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到南京来看梅
2024-04-18
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梅花,是南京的市花,此时到南京来看梅,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十来岁的时候曾在南京下关的一个叔伯爷爷家待了两个冬春季。南京的冬季不只是让人发抖的冷,也有让人忘却寒冷的白雪。可儿时的我却浑然不知,在这寒冷和雪花飘飞的冬季,还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梅”好时光,且梅花一直从蜡梅开到春梅。
其实,六朝古都金陵的梅从冬到春随时开满南京,而在南京看梅的地方也很多,从梅花山、玄武湖、古林公园、中山植物园,再到雨花台梅岗、南京农业大学和白鹭洲公园等地,都是赏梅的好去处。冬季南京看梅,首选绝对是坐拥紫金山、毗邻地铁口的明孝陵梅花山,这里不仅方便前往,更有“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誉。梅花山位于钟山南面,是南京东郊紫金山的一座小山丘,有着“梅花世界”之称,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梅花山以及山下的“万株梅园”广植梅树,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梅种。这里有红梅、绿梅、黑梅等二百多种共一万三千多株梅,梅中上品“朱砂梅”“五碟梅”“宫粉梅”“七星梅”等奇特品种均在其中,其中又以“梅王”“梅后”和“情人梅”最为著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此一座梅花山,就能满足你对南京梅花的所有想象。
南京另一个看梅的佳景便是雨花台梅岗。梅岗看梅的乐趣在于“寻”。从二泉后山风景区牌坊而上,不远处有一条曲折小道,沿小道而去,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梅林呈现在眼前。梅岗由“访梅亭”“问梅阁”“寒香轩”“曲廊”四部分组成,曲折幽深的长廊与周边的千树梅花相映成趣,成为南京市的重要赏梅之地。每到梅花竞相开放之季,暗香浮动,香飘千里,令人沉醉于梦幻之中。而回廊小阁,数尺方寸,也是别有一番趣味。移步换景,与梅同框,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味。
我第一次来南京看梅是1996年。那年春节,我们全家从西北回离南京不远的芜湖老家过年,从南京浦口坐火车回兰州时,因一大早就到了南京,且发车时间在半夜,我们便来到玄武湖公园。正月里的南京春寒料峭,寒风瑟瑟,但漫山遍野的梅花还是让我们眼前一亮,8岁的女儿高兴极了。在玄武湖公园的梁洲,清澈的湖水环绕着一片片梅花林,站在水边寻梅看梅也是意趣盎然。玄武湖本就水面宽阔,是上天赐予的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水边看梅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从玄武门至环洲、梁洲、翠洲、菱洲,沿湖岸边临水梅花比比皆是,花色缤纷点缀岸边,让我们身临“疏影横斜水清浅”和“香闻流水处”的意境中。
那天,恰遇一位70多岁的南京老大爷,他见我活泼可爱的女儿这么爱看梅,又知晓我们是第一次路过南京,专门到玄武湖来看梅,便义务当起了“向导”。他领着我们来到了梁洲南草坪,说这里有一株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梅,堪称南京城岁数最大的梅树,是玄武湖的梅王,来南京看梅王,不虚此行。前不久,与女儿说起那次玄武湖看梅,女儿不无遗憾地说道,那时候要是有智能手机、微信和抖音就好了。而从那年开始,以后我们每次回芜湖老家过年从南京乘坐火车返回时,都要在南京逗留一到两天看梅。
关于梅花,其实咱们中国人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有它,松竹梅“岁寒三友”中也少不了它,而在文学艺术上,梅诗、梅画、梅曲数量之多,更足以让其他任何一种植物望尘莫及。究其原因,梅花那不畏严寒、迎雪吐艳、凌寒飘香的品质,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因而梅花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百花园中,梅花开在先,所以在花谱中居第一,素有“一树独先天下春”的美誉。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千年文化名城,“六朝古都”的沧桑洗礼,现代化都市的灿烂文明,让南京这座依山傍水的历史名城独具魅力。“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个深冬,就让我们一起去南京看梅,不见不散……
闲话吃梅花馔
在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疏影横斜、清雅俊逸的梅花却生机勃勃,幽香四溢,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推崇。闲读诗书,徜徉在古人的文化生活画卷中,发现梅花不仅作为一种花卉可供观赏,亦可入食入馔调成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佳肴。
我国是梅的故乡。梅花可分为观赏梅和食用梅,观赏梅指花梅,食用梅主要指白梅。白梅将开之花蕾,被称为绿萼梅花,花瓣为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最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蜡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凈,油盐调食。”梅花不仅是一种味道颇佳的食品,还是一种开胃散郁、解毒生肌的芬芳良药,具备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宋人最爱梅花,那时梅花便被做成多种食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梅花粥”。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落梅有叹》里有诗曰:“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把飘落的梅花收集起来,将花瓣冲洗干净;用雪水和上好的白米一起煮粥,待粥熟之时,撒入梅花,再次滚沸,即是一道香甜可口的梅花粥。米香的软糯和梅香的秀雅调和在了一起,细腻柔和,且散发幽香,吃了可以温中健脾,开胃除寒。
好酒的宋朝人还常取鲜梅花以蜜腌制,用来佐酒,酒醇厚热烈,梅清甜洁白,令人不胜向往。杨万里曾吃过“蜜渍梅花”,留诗曰:“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采来一罐雪水,放进一点白梅果肉,让雪水带上酸香,然后把新摘的梅花浸在雪水当中,腌染上一点梅酸味。经过一夜之后,将梅花捞出,再用蜜腌,便是一道下酒好菜,其清雅风韵,不逊于雪水煮茶。
宋人林洪在他所著的《山家清供》中,记有一种叫“梅花汤饼”的点心:“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出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梅花汤饼的做法实在高雅,要用浸透白梅花和檀香末的水来和面做皮,还要用五出铁凿将皮做成梅花的样子,煮熟后,再放于鸡汤内,且限量出售,令人回味。
不仅如此,古人还拿梅花来制一种茶汤,谓之“暗香汤”,又名“汤绽梅”。明高濂《遵生八笺》里有描述一款暗香汤的制作方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瓷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用手漉坏,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阴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充茶香甚。”在明朝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的第九十八卷中也记载了暗香汤,谓其功能主治调脾胃。按中医理解,梅花性平无毒,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更绝的是,士大夫在雪地梅花下饮酒写诗,平民百姓则采梅花来腌制小咸菜。他们把白菜剁碎泡在清面汤当中,加入姜末、椒末、小茴香末一同进行腌制,最后再投进一小撮梅花,成品就美其名曰“梅花齑”,又叫不寒齑,即驱寒汤。《山家清供》记载,宋高宗赵构的皇后“性恭俭,每至治生菜,必于梅下取落花以杂之,其香犹可知也。”同时还详细介绍了这道菜品的具体配料与制作方法:“用极清面汤,截菘菜和姜、椒、茴、萝,欲亟熟,则以一杯元齑和之,又入梅英一掬,名梅花齑。”喝粥时,餐桌上来一碟这样的梅香小菜,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冬日品梅花馔,是古代文人一件最风雅不过的乐事。沈复在《浮生六记》的《闲情记趣》中专门记了芸娘所置梅花盒:“用二寸白瓷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棱,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光是看器具都这样精巧雅致,菜品更是赏心悦目,诱人食欲。这样的人,一定热爱生活,并且心灵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