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对食品科学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2024-04-18穆杨陈芳怡郭思宇龙彬彬周梦舟

中国食品 2024年6期
关键词:公开课食品课程

穆杨 陈芳怡 郭思宇 龙彬彬 周梦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以下简称“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迅速在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对于食品科学高等教育而言,慕课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在食品工业日益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食品科学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慕课则以其开放性、优质性和广泛性,为食品科学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慕课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与启示,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慕课的教育改革观点,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慕课是什么

MOOCs(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英文简写,顾名思义,就是大量渴求知识的学员通过互联网开放平台一起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慕课是由加拿大的Dave Cormie和Bryan Alexand首先提出,依托世界级的名校资源迅速发展起来。世界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于2011-2012年创办并迅速发展起来,总共整合了上百家世界名校的资源,其中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中国名校。除了国外知名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果壳网MOOC学院”等可以提供更多中国高等学府教育资源的中文慕课平台也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

慕课并不仅仅是网络视频公开课这么简单。上海交大的黄震副校长曾经说过,“视频公开课只是网络课程的1.0版,慕课是全新的2.0版,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传统意义上的视频公开课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世界名校的精品课程资源,如《中国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但是相比于这些制作精良的视频课程,慕课所提供的更多是全程参与。在慕课平台上,学员们不但可以学习课程、讨论问题、完成作业和参加测试,还可以得到完成课程的证书,以示鼓励。慕课在高等教育领域所掀起的教学风暴,迫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它所带来的教育变革。

二、慕课的特点

在内容和形式上,慕课都与传统高等教育存差异。

首先,慕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在传统的在线课堂教学视频基础上,慕课还融入了互动练习、在线测试、反馈、讨论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慕课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学习服务。

其次,开放性是慕课的核心特征之一。任何人只要有互联网连接,都可以免费或以极低的费用参与慕课的学习,年龄、国籍、种族、信仰等都不影响学员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种开放性为更多人提供了学习的可能性和机会。

最后,慕课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独具特色,互动性就是其中之一。与传统的在线课程不同,慕课平台提供了讨论区、实时聊天等功能,学员可以在平台上与教师或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互动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培养学员的协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以其开放性、丰富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正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领域,不仅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机会,还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关注和参与慕课的发展,探索传统课堂与在线教育的优质结合,这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尤为重要。

三、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慕课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启示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首先,慕课使高等教育更加开放和包容。慕课打破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地域和学校的限制,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让更多有志于深造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公平,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其次,慕课推动了教学创新。在慕课的平台上,授课者可以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慕课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跨校、跨专业的合作平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也促使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最后,慕课对评价体系产生了影响。慕课打破了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评價方式,引入了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价指标,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工作者们普遍认为,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启示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生态,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和思路,是传统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传统的教育与慕课等新的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共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发展。

四、慕课在食品科学教育领域的现状

既然要讨论慕课对食品科学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启迪,首先就要了解其在食品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开课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慕课中与食品直接相关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方面,一是食品科学专业技术课程,二是食品、营养与健康等科普类课程,三是食品、文化与历史类课程。此外,慕课中还包含很多食品科学教育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等,以及更广泛相关的数学、英语、计算机等高等教育基础类课程。

进一步研究这些课程的数量可以发现,基础类课程开设科目最多,除了“Udacity”只专门针对计算机和数学开设课程外,其他慕课平台均提供了大量全方位的基础类课程供学习者选择。食品、营养与健康类课程和食品文化类课程在Coursera和MOOC学院出现较多,包括《Identifying Food Fraud》《Stanford Introduction to Food and Health》《Food as Medicine》《论古今话养食》等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这些课程去除了过于深奥的专业性内容,把饮食和文化与健康联系在一起,以接近科普的形式让学习者了解食品科学。然而,食品科学专业技术课程在慕课中并不常见,只有少数平台提供了《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等少数专业课程。

总的来说,慕课中的食品科学专业课程正逐渐增多,专注度也逐步提升,但与我国现行的食品科学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庞大体系相比,在全面性和连续性上还有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建设和提高。

五、慕课对食品科学高等教育的启示

虽然现阶段把慕课或慕课模式直接引入大学还不现实,但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慕课资源,却能为高等教育的提升添砖加瓦。基于慕课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推动作用,在食品科学高等教育领域引入慕课,应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慕课提供了很多与食品相关而国内高校大多没有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比课堂内容更具有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食品学科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开始考虑把慕课学分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算入学生的总学分内,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也减轻了校内优质公选课不好选入的压力。

第二,慕课不仅是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的福利,对青年教师更是如此。青年教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授课质量大多有待提高,而一味地指望老教师带,又增加了老教师的工作任务。慕课大多由教学功底深厚的优秀教师授课,其中不乏值得青年教师学习的地方,还提供了很多有趣且实用的教学素材,如果善加利用,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三,高质量的食品专业课程是师生们都盼望的,国内一流大学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具备大量的优秀师资力量,如果这些学校更够带头制作优质慕课以供学习,将大大提高整个食品领域的教学质量。

第四,慕课推动了食品科学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背景,慕课为满足这些差异提供了可能。通过提供多种课程内容和形式,慕课使得食品科学高等教育更加灵活和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第五,对国内一些高校来说,慕课在授课方式、作业发布、讨论提交以及评分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但对于很多北美高校,慕课与校内课程的差异就小得多。在很多著名的高校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生账户,选定课程之后,学生可以在每个章节授课之前获得讲义和相关资料并自行打印预习,课后在课程系统中下载作业,通过讨论平台与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再通过该系统按时上传作业,获得分数。可以说,除了面对面授课之外,其他模式与慕课相差无几,因此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呼吁我国高校也可引入类似的教学系统。然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我国高校还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私人电脑不可能普及到每个学生,而现有的公共计算机台数又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使用要求,所以现在完全引入慕课模式还为时过早。有一些国外高校开始逐步承认学生在慕课上修得的学分,国内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学分互认这一课题。

我国高等教育司在2014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加强建设、推广使用中国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慕课可以为食品科学教育带来众多好处,但是教育工作者亦不能盲目追随、无限吹捧,如何科学理性地制作慕课、利用慕课,还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討论。

综上所述,慕课的快速成长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教育理念,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如何利用慕课,发扬其优势,引导其发展,也受到了高等教育的高度关注。慕课不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推动了教育多元化发展,还促进了教学创新和新的教育评价方式的产生,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食品科学作为一个重要学科,也要重视慕课、研究慕课、利用慕课,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食品科学人才。

猜你喜欢

公开课食品课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食品造假必严惩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