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管理中数智化管理逻辑探析

2024-04-17赵磊

参花(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智化数智策展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的普及应用,为博物馆管理智能化、展览多元化、观众体验优越化提供了很大帮助。随着ChatGPT的发展与推广,博物馆发展在数字智能技术引入及应用乃至具体项目开发上,已经并将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本文在调研、探讨以ChatGPT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使用、适用的基础上,旨在重点发掘什么是博物馆的数智化管理逻辑,在此基础上其内涵覆盖与未来发展外沿如何,以数智化管理逻辑调控数智化技术应用合理性、稳定性、适用性,更好地以数智化技术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背景

数智化,即数字智能化的总称,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应用,将各种业务或者社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用数字的方式进行表达、存储、处理和呈现。数智化技术在博物馆发展中已有多年,尤其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自动在线答疑、VR博物馆、数字藏品管理服务、虚拟导览、数字展览等各种有针对性的数智化技术,已在各级博物馆中普遍得到应用。2023年被誉为“中国ChatGPT的元年”,在本年度ChatGPT技术迭代升级,数字智能技术从起初的预设交互模版形式,跃升至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赋能增效,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与数字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博物馆领域,ChatGPT主要适用场景为:对博物馆藏品的系统管理、对涉及藏品艺术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对应的相关检测数据等进行辨析、整合和推理等,继而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疑问,对用户形成合理、准确、满意的回复或者方案等。具体而言,在博物馆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ChatGPT完成进出库藏品的管理归类,对每件(套)艺术品,形成研究成果的集纳或者分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对研究成果及分析归类调用,还可以根据藏品和展览需要,进行策展布局方案的提出,统计评测调查问卷及方案形成,还可以生成具体的应急处置预案防范化解风险、并介入博物馆日常行政事务各方面。同时,博物馆在接待观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运用ChatGPT进行导览讲解,还可以结合3D渲染或虚拟现实技术,生成历史模拟场景演绎,使讲解内容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呈现。

伴随技术应用及迭代,未来ChatGPT与博物馆的“结合”,势必将产生更多应用场景。例如语音服务技术升级,使导览讲解生成多种风格的个性化内容选择,还可以根据观众需要生成多语种、多地区方言讲解。目前,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尝试应用和推广数智虚拟人导览技术。有了ChatGPT升级后的语音服务加持,虚拟人的语音、语调不再冰冷,其在多语种翻译的基础上,保持了讲述者原始的语调语气,使叙述表达更为符合观众听觉感受。

二、ChatGPT的应用现状

当前,ChatGPT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使博物馆管理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转变,但因其技术尚未完善,对其应用也凸显了很多问题。

首先,ChatGPT生成的信息可能不够准确。博物馆中的展品和文化背景非常复杂,当前版本的ChatGPT难以完全正确解读和传达这些信息,特别是在处理具体细节和历史事实方面,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误导性信息。其次,从目前的现状看,博物馆学对应的知识库偏小、跨学科知识迁移能力仍待提高,在实践应用中形成错漏内容情况比较多,且针对错漏情况,其欠缺自查自检逻辑分析能力,以上均成为阻碍ChatGPT发展应用的瓶颈。从现实发展需要看,博物馆应对ChatGPT适时干预,以人工干预约束算力运行原则,形成适用博物馆的“数智化管理逻辑”,真正意义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智化可控性及符合实际需要的适应性,有效提升其技术运用的稳定性。

三、博物馆数智化管理逻辑辨析

(一)ChatGPT擅长学习型生成,而非准确性构成

根据前期调研相关产业及学科ChatGPT模型深度学习训练现状,大致的办法为“投喂”,即目前通用的办法是知识库(图书、研究成果等)拷贝存储,根据算力、算法,寻求概率性高的解答方案。从这个角度看,ChatGPT在现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加强版搜索引擎。

具体到博物馆领域,现阶段ChatGPT内容生成包括:通过提供语音和文字接口,让公众可以通过智能型移动设备获取展览信息;提供涉藏品的多语言、语音版本,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可以针对陌生的藏品达成信息对称,全面深入了解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并以虚拟漫游方式了解展览的全貌和详情。同时,通過在线咨询功能,对展览中的疑问及时反馈,确保提高展览的信息量。

对于策展人而言,ChatGPT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对观众的兴趣和偏好等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结论对应创建详细的文本描述和动态趋势图,优于之前单一的数字和图表分析。不难发现,ChatGPT实际上仿照人类进行学习,模拟人类的脑部神经元系统,对外界作出相应反馈。

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ChatGPT基于语料和数据进行“海量学习”,一旦“投喂量”不足,在反馈中出现错漏的可能性仍旧存在;其次,多语言翻译的技术水平与人工翻译相比,从表述上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对应生成的文书内容,存在一定偏差或者错误,特别是在多语种译本同时“投喂”相同或者类似内容时,生成内容也会有所偏差。

从现实情况看,现阶段ChatGPT的结果生成经常会出现随意性和任意性,经常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不了解,正在学习”的答复,与需求大相径庭。更有些ChatGPT的“投喂”属于“放养”,不加分辨地集纳海量网络知识。“任性学习”的结果是,历史内容有可能经过ChatGPT整合生成演化为杜撰乃至戏说,特别是生成的不实或者虚构内容一旦经由网络无序散播,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负面舆情。

由此可以认识到,ChatGPT生成是学习的结果,而非准确构成的内容。现有阶段,这就需要专人事先介入,即在训练ChatGPT的过程中,以指令对其进行引导和干涉,将事后的管理细化并前置,成为对应的ChatGPT “饲养员”。相应的“饲养员”即学习程序设计团队,其中不仅需要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专门人才,还需要精通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相关人员要根据博物馆的实际展览和日常工作开展,对ChatGPT学习任务的设定合理介入,协力完成,及时跟踪并做学习训练调整,使其更符合博物馆实际场景应用的不同需求。同时,根据人工审核需要设定预检程序,防止错误信息生成。

(二)ChatGPT是人类行为的辅助,而非人类行为的主导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博物馆行业正从传统的展览活动、文物保护为主,向教育和文化旅游辐射,以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更多的博物馆正在探索和利用数智科技,呈现新型的展览形式和创新的博物馆服务,以期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在这一形势下,随着技术的发展,ChatGPT在算力算法上寻求突破,逻辑设计逐渐趋近于人类,在博物馆管理和工作中,能够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应用。但是博物馆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对ChatGPT的应用必须适度,其是参与人类行为活动,提效辅助完成工作的辅助性技术和工具,而不能由其决定自身的行为。简而言之,在实际工作中,ChatGPT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博物馆工作者不能过度依赖这一工具,完全以ChatGPT为主进行日常工作,这也就是博物馆管理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技术应用辅助”逻辑。

一方面,ChatGPT这项技术萌发的最初目的,是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这个方向看,其与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可以很好地契合。但在博物馆各项活动开展方面,也对ChatGPT的应用提出了更为审慎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博物馆展览的举办越发频繁。各地真迹原创展览遍地开花的同时,结合数智技术开展的以视听化展品构建的“数字分身”沉浸式光影展同样层出不穷。一些策展机构特别强调沉浸式光影展,并在展览过程特别是在前期宣传中,越来越多地利用ChatGPT技术生成图片和文字,与观众交互。这一过程中,部分以ChatGPT生成的宣传材料没有起到强化宣传和展览效果的作用,反而因内容的偏差对观众形成了误导。究其原因,就是一些策展人员完全以ChatGPT为主开展宣传,以其生成的方案、图片、文字执行,而没有进行人工审核和校正。

另一方面,光影艺术展取代“画框式”传统艺术呈现模式,为ChatGPT技术展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是博物馆工作者应注意到,ChatGPT固然照顾到观众休闲娱乐放松的情绪价值,然而这种交互本身忽略了需求价值,很难达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启发与交流,而大众美育的达成,最终需要回归艺术原作本身。艺术真迹可以让观众直接感受作品整体呈现的空间感、年代感,也可以细细揣摩作品细节。艺术真迹值得反复观赏,因为每次面对或许都有不一样的体悟,都能带来艺术认知上的提升。从美育的本质看,事物所载信息在原载体上,不可复制、真实而唯一,这是艺术珍品的魅力所在,也是驱动人们不断走进博物馆的持久动力。ChatGPT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边界及范围,对于观众而言,提升了吸引力。

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逐渐不满足于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所提供的单纯身体感知,而倾向于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启发与交流。这是ChatGPT无法替代的美育本质。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定ChatGPT,这一数智化工具应用于光影艺术展对艺术认知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不失为满足观众观展需求、提升美育意识的辅助方式,但这不应成为博物馆工作者策展、陈展的主要路径。实践中,目前国内外有博物馆在真迹展览的基础上,利用ChatGPT技术辅助性地探索互动性教育环节,普及绘画相关背景以及画中物品的设计常识。这一举措对数智化技术形成了制约,从而改善了以其为主、过度滥用形成的问题。

(三)ChatGPT缺乏个性化信息支持,需要人工介入

就博物馆而言,传统的策展往往需要长期筹备及大量查阅资料等,且经实地踏勘方可完成,耗时耗力。ChatGPT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轻上述负担,通过布展要求形成设计指令,特别是关键词设定生成相应策展大纲,还可以设置测评模式,在策展、布展的同时完成模拟沙盘推演,依据参考结果完善展览建议。

但是在实践中,ChatGPT并不具备人类审美观点的积淀,仅仅是针对展览提出相应方案,而不少展览特别是自主策展主题有较强的独创性及专业性,ChatGPT形成的策展方案并不足以覆盖这些重要内容。简而言之,ChatGPT仅仅能提供一个粗犷的框架式策划案模板,具体的策划内容还需要策展人员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

文创设计方面,ChatGPT可以协同快速生成藏品信息、历史故事等,从而成为信息支持的保障,继而为文创产品开发创新提供依据。但是,目前其设计能力和创作能力仅仅限于信息积累的铺陈,缺乏人工设计的灵动性,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更无法满足最终的品控需要。因此,要在策展和展品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层面达到兼顾创意和品质的水平,则需要人工保障。

当前,ChatGPT研发依然在不断推进,ChatGPT对中文的识别和认知程度相对之前版本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要遵循“适应性学习”逻辑,在应用ChatGPT时,加强与其交流互动,以更精准的概念、关键词、构思方向反复对ChatGPT加强训练,培养其接近人工智慧的策划和文创开发思路。另外,诸如ChatGPT形成的内容传播过程是否构成侵权等问题,也应强调必要的人工介入,特别是针对未授权的相关内容设定具体的识别清单,在学习中有效设定其适用规则和权限范围,才能“边界清晰”,不“越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等文物管理保护机构提供包含但不限于展览陈设、考古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在满足广大群众审美和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推进中国当代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随着数智化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形成,在博物馆管理和工作中,ChatGP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者充分了解ChatGPT的特点,在使用中善于发现其应用瓶颈,同时发掘其更大的效用。同时必须认识到,数智化管理能够提高效能,但无法完全替代人工本身。博物馆工作者在實践中要探寻新的方向,摸索技术应用的规律,利用ChatGPT技术完善交叉学科的应用,守正创新,真正做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参考文献:

[1]魏军.数智技术在博物馆应对大客流情况下的应用实践研究——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J].产业科技创新,2023(05):78-80.

[2]徐宝军.数智技术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N].中国文物报,2023-10-13(003).

[3]夏梦.ChatGPT在文博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探讨[J].办公自动化,2023,28(22):4-8+18.

[4]张小朋,张晨旖.人工智能于博物馆应用刍论[J].博物院,2023(03):6-13.

(作者简介:赵磊,男,本科,上海博物馆,研究方向: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智化数智策展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关于策展
2017 艺术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