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2024-04-17于喆
于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挑战,农商行必须注重人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素质。西部某农商行“三提升”实践首次采取行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提升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来提高二级支行行长的综合能力。“三提升”实践,使其二级支行行长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落实各项金融政策;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做好做细各类风险防控;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增强员工幸福感满足感。这为该农商行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西部乃至全国农商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农商行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而设立的金融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商行在数量和规模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商行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农商行业务规模、存款和贷款余额等指标均取得了显著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商行人才发展现状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有潜力和增值价值的资源,是农商行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农商行的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中小城镇,这使得它们在拓展业务、获取利润方面受到一定限制。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农商行的管理体系、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相对较弱,客户信任度较低。当前,随着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农商行在吸引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经济发展不平衡,农商行服务网络布局困难,人力资源储备匮乏,人才培养与开发缺乏系统性,人员素质偏低,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都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商行的业务拓展、品牌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挑战,农商行必须注重人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素质。“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农商行只有具备优秀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驾驭市场变化,把握行业趋势,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应对当前挑战,农商行正在努力进行改革和创新,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人才培养作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环,许多农商行已经开始重视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西部某农商行人才培养“三提升”实践
(一)基本情况
农商行的传统培训多以授课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员工被视为被培训者,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培训很少能关注到其实际需求,以及接收后长期的转化效果。
为解决这样一种被动状态,西部某农商行在2023年8月份启动的二级支行行长能力素质“三提升”培训中,首次提出制定三年培养规划的思路,即通过提升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来持续提高二级支行行长的综合能力。行动学习作为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创造性组织和开展二级支行行长全面综合化提升培训的设计内核;ORID模型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员从事情的表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持续性、现代化、科学化的“三提升”实践,被看作是西部农商行应对挑战,推动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该农商行能力素质“三提升”项目,在培训开始前明确了培养目标,即培养一批具备政治素质扎实、管理技能全面、专业知识过硬的二级支行行长。根据行长角色的职责和要求确定培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素养、银行业务知识、管理技能、领导能力、风险控制等方面。通过内部研判,并结合行业特征及岗位特性,最终形成以“政治素养”“管理技能”“专业能力”为主的培养思路,综合打造和设计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二级支行行长三年培养规划。
(二)学习内容
1、政治素养:主要包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金融行业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旨在提升员工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同时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确保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基于MTP的支行长管理技能综合提升、企业文化、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等内容,通过提升员工的管理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农商行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业务技能:业务技能提升主要包括银行零售、信贷获客策略与方法,合规、风险、信贷业务标准化课程等内容,通过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农商行的业务开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每期“三提升”培训集中七天完成。在七天的集中培训中,需要完成读书打卡、积分赚取、行动学习成果制作等任务,整体培训节奏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氛围生动有趣。
(三)培训形式
传统的培训总是单方面传授大量认为日后可能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三提升”培训最具特色的设计,就是采用了行动学习,让学习效果直接显现化。行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让学员注重參与的培养模式,学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相互支持和协作,在反思中将知识转化、外化到实践。培训以安排行动学习开题,阶段成果汇报和结业汇报等形式,帮助员工把大量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在项目执行期间,特别安排了对行动学习的介绍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等相关课程内容,让学员们认识行动学习,并学习基础的行动学习的方法论。在为期七天的封闭学习中,安排行动学习辅导及行动学习成果的汇报,并邀请总行领导参加小组汇报的环节。通过行动学习的形式,让学员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同时现场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转化,形成学习实践方案。在课后的成果汇报中,各分行之间还交流了优秀经验,达到了综合化推广先进经验、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的目的。最终该项目共输出行动学习课题40个,为该农商行后续相关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解决传统培训中阻碍知识转化的各种问题,“三提升”培训以ORID模型为基础,按照客观性、反应性、诠释性、决定性的转化思路,通过四个层次循序渐进的提问,转化传统培训中容易出现的选择性吸收、沙漏式遗忘、习惯改变和拖延等阻碍,引导学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最终做出决策。以团队共创、聚焦评分、故事提炼、项目管理等形式,使学员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到培训中,从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改变学习习惯。每期项目结束时,由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打破传统笔试或传统满意度调查形式,提高培训中学员的参与感,最终达到学员认知和行为双提升的目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激起学员们对学习的兴趣,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还特别设计了陪伴计划和趣味激励政策,缓解学习压力,让学习不再枯燥。陪伴计划,即每期项目安排2位班主任,2位助教,全程关注学员学习和生活,为学员提供学习帮助、处理生活问题、做好心理疏导,与学员共同分享学习成长的快乐。趣味激励政策,即在每日的晨间分享、心得交流、小组讨论中穿插趣味活动、篮球比赛等内容,使学员在高强度的学习中,也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让培训成为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在每天的学习中,加入积分管理,对每天学习排名第一的小组进行物质与荣誉激励,并进行表彰,通过趣味化的激励措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与未知,使学员始终处于新鲜感中。
(四)荣誉奖励制度
除了创新学习方式外,还特别设计了荣誉奖励制度,全面评估学习效果,帮助企业在培训中识别到优秀的人才。通过课堂表现、考试成绩、课堂作业、行动学习四个维度,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并量化数据。结合线上数据统计平台,和班主任及助教的日常数据整理,通过培训帮助企业识别和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纳入人才库,为企业培养人才梯队。
荣誉奖励制度为努力学习和积极付出的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多年来,总行因组织管理层级的限制,对二级支行的关注较低,优秀的二级支行行长们很少有机会在总行各级管理人员面前亮相。借此机会,结合项目中荣誉激励体系的设定,以及培养方案的创新,也给一些优秀的、乐于学习的、积极奉献的二级支行行长们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有机会在总行各级管理干部面前展现个人优势,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可能。
(五)管理模式
以往的培训中,主要依靠班务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整体管控,依托授课老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员在其中主要以受训者的角色出现,单纯地参与学习。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在项目中的主动性,“三提升”项目还同步创新了班级管理办法,积极为学员创造多方式参与机会。通过班级管理办法的创新,不仅提升了项目的活跃度,还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把被动学习的氛围改造成了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
“三提升”项目将每个大集体分为两个小集体,在两个小集体中,分别设置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组织委员、小组组长。在项目的执行和推动过程中,班长推进整体事务、各委员分别监督各小组组长完成相关任务、各小组组长负责处理小组日常事务。通过三级组织的设置,在整个项目进行期间,班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同时班委们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学员,而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更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关任务,融入到组织、管理和学习中。通过学习措施的改变,全面的提高了学员在整个项目中的参与度与活跃度。
(六)评价反馈
最终本次二级支行能力素质“三提升”培訓项目在历时35天后顺利完成,每期7天,共5期,完成约400位二级支行行长的培训。在每期培训结束时,均进行了培训满意度调研及现场随机抽样调查,学员们普遍反馈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培训,认为培训体系设计科学新颖、培训内容安排详实合理、培训参与度较高,能全方位的帮助二级支行行长们达到能力综合提升的目的。
学员们对行动学习的培训形式感触很深,认为行动学习提升了小组整体的参与感与活跃度,在行动学习成果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老中青“传帮带”结合的优势,收获到前辈们的丰富经验,并融会贯通了学习内容,使其能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真正的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工作技能。他们还认为,本次培训虽然强度很大,但劳逸结合的形式非常好,不仅有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有轻松愉悦的团队活动,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体会片刻的文娱活动,身心均得到了非常好的放松。而特别设计的荣誉积分体系,让每个团队的凝聚力都得到了提升,团队整体氛围更加浓厚,每个组员也都更积极地分享与交流,希望总行能深入组织此类培训,让二级支行的员工有更多参与的机会。
“三提升”实践的现实意义
“三提升”培训训后,该农商行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线下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为二级支行行长提供了进一步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借此机会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三提升”培训整体成效。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开展形式、课程内容、组织管理等整体满意度达到98.5%,认为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自身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强化了自身对该农商行的认同感,拓宽了沟通渠道,优化了工作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参训学员进一步掌握了新的管理工具、更新了管理理念。将“行动学习”理念、4W2H管理法、5WHY分析法、时间管理、营销技巧等工具运用到经营管理工作中,在营销拓客、客户破冰、任务指标分解推进、员工激励、团队管理等工作中得到运用,提升了管理效能。
二是参训学员进一步增强了自身能力素养、更新了业务知识。以“内训+外聘”结合的培训形式,对信贷业务知识、风险合规管理、银行危机舆情应对等课程的实操演练和研讨学习,帮助参训学员梳理完善业务知识体系,提升能力素养。
三是参训学员进一步强化了对该农商行的认同感、团队凝聚力增强。“三提升”培训为二级支行行长畅通了横向交流平台,以管理理念提升为抓手,强化“全行一盘棋”思维,在实际经营中,实现了更利于服务客户的支行间业务协同办理模式,建立和强化了该群体作为农商行员工的自豪感,训后通过向二级支行内部员工转训等模式,也提升了二级支行整体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体来看,该农商行的“三提升”实践助力了企业的内部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外部竞争力,通过这一人才培养战略,该农商行也成功发现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进一步盘活了人才蓄水池,提升了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奠定了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培训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为西部乃至全国农商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人才作为农商行事业发展的关键,“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以提升能力素质为目标的“三提升”实践,为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责任、有能力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学习价值。其他农商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三提升”实践的学习内容、培训形式、奖励制度和管理模式,制定完善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战略,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就业环境,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推动农商行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简介
于 喆 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