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
——周秉德缅怀伯父周恩来
2024-04-17周秉德
周秉德
周秉德
时逢最美四月天,“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伯父离开我们已经48 年了,这48 年间我对伯父的思念一刻不曾间断。遥想1976 年的清明节,各行各业的人们自发云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真诚悼念他们敬爱的刚刚逝世的周总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伯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际行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48 年过去了,人民依然怀念他,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位后来人永远珍视和学习。
伯父心里只有工作和人民
周秉德和伯父周恩来
12 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了伯父,伯父没有自己的孩子,看着我高兴地笑得合不拢嘴。伯父告诉我,他工作很忙,我的生活由这些卫士叔叔们照顾,还叮嘱我说:“旁边院子住的毛泽东伯伯,他工作很忙,到清晨才能休息,你要注意白天要安静,不能打扰他!”我用力点点头,从此便住进中南海丰泽园,开始了新的生活。
伯父就一个字“忙”,总是来去匆匆,永远是快速走路,卫士们一路上都要紧跟才行。他脑子里全是国家的建设、国防的事业、外交的事情、人民的生活怎样改善和提高,事情太多太多,但唯独就是没有他自己。有时忙起来没有时间吃东西,就在茶杯里放些玉米糊,或是在汽车上吃两块饼干。时间对伯父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他去哪里都是坐飞机,当时考虑到安全因素,有关方面建议领导同志少乘飞机。但伯父为了能抓紧时间多做事,尽量搭乘飞机。
伯父曾经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头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这句话一直伴随伯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伯父的秘书纪东曾回忆道,“凌晨或深夜他回来,有时候累得不成样子,看他走的步履非常艰难,拖着两条腿。我在给他开车门的同时,他就把整个身体,靠在我身旁,我右手揽着他的腰,左手牵着他的左手,就那么一步一步地把他拖回到办公室里。总理坐下来,还得在那里继续工作,批厚厚的一大摞的文件”。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人民忘不了这位一生为国为民操劳的好总理。
伯父艰苦朴素,绝不允许家人搞特殊化
尽管已是共和国总理,伯父都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出国访问活动时,驻外大使的夫人看到总理穿着缝补多次的旧衬衣,心疼得几乎落泪,就自己出钱买了三件衬衣,却被伯父断然拒绝,他认为国家建设更需要外汇。在全国各地工作时,伯父从不接受特殊招待,只吃普通餐;平时在家吃饭也是一荤一素一汤,连掉在桌上的米粒都不能浪费。伯父对待自己如此,对待家人亦是如此。
“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许动用公车”……这是伯父要求家人的规矩。我平常都住校,节假日就回西花厅来住。记得初中暑假的一天早上,我坐在院子里看书,伯父刚刚通宵达旦地工作了一夜,准备去休息。当他看到我后,严肃地说:“秉德,你怎么在这里看书?你没看到那么多叔叔在打扫庭院吗?”当时我13 岁,立刻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国家总理的亲侄女,但和这些普通战士是平等的,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不能特殊!当时这场景我至今不曾忘记,还历历在目。
1955 年,我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主动要求到农村工作。在朝阳区的一所小学做小学老师,干了3 个月就被调到了区委机关。伯父知道后问:“你原来在小学工作,现在怎么到机关来了,离开了基层?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我解释道,根据上级指示区委要搞肃反运动,需要党员,但是中小学的党员少,才调我到区委的。伯父听后并嘱咐我说:“运动搞完了,还是要回到基层去。”我明白,伯父就是希望他的孩子们要在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工作,这样才有更多机会为人民服务。
我和兄弟姐妹共有6人,其中4人有参军的经历。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国家遇到困难,农村减产,劳动力也少,中央决定当年复员兵都要回到农村去,征兵也尽量在城里征。伯父说:“我没有儿子,但是我可以动员我的侄子去当兵。”伯父对我们六姐弟的成长影响深远。原则只有一条:一切为了国家利益。
下一代要传承周恩来的伟大精神品质
在伯父身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修齐治平”和共产党人磅礴的理想主义、献身精神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伯父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是中华民族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楷模,他就是毛主席曾号召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做的那种人,即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我有责任有义务,把伯父高尚精神品质用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介绍宣传出来,特别是讲给我们的下一代。
现在我们生逢盛世,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经常走进党政机关、企业、大中小学校,给广大党员干部、青年职工、中小学生、大学生讲周恩来的故事。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使伯父周恩来的伟大精神品质在我们的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一代又一代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我作为入党近70 年共产党员最大的心愿。
伯父13 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愿,16 岁坚定表明“要为四万万同胞做公仆”的志向,19 岁预见并勉励青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百年前在苦难的旧中国,青年周恩来就坚定地预见到中国必有崛起、腾飞的前景。如今的中国正如他所愿,逐步走向腾飞!还将有亿万青少年一代代追随周恩来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品质,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