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可减少急性脑梗死后遗症

2024-04-18马林林耿晓坤

家庭医药 2024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抗凝溶栓

马林林 耿晓坤

脑血管疾病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也称为急性脑梗塞)是最为常见且治疗上极具挑战性的一种。这种病症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急性栓塞或闭塞,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的坏死。因此,迅速恢复脑部的血流,以恢复脑组织的灌注,对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对传统的治疗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脑血管介入治疗已经发展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介入治疗有“时间窗”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脑血管介入治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恢复脑血流:血管内溶栓和机械取栓。

血管内溶栓是指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靶向输送至动脉血栓形成的位置,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坏死的脑细胞。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作用于血栓局部,相对于静脉溶栓药物作用于全身,血管内动脉溶栓更直接、更高效。

机械取栓是指通过导管将器械送至血栓处,通过物理力量将血栓取出。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血栓较大、形态较复杂的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器械,如血栓抽吸导管或可回收性取栓支架等,通过负压抽吸作用或配合支架牵引将血栓取出,尽快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

脑血管介入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时间窗口等多个因素。首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时间窗口是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时间窗口是发病后立即进行,或在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充分影像学支持下,最长可延长到24小时内行介入治疗。在这个时间窗口内,介入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其次,对于病因明确的患者来说,脑血管介入治疗更为适用。脑血管介入治疗通常适用于由大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如心源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等。对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脑梗死,如凝血功能异常、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并不适用。

最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是考虑脑血管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重要因素。虽然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术前状态,确保患者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血管供应,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溶栓和取栓可联合应用

溶栓治疗和取栓治疗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并非互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管病变特点,医生可以选择溶栓治疗、取栓治疗或二者的联合应用。

溶栓和取栓的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溶栓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为取栓治疗提供更好的操作条件。取栓治疗可以直接清除血栓,恢复血流通畅,提高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因此,对于适应指征的患者,溶栓和取栓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然而,溶栓与取栓的联合应用也需要谨慎操作。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需要评估患者的血栓情况和血栓位置,选择合适的取栓时机和方法。同时,联合应用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可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

没有介入技术之前,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靠静脉溶栓,血管的再通率较低,容易留下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而介入溶/取栓技术效果更直接、显著,能大大降低后遗症风险。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春天”来自2015年的5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发布。这5个研究第一次证明,对于发病6小时以内、由于脑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组(主要是取栓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上明显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而且脑出血等不良反应不高于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90天后能独立生存患者的比例及几乎正常患者的比例近乎是静脉溶栓治疗的1倍。而且与静脉溶栓相比较,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大大延长,使更多的患者有了被救治的机会。

介入治疗后仍要防血栓形成

脑血管介入治疗虽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一些常见的风险和并發症包括:

出血 脑血管介入治疗可能导致穿刺部位或颅内出血。严重的出血可能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血栓形成 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治疗器械引入血管内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血管内斑块脱落。可能阻塞血管,进一步造成血栓事件。

血管损伤 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操作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如血管壁破裂或血管痉挛、夹层等。这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流受阻。

过敏反应 在进行血管造影时,患者可能对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和呼吸、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风险和并发症虽然存在,但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的设备,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风险通常是可控的。医生会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权衡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决策。此外,无论是溶栓治疗还是取栓治疗,治疗后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一是密切监测:在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特别是颅内出血的发生。如果出现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是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溶栓或取栓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抗凝治疗通常使用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药物。但是,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三是康复治疗和护理: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患者还需要接受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重建自信。

总之,脑血管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技术,已在急性脑梗死领域得到广泛采纳。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先进设备的不断涌现,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有望更上一层楼,同时,其安全性也得到了更为严密的保障。

此外,深入研究脑血管的病理生理学,为新的治疗方法和器械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近年来,多种新型血栓捕捉器械的问世,已成功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不仅如此,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适用范围也在稳步拓展,除了针对急性脑梗死,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脑血管抗凝溶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