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创立者和倡行者

2024-04-18谌玉梅

湘潮 2024年1期
关键词:群众

谌玉梅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站稳人民立场,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回答了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究竟是“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作为我们党、军队、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终其一生都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其著作中,人民是他着墨最多、用情最深的词语之一。毛泽东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对百姓疾苦有着深切感受,并立志彻底解放劳苦大众。早在1922年,青年毛泽东便提出了农民的根本“生存权”问题。1928年,他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首次以法令形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革命实践进程中,除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翻身”,他还在解放区和根据地广泛建立民主政权,在政治上也让人民群众彻底“翻身”。在文化领域,他则明确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主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从而在制度上把这一宗旨确定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的最生动诠释。

在毛泽东哲学中,“一切为了群众”不仅是政治口号,更是实际行动。因此,他明确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他要求一切共产党员“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41年,面对两次“挨骂”,毛泽东作出了精兵简政和开展大生产运动两项决策,有效化解了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一次严重危机。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及“挨骂”事件,并以此教育广大干部,要正确看待人民群众的议论和批评,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正是这种赤子情怀,赢来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新时代新征程,“一切为了群众”仍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要拜人民为师,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回答了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究竟是“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的经典名言,高度概括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解放战争时期,在接见国民党起义将领郑洞国时,毛泽东就他“您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的提问,作出了“拜人民为师”的回答。事实确实如此。正是因为毛泽东深刻领悟到以民为师、一切依靠群众的深邃道理,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早在1920年,毛澤东在其创办的《湘江评论》发刊词中就提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后来,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他的这一认识不断深化。大革命后期,面对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他热情地讴歌农民运动,并预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坚定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在《论持久战》中进一步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强调:“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正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一切依靠群众”这一“根本原理”,才有了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才有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生动民谣。

新时代新征程,仍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扎根人民土壤,密切联系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的是党如何领导群众的方法问题,即“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一生中,毛泽东扎根人民,躬身调研,留下了无数的佳话传奇。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就曾进行过三次游学。其中第一次,是从1917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他和同学萧子升一起,历时一个月,徒步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行程900余里。后来,他用五万字的篇幅详述了考察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带头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大量的社会调研,写就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光辉著作,留下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至理名言。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在起草《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即《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时,从方法论角度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他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就是毛泽东所讲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迈向新征程,仍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要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猜你喜欢

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始终将群众感受放在首位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进化了的吃瓜群众
畅通“最后一公里” 解决群众出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