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技术推动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2024-04-17杜嘉鸿

人力资源 2024年2期
关键词:契约个体数字化

杜嘉鸿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组织与个体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组织”与“强个体”的特征,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新一代年轻个体的需求,个人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变成强调“个体价值”的“强个体”,而这样的变化也为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能够适应变化,才能在当今数字化经济体制下获得新生。这样的变革影响着所有的组织,而社会组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人员短缺与流失等情况,加入社会组织中的员工希望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服务社会,但这不意味着员工对组织没有要求。根据《2022年度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实践调研报告》中的总结,社会组织中的员工通常希望组织能够提供一定的义务和福利,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个人和职业发展。社会组织想要留住人才、不断发展,更加需要平衡好组织的发展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适应数字化时代下人们工作方式、个人需求的转变,主动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数字化技术作为手段,契合“强个体”新的心理契约需求,从而脱颖而出,真正转变为“新组织”。

社会组织与心理契约

通常员工与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契约责任,这体现在两个方面:正式的契约关系与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指个人和组织之间非正式的、隐性的期望和承诺,这些期望和承诺通常不会在正式的劳动合同或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这些期望包括员工对组织的期望,如安全感、公平待遇、成长机会、认可和奖励,以及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如工作绩效、忠诚度、自我发展和适应能力。在《2022年度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实践调研报告》中提及,目前人才流失类型可分为“薪资驱动型”与“成长驱动型”,这也正与心理契约的两大分类,即经济型心理契约与关系型心理契约相契合,前者指员工看重物质实体类的内容,如薪资水平;后者指员工注重精神类的内容,如个人的发展和成长。社会组织想要留住这些离职者似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其中不乏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不健全等因素,各类条件与员工的期望(心理契约)之间存在差距,进而引发员工出现心理契约破裂等情况,导致负面结果。

当今社会新一代员工的成长环境与过去不同,他们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体现。以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员工注重经济型心理契约的满足。但在今天,新一代员工却更为关注关系型心理契约是否得到满足,即“他们不再致力于成为一个组织人,而是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一方面,社会组织中的员工表现得尤为明显。加入社会组织的个体,首先致力于公众和公益事业,对于经济型心理契约的满足要求本就低于其他组织个体,他们以个体的期望作为主导,对自我实现有着较高的期待,同时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员,他们更关心自我身份的体现,关心组织的价值观、氛围和承诺是否能让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面对这一类“新个体”,社会组织能否及时改变管理思路,满足其心理契约,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话题。

数字化技术与心理契约

随着“数字经济”的热潮袭来,数字化技术越来越渗透到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这给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契约需求的满足带来了希望:

1.数字化技术使得远程办公成为可能,员工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这种灵活性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符合员工寻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心理契约。

2.组织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在线培训和学习资源,帮助员工不断提升技能。员工期望组织提供培训机会,数字化技术满足了这一心理契约,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职业发展的关注。

3. 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各种在线沟通工具,促进了组织内外的透明沟通。组织能够更及时地与员工分享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满足员工对公平和公正的期待,强化员工心理契约。

4.数字化技术为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了便利。通过数字化工具,组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绩效,并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符合员工期望得到公正评价和认可的心理契约。

5.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员工更关注个人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组织需要确保员工的个人信息受到妥善保护,满足员工对隐私保护的心理契约。

6. 数字化技术为员工提供了更多参与组织决策和项目选择的机会。组织可以通过在线调查、意见征集等方式,了解员工的期望和需求,增强员工对组织决策的参与感,符合心理契约的期待。

应用案例

社会组织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正在不断深化,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组织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员工,进而满足员工心理契约的案例:

案例一:Oxfam(乐施会)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致力于解决贫困、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等全球性问题。以下是其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具体实操:

1.在线培训和发展。Oxfam 利用数字化平台提供各种在线培训课程,帮助员工不断提升技能。员工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在线课程,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2. 虚拟团队协作。Oxfam 的团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使用虚拟协作工具,如在线会议、共享文档和项目管理软件,促进了全球团队的协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内部社交网络。Oxfam 建立了内部社交网络平台,使得员工可以分享项目经验、互相学习,增强了员工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时反馈和绩效管理。通过数字化平台,员工可以随时接收来自领导和同事的反馈,有助于更及时地调整工作方向。数字化系统也提供了详细的绩效数据,帮助员工了解自身表现。

5. 员工福利管理。Oxfam 利用数字化系统管理员工福利,包括健康保险、假期管理等,提供方便快捷的员工服务,增强了员工的满意度。

借助數字化技术,Oxfam实现了对员工的客观评估,并可以及时判断员工的心理契约动态发展情况。Oxfam发布的2022年度总结中,在这里工作过的员工(包含志愿者)表示:组织提供了足够的技能培训机会,并且工作氛围轻松,即使是无薪工作也令人感到愉快。目前,加入Oxfam的全球志愿者已经超过2万名,其中包含196名签有长期契约的员工,有41人服务时间超过十年以上。

案例二: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公益组织,致力于改善全球儿童的生存、保健、教育和权益。以下是其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具体实践:

1.UNICEF 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评估项目的影响。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帮助组织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率。

2.提供在线培训课程,使员工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建立了内部知识库,鼓励员工分享专业知识,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

3.UNICEF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公益宣传,分享项目进展和儿童权益问题,不仅提高了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也鼓励了员工对组织使命的认同感。

4.建立了员工反馈渠道,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组织领导在制定决策时,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声音,加强了员工的参与感。

5. 打造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UNICEF致力于建立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政策,采用诸如在家远程办公等措施,给与员工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

借助数字化技术,UNICEF在招聘员工时,也更加注重跨专业人才的选用,具备一定软件背景的候选人可以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从而更好地借助数字化技术帮助自身成长与组织发展。

案例三:上海华新残疾儿童康育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专门为自闭症、脑瘫、智力低下、多动症、抽動症等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特殊障碍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心理治疗、康体训练的非营利性医疗康复机构。通过积极与31会议公司的合作,采用31美加云平台基本能够实现组织的数字化智慧管理:通过活动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医疗机构可以深入了解患者、志愿者等群体对活动反馈情况,从而优化活动策划、评估活动效果,并为未来的慈善活动提供改进方向。除了活动管理外,数字化手段还应用于志愿者申请和管理,提供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渠道和智能化的志愿者管理系统,以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康复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网站和微站等平台展示活动信息,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品牌形象得到加强,公众的认知和支持也得到提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将能够更加智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实现更精细化的员工管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自动化的绩效评估、智能化的员工支持系统将成为可能,为员工提供更个性化、高效的服务。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契约个体数字化
饮食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数字化制胜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