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景观的影像书写
——以伍迪·艾伦电影为例

2024-04-15郭玉琼

艺术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伍迪长镜头巴塞罗那

□李 昂 郭玉琼

自电影诞生以来,城市一直是电影叙事展开的主要背景,城市生活为导演创作提供重要的灵感来源,电影在塑造观众对城市的认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共生关系中,城市频频被刻画为银幕影像,影响电影的叙事、美学和整体氛围。国内外呈现电影与城市密切关系的影片不胜枚举,其中,美国导演伍迪·艾伦的作品引人瞩目,广受赞誉,表现出强烈的“城市情结”。

以喜剧、浪漫风格和城市影像闻名的伍迪·艾伦,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导演或参与编剧了50 余部故事片,多数将城市作为影像书写的对象、内容,充分体现出对城市的真挚热爱。伍迪·艾伦以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将城市带入艺术视野,通过使用电影视觉语言表现出城市的独特气质,并凭借娴熟的技巧在城市中展开叙事、塑造人物。本文关注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城市景观,分析伍迪·艾伦电影城市景观书写的鲜明风格及实现手段,探讨伍迪·艾伦电影中城市景观影像的内涵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电影与城市关系的理解,也为其他电影人在作品中建构城市影像、进行艺术表达提供借鉴参考。

一、城市景观的影像颂歌

自20 世纪70 年代伍迪·艾伦凭借《安妮·霍尔》击败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奥斯卡金像奖开始,其创作生涯蓬勃发展,至今仍保持旺盛活力。在这一过程中,伍迪·艾伦广泛探索电影题材,包括浪漫喜剧、悬疑犯罪以及城市电影。其中,城市电影意指以城市空间为背景,反映城市中个体的生活状态、心理欲求、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电影。从《曼哈顿》到《纽约的一个雨天》,从《午夜巴塞罗那》到《午夜巴黎》,从《丹尼玫瑰》到《爱在罗马》,伍迪·艾伦的这些城市电影都以特定城市为叙事背景,城市景观作为核心影像元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示了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带着特有的“伍迪·艾伦”标签。

景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伍迪·艾伦通过捕捉不同城市的景观精华,以影像方式呈现,使观众沉浸在卓尔不群的城市之美中,感受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及其带来的情感体验,观众仿佛进入电影文本的城市场景中,与城市及其中的人物产生积极互动。无论纽约、巴黎、罗马还是巴塞罗那,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城市从来不是冰冷的钢铁森林,他总能通过城市景观的影像书写赋予它们璀璨色彩,书写着一封封迷人又生动的时空情书。伍迪·艾伦部分电影中出现的著名城市和城市景观如表1所示。

表1 伍迪·艾伦电影中出现的著名城市和城市景观

(一)城市地标

伍迪·艾伦对城市景观的影像书写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城市地标,城市地标作为城市的视觉速记成为影像的重要构成要素。

1.纽约

伴随着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的优雅曲调,电影《曼哈顿》以纽约曼哈顿一望无垠的天际线全景开场。一系列镜头中包含了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皇后区大桥、中央公园等纽约地标。这些传达意义的视觉线索,既丰富了观众对银幕上描绘的城市景观的体验,又为这座城市营造了温情和怀旧的浪漫气息。在伍迪·艾伦另一部展现纽约的电影《安妮·霍尔》中,城市景观建立了故事情节的空间维度——艾维·辛格和安妮·霍尔在布鲁克林大桥和东河边接吻,在中央公园的长椅上无厘头地交流。布鲁克林大桥作为叙事背景凸显了故事主人公在繁华城市中坠入爱河的浪漫色彩,而中央公园作为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之地为两人的浪漫约会营造了理想氛围。

2.巴塞罗那

拍摄《午夜巴塞罗那》时,伍迪·艾伦接受采访说道:“当我开始写剧本的时候,除了巴塞罗那,我的脑海里几乎塞不下任何东西,所以我决定顺水推舟,以这座城市为想象蓝图,让巴塞罗那在影片中充当一个起关键作用的角色。巴塞罗那是一座色彩斑斓、充满妙趣横生的浪漫意外的城市,每当说起它的名字,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永恒的爱情主题。似乎除了巴黎以外,巴塞罗那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个将浪漫作为标志的城市了。”于是,巴塞罗那这座“高迪之城”在电影中如约而至:桂尔公园、米拉之家、圣家堂等城市地标不断进入观众视野。高迪建筑作为巴塞罗那艺术遗产和文化丰富性的显著视觉再现,与巴塞罗那狂野热烈的气质不谋而合,被伍迪·艾伦予以影像展现,在确立影片的艺术基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3.巴黎

同样,在《午夜巴黎》中,伍迪·艾伦通过巴黎的城市地标来确立影片浪漫与怀旧的主题。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塞纳河等城市景观代表着巴黎的典型意象,在这座城市的浪漫化书写与影像描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蜿蜒流淌的塞纳河作为巴黎永恒浪漫的象征,常与爱情、灵感和艺术紧密联系,为影片中的多个场景提供了背景。而埃菲尔铁塔作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强化了影片对逝去年代怀念渴望的主题,象征着巴黎历史与荣耀的凯旋门则进一步放大了影片的怀旧之情,奠定了影片的怀旧基调。

4.罗马

在《爱在罗马》中,卡比托利欧广场被设计为影片伊始海莉和米开朗基罗邂逅的浪漫之地,海莉向偶遇的米开朗基罗询问特莱维喷泉的位置,两人相谈甚欢。这与《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和记者乔在西班牙阶梯上相遇并谈笑风生的情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伍迪·艾伦通过这些城市地标深刻地歌颂罗马迷人浪漫的特质。而圣天使堡、罗马斗兽场这些存留至今的历史地标的使用也为影片的后续叙事增加了纵深感和真实性。

(二)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伍迪·艾伦城市电影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表1 可以看出,美术馆、博物馆、咖啡馆、剧院、公园、广场等人文景观要素在伍迪·艾伦的城市电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透过这些人文景观,观众得以窥见伍迪·艾伦构建电影中城市视觉形象并为其注入文化内涵的方式。

在《午夜巴塞罗那》中,胡安·安东尼奥带着克里斯蒂娜与朋友们聚会喝酒这一场景里,镜头跟随着克里斯蒂娜移动直到她入座,画面充分展现了四只猫咖啡馆的内部空间。四只猫咖啡馆曾是19世纪末现代主义运动的中心,是当时众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包括毕加索、达利、米罗和高迪在内的众多名流都曾驻足于此。“在胡安·安东尼奥的朋友圈中,她与各类有创意的人倾谈,她爱这群人,并与他们共同思考写作和摄影。”在克里斯蒂娜入座过程中,这段电影旁白与影像画面内四只猫咖啡馆的文化环境和艺术气息完美契合。咖啡馆作为充满活力的人文景观,汇聚着人们不同的想法与观点。活跃的艺术空间氛围为角色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情感演进搭建了舞台,促进人物对个性、爱情和欲望的探索,弥合了不同代际和不同文化间的鸿沟。四只猫咖啡馆的影像内涵超出了它的物理空间意义,不仅体现了巴塞罗那艺术遗产人文景观的精神魅力,还推动了电影中人物关系的发展。

伍迪·艾伦电影的许多浪漫情节在博物馆、美术馆上演。美术馆作为城市的文化艺术中心,是城市的精神空间、美学空间。电影人物在美术馆参观、探讨多种艺术形式,这里俨然是情节推进的催化剂。在《午夜巴黎》中,男主人公吉尔向往“黄金年代”细雨朦胧、艺术繁荣的巴黎。在影片一个场景里,吉尔携未婚妻伊内兹与保罗夫妇四人在橘园美术馆内散步,保罗对美术史侃侃而谈,而吉尔则被馆内莫奈的《睡莲》系列油画吸引,这更加激发了他逃离现状寻求写作灵感的欲望。美术馆内这些旧时代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元素。这些艺术元素与吉尔之后偶遇“迷惘一代”和巴黎“流动的盛宴”的穿越情节巧妙呼应,强化了影片的怀旧主题。橘园美术馆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印象派艺术收藏,这些人文景观要素在电影中传递着强烈的文化和情感力量。伍迪·艾伦通过巧妙运用美术馆、博物馆、咖啡馆等人文景观作为隐喻空间,使之成为超越时空的象征性桥梁,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景观在塑造城市文化过程中对人类精神的持久影响。

二、城市景观的影像叙事功能

伍迪·艾伦在电影中善于使用城市景观以达到融合叙事、塑造人物和营造氛围等目的。通过探索城市景观和叙事空间的交集,伍迪·艾伦对复杂多变的城市生活的人类体验进行了丰富而细致的表现。

(一)隐喻空间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城市景观是物理空间,也是具有文化性质的隐喻空间,对电影叙事产生积极影响。亨利·列斐伏尔曾强调“关注空间如何作为文本、意义系统、象征系统、所指系统来表达意识形态、价值观、信仰以及民族主义和国家关系”,认为这才是空间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伍迪·艾伦电影中出现的城市景观几乎都包含着政治、历史和文化内涵,甚至延伸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精神领域,这与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观相吻合,即空间是一个由意义、符号和所指组成的复杂系统。《安妮·霍尔》和《曼哈顿》中都有男女主人公在中央公园内与他人互动的场景,公园成为他们反思身体欲望、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的避难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和曲径通幽的小路为身处混乱的城市空间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喘息场所,象征电影人物在复杂的城市生活中追问生命的价值,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认同感。同样,在《爱在罗马》中,喷泉在皮萨内罗的故事中扮演着重要戏份。仙女喷泉被用来作为皮萨内罗新获得的名声和知名度曝光的象征——人们看到他在喷泉前与媒体记者和狗仔队不停互动。随着皮萨内罗对个人名望看法的转变,他对现代世界的肤浅本质感到幻灭,仙女喷泉也成为皮萨内罗失宠和垮台的象征。这三部电影通过巧妙运用城市景观,充分探讨了诸如爱的本质、名利欲望与寻找本我等主题。影片中出现的这些城市景观既表明了人物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矛盾,也代表了人类存在的二重性。

(二)塑造角色

在《午夜巴塞罗那》中,巴塞罗那的空间表现反映了人物截然不同的个性以及他们对爱情和人际关系的不同态度。维姬被塑造成一个脚踏实地且务实稳重的角色,关于她的叙事主要围绕巴塞罗那的传统和历史景观展开。相较于各类社交活动,维姬更热衷于一个人前往桂尔公园学习,这反映了她对稳定生活的渴望。狭窄的街道、古老的建筑、正式的社交聚会场所,这些叙事空间的影像呈现也彰显了维姬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相反,克里斯蒂娜被塑造为一个热衷冒险的角色,在生活中不断寻求激情。关于她的叙事则主要围绕着巴塞罗那饱含艺术能量的人文景观展开。她参观博物院、美术馆,探索当代艺术展,学习摄影,乐于社交,拥抱城市夜生活,沉迷于充满激情的人际关系。她经常光顾更前卫的现代城市空间,这表明她对新体验的开放态度以及接受非常规关系的意愿。

伍迪·艾伦将城市景观带入电影人物生活,利用城市物理空间、隐喻空间来探索文化和生活的复杂主题。其创作的一幅幅迷人又深刻的城市生活肖像,至今仍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三、城市景观的影像书写方式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通过影像、声音等进行艺术表达。影像作为纯粹于视觉效果的电影要素往往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伍迪·艾伦以独特的影像方式为观众塑造了光怪陆离的城市景观意象。

(一)长镜头

长镜头是伍迪·艾伦最热爱的拍摄手法。长镜头可以客观呈现被摄空间,完整还原真实时空,使观众从影像中获取包括但不限于叙事的更为充分的信息。

在《曼哈顿》中,在00:28:32-00:29:31 处,伍迪·艾伦安排了一个59 秒的长镜头——艾萨克·戴维斯和玛丽倚在长椅上交谈,背景是皇后区大桥的远景。固定长镜头记录了两人分享内心感受的对白,表现了两位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这景色是不是很美?”“是啊,真的非常之美,特别是当晨曦微露的时候。”“是啊,我也很喜欢。”“天呐,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我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它简直太……它真的美得令人目眩。”艾萨克和玛丽因赞叹于城市景观而心生共鸣,逐渐向对方敞开心扉。感情升温之后,艾萨克和玛丽共赴艺术博物馆看展的片段也用到长镜头。在00:57:34-00:58:11处的37 秒中,两人讨论着各自的情感生活以及对艺术的见解,镜头跟随两人脚步持续向右移动跨越了整个馆内空间,两人最终在一件抽象艺术品前停留,镜头运动也随之停止。这个长镜头将艺术博物馆的物理空间及空间内的人物运动悉数呈现,不仅体现了艺术博物馆内艺术品类型的多样性,还强化了纽约人文景观对电影叙事的参与感。影片结尾处,艾萨克在纽约街道奔跑的长镜头和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击》结尾安托万长跑的长镜头在主题意义和人物情感表现方面有着相似之处。艾萨克在纽约街头奔跑是他的宣泄时刻。伍迪·艾伦通过三组长镜头渲染了影片结尾的情绪氛围,分别是01:27:09-01:27:26 处艾萨克在十字路口迷茫徘徊的镜头,01:27:27-01:27:50处艾萨克穿越车潮和人群的镜头,以及01:28:04-01:28:27 处艾萨克在电话亭拨打电话无人接听后挂断并再次奔跑的镜头。这三段长镜头以跟镜头的方式随着艾萨克的步伐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穿梭于忙碌的行人和交通之中,象征着他渴望摆脱现阶段生活束缚的决心和对爱情的追求。长镜头让观众沉浸在角色的体验中,增强了场景的冲击力。

在《爱在罗马》中,伍迪·艾伦分别使用全景、中景、近景三组不同景别的长镜头来展示占卡罗出演意大利歌剧《丑角》时的场景。长镜头从《丑角》第一场幕布拉开开始,全景捕捉了罗马歌剧院内的开阔视野,为观众提供了包括舞台在内空间环境的清晰影像。第一幕第四场的《穿上戏装》中,长镜头近距离地拍摄了占卡罗腰部以上的身体部分,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物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更密切地感知歌剧中角色的情绪。这种景别组合式的长镜头拍摄手法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丰富体验。

(二)光影艺术

1.黑白影像

伍迪·艾伦在20 世纪80 年代深受英格玛·伯格曼和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其影片主题和内容方面,还体现于影像和技巧上。尽管20 世纪50 年代以后黑白电影已经被彩色电影逐步替代,但伍迪·艾伦仍然坚持将电影《曼哈顿》和《星辰往事》处理为黑白影像。费里尼曾说:“观众在观看一部黑白电影时,并没有感觉到画面是黑白的,影片让观众体验到画面里事物各有适合自身的色彩,观众用自己的感情为影片着色。”在《曼哈顿》中,一方面,黑白影像为城市景观增添了神秘感和永恒的品质,打破了时间界限,让这部电影能够超越时代与几代观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从本质上看,黑白影像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够超越色彩的局限性,观众沉浸在单色视觉中,加深了对纽约城市景观的细节关注,这契合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伍迪·艾伦对黑白影像的运用服务于个人特殊的表意目的,黑白影像成为实现艺术表达的强有力工具。在《星辰往事》中,黑白影像使伍迪·艾伦得以在电影的梦境序列中强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分隔,也营造出一种怀旧氛围,令观众回想起黑白电影的黄金时代,深化了影片的致敬与反思主题。

2.怀旧光影

“欧洲三部曲”《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爱在罗马》中的城市景观影像带给观众强烈的怀旧感。为了捕捉欧洲城市景观的历史感和丰富性,伍迪·艾伦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强化怀旧气氛,尤其是通过使用光线和色彩塑造影片的视觉基调。伍迪·艾伦本人比较喜欢暖色调,这种偏好从他在电影中广泛使用自然光可见一斑。在这三部欧洲城市电影中,伍迪·艾伦塑造了比以往更加温柔复古的光影效果,给银幕上的城市景观裹上了一层柔和唯美的温暖氛围。与《曼哈顿》影片开头对纽约的刻画相仿,《午夜巴黎》也采用了类似手法,在片头全面展示了巴黎从清晨到午夜的城市景观影像,描摹了不同天气光晕笼罩下的城市之美。随着叙事的推进,伍迪·艾伦选择了比现实世界更加浓烈的暖色调作为过去与现代的区分标准——20 年代的影像选择复古的金黄色调,而19 世纪末巴黎“美好年代”的影像则加入了更多的烟雾效果,色彩变得更加浓艳,甚至趋向于橘红色调,画面变得更加朦胧与弥散,给观众带来了浪漫梦幻的质感,仿佛置身其中。

纽约作为体现近现代工业美学的代表城市,黑白影像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其城市特征。相比较而言,欧洲城市则拥有着更加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艺术文化内涵,欧洲的城市景观影像需要更加适配的艺术手法进行打造。凭借对美学的敏锐理解和娴熟的艺术手法,伍迪·艾伦将银幕化作画布,通过巧妙的光影处理实现了对欧洲城市的影像书写。

电影以其独特的影像方式与城市空间进行双向互动,在城市性基因的引导下对城市景观进行多维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们对城市感知的心理地图,完成城市意象的多维构建。大卫·克拉克在《电影城市》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电影的核心,但吊诡的是,它却因自身广大的影响力隐而不显,而无法公然、明确地受到肯定和重视。”将城市景观融入电影具有丰富的意义。城市景观的影像书写,不仅显现出电影在塑造和强化城市形象方面的关键作用,也突出了影像在文化旅游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电影为城市景观影像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理想的媒介,给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群体了解城市铺设了重要途径。伍迪·艾伦电影对城市景观的影像书写在塑造观众对城市的集体想象方面无疑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意义。国内电影导演亦可通过考察伍迪·艾伦独特的影像风格和影像语言,认识和利用城市景观的内在价值,创造引人入胜的叙事,在更深层次上与观众产生共鸣,并以此激发观众对城市景观与电影艺术之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探索与体悟。

猜你喜欢

伍迪长镜头巴塞罗那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2016年巴塞罗那设计周盛大开幕
试论电视新闻中对长镜头的运用
炉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