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勉华论治肠癌经验探析

2024-04-16祝金标吴艳指导吴勉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癌毒肠癌正气

祝金标 ,吴艳 ,指导:吴勉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4;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肠癌的发病率与日俱增,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发肠癌病例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0.0%,居第3位,大肠癌病死率为9.4%,仅次于肺癌[1]。中国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肠癌新发病例40.80万例,病死率14.14%,占整体癌种的第4位[2]。虽然肠癌治疗以手术为主,但仍然有15%~25%的患者在肠癌原发病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3]。现代研究发现,中药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控制癌细胞扩散、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中医能够基于脏腑气血阴阳虚衰采取对应的扶正治法,针对痰浊、瘀血、癌毒等病理因素使用不同祛邪手段[4]。

吴勉华教授继承和创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致力于研究中医药对疑难病症尤其是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本文总结吴教授临床治疗肠癌经验,并附典型病例1则,以飨同道。

1 肠癌病因病机嬗变

肠癌属中医学“肠积”“肠蕈”“锁肛痔”“肠风”“滞下”“便血”等范畴。就肠癌病机而言,古代医家一般观点是湿热蕴毒大肠之中,如《杂病源流犀烛》记载“盘肛痈,生肛门口,乃蕴积热毒于大肠之间,或多食煎煿毒物,或湿热流注日深,皆致此症”。现代医家对肠癌病机认识不一,如郁仁存教授认为肠癌基本病机为“脾肾不足,痰湿、瘀血搏结为标”[5]。亦有医家从阳虚的角度阐释,如唐农认为肠癌的发病机制是阳虚为本,阴成形太过,阴阳失其本位,元阳失运产生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胶着互结于肠[6]。吴教授认为,本病由外感六淫、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纵欲过度等引发脾胃运化失常、气血津液代谢紊乱,阴阳失衡,热毒、湿毒、痰毒等相互搏结,酿生癌毒,日久腐败血络,相互混杂为患,形成积聚。癌肿一旦形成,肠道脂膜受损,波及大肠顺降之性,气机受阻,升降失调,但“腑以通降为用”,故肠癌患者多出现腹痛、腹胀、大便溏结不调等症状,如《外科真诠》云:“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吴教授总结肠癌的核心病机为“脾胃气虚,湿热瘀毒互结,肠腑通降失司”。

2 肠癌辨机治疗

2.1 脾胃为生化之源,时时健运脾胃

大肠为脾胃所主,脾胃之气既虚,致大肠失去顺降之性,腑气不通,湿浊内抟,热瘀互结,久酿成毒,或嗜食肥甘厚味之品,结于胃肠,致脾胃运化碍滞,日久痰湿浊毒伏于大肠,发为癌肿。瘤体一旦形成,则狂夺精微以自养,反伤正气,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同时经历手术、放疗、化疗等消伐正气的治疗手段后,正气愈虚,每况愈下,无力自养。故扶正之法贯穿肠癌治疗始终,如《医宗必读》有“去积及半,纯与甘温调养,使脾土健运,则残破之余积,不攻自走”。

吴教授提出“固本培元需究脾胃”的治疗思想,《灵枢·营卫生会》有“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赖胃气以生,药赖胃气以运,脾胃健运,则元气周流,荣养有度,湿浊痰瘀之邪无法停滞于脏腑、经络。吴教授用药宗《素问·刺法论篇》“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常用炙黄芪-茯苓、太子参-薏苡仁、炒山药-麸炒白术等甘淡温平实脾之药对健运脾胃,补而不腻,温而不燥,若放化疗后兼见恶心呕吐,常用法半夏-姜厚朴降逆化痰;兼见泄泻、腹痛、黏液样便,常以生地榆-椿皮凉血止痢;兼见腹胀、舌苔厚腻轻者以炒谷芽、炒麦芽轻消积滞,重者辅以三子养亲汤化痰消食。

2.2 情志为内伤之本,重视以神调神

《医碥·郁》言:“百病皆生于郁。”肿瘤的形成是以心动神摇为源,神不御气为基,气形转化失司为始,形质异化为果[7]。恶性肿瘤的发生演变过程属于人体生命规律的异常表现,形、气、神贯穿肿瘤的发生发展之中,其发生始于“神变”,发于“气变”,终于“形变”,“神”的失调是促进恶性肿瘤发生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8]。《灵枢·刺节真邪》指出“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肠癌起病之因为无形之气郁结,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久则成为有形之质;从气机失调进而病及形质,从无形之毒结为有形之物。故针对郁结治疗,有倒果为因,因果并重的重要地位。吴教授临证常引叶天士语“郁者,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故医者需重视以神会神,以神调神,用规劝鼓励之语助其治疗的信心。用药方面,心主神,肝主疏泄,情志调理需从心肝入手,临证加醋柴胡-炒白芍、八月扎-郁金、绿梅花-合欢花等和药对理五脏之气,开达心神之郁。吴教授善用小剂量花类等轻清上扬之品,认为其具有轻浮升扬之性,最能开达心神,且理气而不破气。

2.3 癌毒为致病之因,不离消癌解毒

周仲瑛教授提出“癌毒”病机,癌毒属毒邪范畴,是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产生的对人体有明显伤害的病邪,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9]。癌毒又有邪毒相附的特点,正如周仲瑛教授所言:“毒必附邪,邪盛生毒,毒因邪而异性,邪因毒而鸱张。”[10]吴教授认为,肠癌病机亦需明辨脏腑特性,应其生理结构及功能。肠癌起病之所是肠腑,大肠作为传导之官,生理上专职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代谢、排泄,不仅是水谷转化之所,且位处下焦,更是糟粕氤氲之地。一旦气化失常,给癌毒内生之机,损伤肠腑顺降之气,通降失调,内生湿浊,久郁化热,湿热胶泥难解,阴阳异化,进一步酿生癌毒,湿热毒日久与血搏结,血行失畅,瘀滞于内,故肠癌多为癌毒兼杂热毒、湿毒、瘀毒等邪毒为患。

根据“癌毒”病机理论,吴教授谨遵“消癌解毒”大法,提出攻消之用。若患者正气尚充,可取“攻毒消瘤”之法,采用药性凶猛、峻烈之品直折癌毒凶恶之势,控制肿瘤恶化,减缓其变化[11],临床多用虫类药物,其性攻窜,力猛而专,有攻毒抑癌之能,如蜈蚣、全蝎、蜂房、干蟾皮。若患者正气已虚,不能耐受攻伐之剂,此时又多以“消癌解毒”为要,需针对癌毒夹热毒、湿毒、痰毒、瘀毒等复合病理因素综合辨证施治。如火毒治以清热解毒,多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重楼、败酱草;湿毒治以化湿解毒,多用苦参、土茯苓、藤梨根;瘀毒治以化瘀解毒,多选用三棱、莪术、土鳖虫。晚期肠癌癌毒炽盛,走窜三焦,侵犯肝脏、腹膜、肺等部位,若肝转移,吴教授喜用八月扎、金钱草、虎杖等解郁消积;腹膜转移多见腹痛腹水等症,治以攻坚通络、活血利水,多用石见穿、水蛭、马鞭草、泽兰;肺转移者,除佐猫爪草、浙贝母等抗癌解毒之药,还需用桔梗引经报使,使药气直入肺脏。

3 临证特点

3.1 临证重视分期治疗,病有急缓标本

肠癌的起病、发病、治疗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吴教授认为,临床上根据“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的原则,辨明患者轻重缓急,从而确定治疗大法。一般肠癌患者可根据正邪配比分早中晚三期治疗。肠癌癌前病变包括传统的腺瘤、锯齿状腺瘤、遗传性综合征、炎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12],此期病邪初起,正气尚强,癌毒蕴伏,可予攻伐之剂,临证多辅以攻毒消瘤,益气健脾。中期肠癌患者经手术、放化疗后,正气大伤,癌毒局郁,诸多病理因素混杂的病机状态,此期之标是减轻患者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一般情况,使患者耐受放化疗,完成整体综合治疗方案。如患者经放疗后,“火毒”之邪损伤肠腑[13],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放射性肠炎的症状,临证先治以升清固涩止泻,次以益气养阴、凉血散瘀之法针对放射性损伤,本以扶正消癌,亦如患者化疗后多发生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14],基于“肾主骨生髓”的思想,临证常加入补骨脂、菟丝子、鸡血藤等。晚期肠癌患者已出现他脏转移,或经治疗后复发,此期正气无力制约癌毒,癌毒鸱张,走窜流注三焦,临床多以护存患者正气为先,有补中蕴消之意。

3.2 用药法遵节次矩矱,强调组合配伍

徐灵胎有言“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亦如此,用药不可孟浪,见虚便投峻补,见癌便用猛攻,反致错效。临床可见患者或因手术金刃、或因放射射线、或因化疗峻猛、或因癌毒损正,常出现正气不足之神疲乏力等症状,仍未用重剂黄芪、人参之品峻补,反以轻量补剂缓投慢补,不至补药为滞,更伤脾胃。在运用消癌解毒药时,吴教授遵“量少力宏,协同增效”的理念,常用药对配伍增效,避免大剂量运用单味抗癌重药,以致药性过偏。吴教授常以同效中药配伍使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二者均可清热解毒,但白花蛇舌草别具利湿之能,半枝莲专擅化瘀之功,二者相须为用,清解热毒之中,又能针对肠癌湿热瘀滞病机,两善其用。其次临证中,针对肠癌复合病机,以专效不同中药配伍使用,如制天南星-三棱,两者同兼消癥积之用,制天南星化痰,三棱散瘀,两者可针对痰瘀互结重者使用。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29岁,2020年9月30日初诊。主诉:直肠恶性肿瘤伴肺转移1月余。患者2020年8月肠镜检查距肛门6 cm见不规则新生物,占据肠腔2/3。病理示:中分化腺癌。拟行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 140 mg d1 +伊利替康 300 mg d1 + 卡培它滨 1.5 mg bid d1~d14 + 贝伐珠单抗 300 mg 脉滴注d0。现第1周期结束,拟化疗2个周期后行新辅助放疗。化疗期间恶心呕吐、乏力较明显。2020年8月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胸膜结节,m可能。刻下症:神疲乏力,偶干咳,纳食尚可,夜梦多易醒,起夜2~3次,大便发青,成形日行。舌质黯,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直肠恶性肿瘤伴肺转移;中医诊断:肠癌;辨证:正虚毒炽证。治以益气健脾,消癌解毒。处方:炙黄芪15 g,太子参15 g,茯苓12 g,麸炒白术12 g,薏苡仁15 g,法半夏12 g,姜厚朴10 g,仙鹤草12 g,鸡血藤12 g,枸杞子12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醋莪术12 g,焦神曲15 g,焦山楂12 g,麦冬12 g,陈皮6 g,炙甘草3 g。14剂,日1剂,水煎服。

2020年10月28日二诊:神疲乏力较前好转,腹部偶有刺痛,四肢末端时有麻木感,余症较前相仿,舌较前微腻,脉细,原方改炙黄芪25 g,加合欢花10 g、藿香12 g。10剂,日1剂,水煎服。

2020年11月8日三诊:腹痛减轻,四肢末端时有麻木感,余症较前相仿,大便稍秘结,舌脉大致同前,复查CT示直肠占位较前缩小(肿瘤最外缘距直肠筋系膜约7 mm),原方去藿香、醋莪术,加麸炒苍术12 g、麸炒枳实12 g、柏子仁12 g、片姜黄12 g。共10剂,日1剂,水煎服。后继服中药,定期复诊至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按:此患者为确诊直肠恶性肿瘤伴肺转移1月余,此期患者已有癌毒走注之兆,大抵是正气亏虚,无力制约癌毒,癌毒炽盛走窜三焦,多处为患,故患者出现神疲乏力、干咳、肺转移等表现。吴教授认为,患者此期病机为“癌毒炽盛,正气亏虚”。故一方面需匡扶正气,健运脾胃,生化元气,以太子参、炙黄芪、茯苓、麸炒白术、薏苡仁健运脾胃,生化有源,正气得养则邪自消,另一方面消解癌毒,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醋莪术、薏苡仁化瘀散结。兼以法半夏、姜厚朴降逆和胃,燥湿理气,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仙鹤草、鸡血藤补虚养血,预防化疗骨髓抑制;焦神曲、焦山楂、陈皮健胃消积,枸杞子、麦冬补肾养阴,诸药配伍主次分明,结构严谨。二诊见效,且患者用黄芪未有升发太过之虞,故渐加炙黄芪为25 g,苔白腻是为湿困脾胃之症,加入藿香芳香醒脾,防滋补碍脾,加合欢花开神解郁。三诊复查CT,直肠占位较前缩小,去藿香芳香化湿,改麸炒苍术健脾燥湿,加麸炒枳实、柏子仁通大肠腑气,去醋莪术改用片姜黄通络止痛。三诊CT对比已示疾病未见进展。后期基于辨证于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

5 结语

吴教授基于“癌毒病机理论”,把握癌毒-脾胃气虚的关系,结合肠腑的生理病理特性、肠癌疾病的发展阶段,指出肠癌的治疗要以癌毒为核心,正虚为根本,以“抗癌解毒、健脾扶正”为治则,并强调随证治疗,圆机活法,辨癌毒、热毒、湿毒、瘀毒之主次比重,有序组合。肠癌大多以脾胃气虚为主,但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波及的脏腑更多,伤及人体正气更加深入,亦要灵活选择补气、滋阴、温阳、养血之法,复法组方、多法合用,多药配伍。

猜你喜欢

癌毒肠癌正气
癌毒理论研究新进展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