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2024-04-18骆新强
骆新强
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当时有这样一句话:“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深圳毗邻香港,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早在1980年就被国家批准设立为经济特区。此后的鹏城深圳犹如大鹏展翅高飞,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深圳速度”,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大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与此同时,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上海日渐星光黯淡。
上海曾经是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魔都”,是公认的“远东第一都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上海衰落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经济奇迹,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纷纷超越了上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也没有搭上改革开放的头班车。邓小平曾说,我的失误是在搞经济特区的时候没有加上海,可以说,上海又失去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1988年初,朱镕基被中央派往上海协助江泽民同志抓经济工作。在他就任市长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任市長下来,我不是重振上海雄风的功臣,就是让上海耽误最后一次改革时机、彻底落后于全国改革形势的罪人。我自己决定不甘于做这个罪人,党和国家,上海市人民不允许我做这样的罪人。”上海的大开发,已是刻不容缓。
上海的大开发,浦东是重点。浦东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一直是上海比较落后的地方。“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上海人眼里,那里算得上是“穷乡僻壤”了。但浦东有其重大的战略价值,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巨龙,那么地处长江口的浦东就是“龙头”。如果依托浦西在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发浦东,振兴上海,进而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其意义将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
1990年,中央政府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以浦东的开发为龙头,建设大上海,进而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邓小平非常关心浦东的开发,他曾说:“浦东开发要加快,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最后一个机遇。”1992年,邓小平曾指出:浦东开发晚了,是件坏事,但也是好事。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可以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
几十年过去了,浦东开发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期望,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现在的浦东正在成为国际区域性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这些年来浦东的变化翻天覆地,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