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制定十年防沙治沙工程规划
2024-04-17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
四川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肩负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责任。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显示,四川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7.81万公顷,是全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和难点,防沙治沙迫在眉睫。
近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林草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七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总体思路。《规划》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防沙治沙成效,客观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总体思路,依托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以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体布局。《规划》按照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双重工程”规划相衔接,对照《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统筹考虑沙化土地空间分布、治理方向的相似性及地域上相对集中连片等因素,将四川沙化土地划分为青藏高原高寒、沿海沿江湿润2大沙化土地类型区和江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西南高山峡谷沙地综合治理2大类型地区,以及黄河源沙地生态保护修复、高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干热干旱河谷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河滩湿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4个防治区,涉及18个市(州)75个县(市、区),其中沙化重点县22个、一般县53个,涵盖全部沙化土地。并按照“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治理思路,确定川西北地区22个沙化重点县为主要治理区域,涵盖了全省80%的中度以上沙化土地,90%以上的轻度沙化土地。
防治任务。《规划》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明确阿坝州若尔盖县、甘孜州石渠县等11个市(州)49个县(市、区)以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为主,泸州市纳溪区、德阳市罗江区等13个市(州)26个县(市、区)以沙化土地预防保护为主。同时,结合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任务,明确到2025年,全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5万公顷;到2030年,全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含成效提升)任务56.95万公顷。
保障措施。《规划》要求,强化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防沙治沙工作政府负责制。要求林草行政主管部门发挥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推进防沙治沙的协同工作机制。要求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防沙治沙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级列入预算,加强资金保障。要求强化科技支撑,加大防沙治沙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防沙治沙科技攻坚,研究攻克防沙治沙重大基础和应用问题。要求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防沙治沙的浓厚氛围。
若尔盖县麦溪乡泽修村治理后(2018年)
按照《规划》,到2025年,沙区林草植被持续增加,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长江黄河上游等重点区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到2030年,全省84%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林草植被盖度稳定增加,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黄河上游等重点区域生态状况显著改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