟弟毛泽覃1935年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堂妹毛泽建,乳名菊妹子,率领游击队攻打耒阳夏塘铺团防局时被捕,后被营救出狱,但在撤退途中由于受伤再次被捕,1929年8月20日在衡山就义;侄子毛楚雄(毛泽覃之子)1946年8月被活埋,牺牲时年仅19岁;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美军飞机炸死。可谓一家满门忠烈。
艰难的革命征程中,有数百万革命者牺牲了。毛泽东深情地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旌旗猎猎,毛泽东在“偶然性”的人生旅程中,履险而过,导演出壮阔的革命话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革命奇迹。
编后语:当历史的硝烟散去,我们抹开尘埃、回望征程,总能被无数的故事敲击心灵、荡涤灵魂,而书写这段传奇故事的人,正是毛澤东。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130周年诞辰,《湘潮》从2023年第7期开始,连续刊登作家胡松涛撰著的《毛泽东的传奇故事》。文章选取毛泽东各个革命时期的历史故事,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建树、被国共两党共推崇的实干作风、发动农民闹革命的伟大创举、率领百姓打江山的书生意气、运筹帷幄作预言的哲思智慧等极富传奇色彩的革命人生。作为研究毛泽东的专家,胡松涛运用大量的史料,以独特的视角,挖掘了毛泽东革命人生经历中容易被人忽略而又在其人生发展方向中有着关键影响的素材,有史学的依据、理论的光泽、散文的风韵、随笔的自然,给我们呈现了一位真实可信、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伟人形象。
让我们再次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