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MPO、Cys C水平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
2024-04-17叶亚男朱婷婷刘星星张龚平
叶亚男 朱婷婷 刘星星 张龚平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搏骤停的重要措施,可恢复自主循环,但缺血组织中氧自由基骤然增加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故心搏骤停CPR后病死率较高[1~3]。有研究发现,IRI可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而氧化应激可影响除颤成功[4]。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是氧化应激指标,可反映细胞损伤程度[5]。且研究表明,心搏骤停CPR后炎症因子升高,可损伤心脏[6]。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可反应炎症程度,加重单核细胞对心肌的损伤。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本次研究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MPO、Cys C 水平与近期临床预后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心搏骤停进行CPR患者,其中男性47 例、女性33 例;年龄30~75 岁,平均(56.42±5.70)岁;疾病构成:严重创伤17 例、急性心肌梗死19 例、心律失常15 例、一氧化碳中毒8 例、脓毒血症15 例、窒息4 例、电击2 例。纳入标准包括:①依据《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7]给予CPR 措施,且CPR 成功;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引发的心脏骤停;②患者家属放弃抢救;③不配合抢救;④癌症末期;⑤因创伤导致脑损伤;⑥心脏骤停时间>30 min。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6 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预后,包括死亡、植物状态、致残及康复等。根据6 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死亡和植物状态为预后不良组,致残和康复为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构成、CPR 时间及CPR 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在CPR 成功后30 min、24 h、48 h采用ELISA检测MDA、SOD、GSH-Px、MPO、Cys C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DA、SOD、GSH-Px、MPO、Cys C 水平与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关系,绘制ROC评价各指标水平对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0 例患者6 个月的预后显示,预后良好组38 例,预后不良组42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由表1可见,预后不良组CPR 后MAP 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两组性别、疾病构成和年龄、心肺复苏时间及CPR后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55,t分别=1.92、0.61、0.88,P均>0.05)。
2.2 两组患者CPR 成功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氧化应激因子、MPO、Cys C水平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CPR成功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氧化应激因子、MPO、Cys C水平比较
由表2 可见,预后不良组患者在CPR 成功后30 min、24 h、48 h 的血清MDA、MPO、Cys C 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t分别=5.20、4.46、6.23、6.66、3.47、8.37、9.47、14.39、27.59,P均<0.05),SOD、GSH-Px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7、-6.16、-5.60、-12.39、-5.65、-5.19,P均<0.05)。
2.3 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见表3
表3 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由表3可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R 后24 h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 水平为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分别=1.55、1.53、1.54、1.59、1.61,P均<0.05)。
2.4 CPR 成功后24 h 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 水平预测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ROC曲线分析见表4
表4 各指标预测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ROC曲线分析
由表4 可见,ROC 曲线分析显示,CPR 成功后24 h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水平联合预测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6.00%,AUC 为0.91,均高于单独检测(Z分别=8.99、18.98、16.13、7.04、12.12,P均<0.05)。
3 讨论
CPR 是心搏骤停救治关键,能及时恢复心搏射血功能,但缺血可损伤机体,包括供血恢复后的IRI。本次研究中,80 例经CPR恢复自主循环者的近期临床预后良好率为47.50%,预后不良率为52.50%,与李艳等[8]研究结论相似,IRI 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和心肾综合征,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同时本次研究发现,预后不良组CPR后MAP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提示CPR 后MAP 与患者预后有关,但多因素logistic显示,CPR 后MAP 与预后无关,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论证。
缺血再灌注后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MDA、SOD、GSH-Px 是机体氧化应激的重要指标,其中MDA是氧化损伤因子,可反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程度,SOD、GSH-Px 是抗氧化酶,可清除自由基,在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时减少,可拮抗氧化因子对组织的损伤[9]。本次研究显示,CPR 成功后30 min、24 h、48 h,两组MDA 均升高,SOD、GSH-Px 均降低(P均<0.05),与曾景等[6]研究相符,说明心脏骤停CPR成功后,产生了大量氧自由基,抗氧化酶消耗,且机体不能及时补偿,抗氧化能力受损,导致缺血组织暴露于氧自由基中,加重了细胞损伤[6]。且预后不良组患者CPR 成功后30 min、24 h、48 h 的MDA、MPO、Cys C 水平高于对应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SOD、GSH-Px 低于对应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P均<0.05),提示MDA升高和SOD、GSH-Px水平降低与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预后有关,同时多因素logistic显示,CPR后24 h血清MDA、SOD、GSH-Px水平为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究其原因:心脏骤停经CPR后,发生了氧化应激,产生了大量自由基,损伤了细胞结构,可导致预后不良,提示临床应监测心搏骤停CPR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
MPO 是血红素氧化酶指标,在氧化应激诱导下,MPO表达明显升高,可破坏红细胞膜,导致血红蛋白运载能力下降,促进器官组织灌注障碍[10]。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CPR 成功后30 min、24 h、48 h的血清MPO水平高于对应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P均<0.05),提示MPO水平与预后相关,且多因素logistic显示,血清MPO水平为心搏骤停CPR成功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证实了MPO水平与预后具有相关性,究其原因:MPO 升高可影响血红素氧化酶活性,导致血红蛋白功能障碍,并能通过反应炎症细胞激活程度,加剧单核细胞对心肌细胞损伤,从而促进临床结局恶化。心脏骤停CPR后易合并心肾综合征,CPR 期间,Cys C 从心肌细胞内释放,并调节组织蛋白酶活性,可预测早期肾脏功能损害[11]。本次研究发现,预后不良组CPR 成功后30 min、24 h、48 h 的血清Cys C 水平高于对应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P均<0.05),提示预后良好组患者肾、心功能优于预后不良患者,由于存活者血流灌注损伤低,其心肌Cys C释放量更低,心输出量可更快恢复,且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PR 后24 h Cys C 水平为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说明心肾综合征是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原因。此外,本次研究诊断效能分析发现,CPR 成功后24 h 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 水平联合预测心搏骤停CPR 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6.00%,AUC 为0.91,均高于单 独检测(P均<0.05),提示MDA、SOD、GSH-Px、MPO、Cys C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CPR 成功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 水平是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其联合检测对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本次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纳入样本量少,可影响结论,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