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强化预警干预在关节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17吴小满陈晓霞
吴小满,钟 琦,陈晓霞
(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341000)
关节翻修术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补救措施,通过重新植入新关节假体,恢复患者关节解剖形态和功能[1]。实施该手术原因多为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经检查发现关节假体松动或骨折,需取出原假体进行关节翻修[2]。但关节翻修难度较高,手术切口比首次切口更大,术后恢复较困难,肢体功能亦不如前期理想,且一旦发生术后感染或假体感染,则需进行长期且痛苦的抗感染治疗,严重者可能无法保留假体,造成功能丧失甚至残疾[3-4]。定向强化预警干预以预防术后感染为主要目标,分析以往关节翻修术后感染情况,总结相应预防干预方法,并采取强化预警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5]。基于此,本研究对关节翻修术患者实施定向强化预警干预,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94例关节翻修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行关节翻修术者;第二期翻修术者;年龄>18岁者;了解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下肢骨折患者;合并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患者;近期有关节手术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预警组各47例。预警组男34例(72.34%)、女13例(22.66%),年龄(53.29±11.49)岁;手术部位:髋关节29例(61.70%),膝关节18例(38.30%);翻修原因:假体松动、脱位24例(51.07%),磨损16例(34.04%),其他7例(14.89%)。常规组男30例(60.83%)、女17例(36.17%),年龄(51.88±12.92)岁;手术部位:髋关节27例(57.45%),膝关节20例(42.55%);翻修原因:假体松动、脱位21例(44.68%),磨损18例(38.30%),其他8例(17.02%)。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检查手术切口及周围皮肤情况,若切口渗血较多,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若发现切口敷料被污染,及时清洗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形成血肿而引发感染。定期检查患者下肢情况,若出现腿部肿胀、疼痛,或切口周围肿胀、体温增高时,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使用抗生素等。
1.2.2 预警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定向强化预警干预。①邀请手术医生和护士长进行知识宣讲,学习关节翻修术流程、术后注意事项等,收集以往手术案例,统计术后并发症类型,总结预防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实施术后定向强化预警干预。②强化预警护理措施如下。a.体位保持:术后,髋关节翻修术患者需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且早期取半坐卧位,术后2周内避免侧卧位,以防髋关节持续受压,可保持坐卧位或平卧位,但手术关节禁止活动、弯曲。b.术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行术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列举髋关节、膝关节翻修手术成功病例,减轻患者因无法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乐观精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要求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满足其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提高治疗依从性。c.关节肌肉训练:关节稳定性良好的患者可在术后第2天开始做膝关节训练,稳定性一般的患者则需在术后第3天开始训练,以免出现关节僵直等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膝关节屈曲活动,过程中尽量不让大腿内收或外展,膝关节逐渐抬高,足跟部向臀部靠拢,期间若患者自觉髋关节疼痛,则放弃靠拢,保持该姿势5~10 s,再使肢体沿原路返回,使膝关节伸直,每次20 min,2次/d。直腿抬高训练,患者膝下垫软枕,轻抬大腿或小腿离开床面,保持约5 s,再轻轻放下,每次20 min,2次/d。股四头肌训练,指导患者股四头肌发力,其他肌肉放松,靠股四头肌上提髌骨,再拉胫骨,或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以患者感到关节疲劳为宜,1次/d,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膝关节翻修术患者,锻炼时间可适当提前,但只需行直腿抬高训练和股四头肌训练,在膝关节恢复良好且无明显疼痛后,才可进行膝关节训练。d.床上排便训练: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便,以避免术后排便不习惯。术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防止大小便污染切口,一旦出现切口感染、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处理。若患者长期未排便排尿,也需行相应检查,避免便秘、尿潴留或压力性损伤等。患者能下床后,上厕所时家属也要做好辅助工作,避免长期蹲厕或突然起身时,髋关节、膝关节功能受损。e.按摩下肢肌肉: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家属定期按摩患者下肢肌肉,避免患肢长期制动引起麻木、肿胀;若患者感觉患肢寒冷,还可使用毛巾热敷,促进患肢血液循环。f.饮食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制订饮食方案,尽量食用清淡的蔬菜、水果等,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鼓励多食用豆类、奶制品等含钙量高的食物,补充体内所需钙质,可增加关节部位骨骼密度,有助于病情恢复,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下肢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下肢功能,包括仰卧位(9项)、坐位(8项)2个维度,采用1~3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患者下肢功能越好。③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心理状态,包括心理压力(20项)和孤独程度(18项)2个维度,共38项,每项采用1~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压力越大。④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压力性损伤、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MSSN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MSSN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关节翻修多因假体松动或磨损、关节部位感染及反复脱位等,需行手术治疗[6]。行关节翻修术时,由于患者手术创面再次被切开,局部肌肉弹性较差,肌肉及周围组织受到进一步损伤,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初次置换手术[7]。因此,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预警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在定向强化预警干预中,护理人员以预防术后感染为主要目标,根据既往术后感染发生情况,采取实时监测患者切口、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等护理预防措施,有效避免术后感染[8]。且护理人员还要求患者行科学有效的肢体康复训练,能更系统、科学地恢复患肢关节功能,有效避免术后关节脱位、松动、受损等情况,加快术后恢复,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9]。
关节翻修术是针对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补救手术,患者可出现髋部、膝部或大腿疼痛、等症状,肢体功能受严重影响[10]。本研究中,干预2周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预警组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在定向强化预警干预中,术后立即实施体位保持措施,能减少因患者异常活动而导致的关节假体错位,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护理人员通过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和股四头肌等训练指导,能避免因长期限制活动而导致的关节僵硬,同时还能帮助患者熟悉关节假体,促进关节功能和下肢肌力恢复;在肢体训练后,积极热敷和按摩肌肉,能加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消除术后肿胀,加快组织结构恢复,有效改善下肢功能[11]。
关节翻修术多见于老年患者,较初次置换术而言难度较大,术后肢体功能相对较差[12],且患者手术顾虑较高,易产生悲观、沮丧、焦虑等负性情绪[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MSSN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预警组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定向强化预警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原因:护理人员对患者行关节翻修术相关知识教育,讲解手术过程、原因及注意事项,能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和排斥心理;同时列举既往成功手术病例,能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对患者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其认识到保持乐观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改善心理状态[14]。
关节翻修术属于四级手术,对组织结构破坏性较大,患者恢复较慢,术后并发症较多[15]。本研究结果显示,预警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可能是由于预警组根据以往经验采取强化预警干预,实施体位保持、肢体训练、床上排便训练、按摩下肢肌肉、均衡饮食及切口护理等措施,能有效增加患者自身抵抗力,避免关节脱位、下肢肿胀、感染、压力性损伤等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关节翻修术患者实施定向强化预警干预,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下肢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本研究术后未进行随访调查,后续应延长观察时间,制订相应感染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