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24-04-16陶刚郑晓青胡旭钢蒋小雯文建华舒琦瑾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白蛋白变异影像学

陶刚 郑晓青 胡旭钢 蒋小雯 文建华 舒琦瑾

2021年11月,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在南非首次被发现,并在2022年初迅速取代Delta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的优势变异株。现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 d[1],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2]。据文献报道Omicron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3]。本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所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肺炎患者349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285例)和重症组(6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标准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的诊断标准[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中型:持续高热>3 d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30次/min、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表现。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min;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Hg;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 h内病灶明显进展>50%。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轻、中型患者纳入非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纳入重症组。本研究经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查、首次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和预后转归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比较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比较[M(Q1,Q3)]

2.3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比较

2.5 重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OR=1.076,95%CI:1.038~1.115)、CRP(OR=1.022,95%CI:1.005~1.039)、白蛋白水平(OR=0.723,95%CI:0.530~0.986)与重症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见表5。

表5 重症患者预后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在流行病学上具有感染性及传播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途径更隐蔽和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本研究显示,重症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重症组患者;重症组患者未接种疫苗率89.1%,存在基础疾病的比例(98.4%)均高于非重症组患者未接种疫苗率57.2%及存在基础疾病的比例(8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龄、存在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的患者更易发展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接种疫苗可减少重症发生的比例[5]。重症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是咳嗽咳痰(79.7%)、胸闷气促(67.2%)和发热(57.8%),非重症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是咳嗽咳痰(85.9%)、发热(57.5%)和胸闷气促(36.8%);两组胸闷气促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

本研究中,非重症组和重症组入院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重症组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程度更明显,表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可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情严重程度。CRP在反映新冠肺炎严重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6],两组患者入院CRP中位数升高,但重症组CRP中位数较非重症明显升高,表明重症组“炎症因子风暴”程度剧烈,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重症组入院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而非重症组白蛋白水平基本接近正常,提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处于营养不良状态。重症组入院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值4倍左右,且较非重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防止DIC。重症组患者可见中性粒细胞、PCT、尿素、肌酐、肌钙蛋白、BNP等指标升高,提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更易继发细菌感染、肾功能损伤、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影像学方面,重症组入院首次CT表现以实变影为主,而非重症组入院首次CT表现以磨玻璃影为主,但两组在病灶分布、肺叶受累方面均表现为双侧、多肺叶、两肺外带为主的病灶分布特征。其影像学表现与指南[7]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影像学特征基本一致。

在影响重症患者预后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越大、CRP水平越高、白蛋白水平越低,重症患者死亡风险越大(P<0.05)。高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可能与自身代谢及基础疾病等相关[8]。CRP升高表明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过度炎症反应,提示预后不良[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大量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IL-2、IL-6、IL-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活化与释放,使机体因过度免疫反应而损伤自身组织器官[10]。细胞因子尤其是IL-6可致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1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白蛋白水平越低,表明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减弱,同时也反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使机体自身能量消耗巨大而致营养不良,提示预后不良。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非重症组与重症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提出年龄、CRP水平、白蛋白水平是影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若存在上述高危的因素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需早期积极干预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白蛋白变异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变异危机
变异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变异的蚊子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