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扣与铜锁(外一篇)

2024-04-15季大相

雨露风 2024年1期
关键词:门环主人家二伯

门扣与铜锁

爷爷说过,我家老宅大门上的那对铜质门扣与铜锁,是从他爷爷辈传下来的,可追溯到清同治年间,外表有层浅黑色的包浆,展露百年沧桑的痕迹。

我家老宅大门由两只单扇木门组合,各嵌入一只门扣。门扣底座呈圆形状隆起,像个卧伏的馒头,连接一只铜环。两只门扣一扇门上一只,安装得特别牢固,两只成对,合二为一方可挂锁使用。锁是纯铜打造,爷爷叫它“挂锁”,钥匙比锁身稍短,比普通锁的钥匙要长出很多,顶端有齿,插入锁芯横开。

爷爷在钥匙上扎一根红头绳子,挂在腰间的布条裤带上,使用时只需抓起钥匙即可,很方便,也不用担心丢失。爷爷外出时,打开挂在门环上的铜锁,再伸手拉拽门环将两扇门合拢,再将两只环沿相搭,锁体从中穿插过去,手按门扣与铜锁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单体物件,由此形成“命运共同体”,相互协作,承担起守业护家的职责。

爷爷回来时,左手按住锁体,右手拿起钥匙插入锁芯,轻轻地扭转一下,“咯嘣”一声,锁栓弹开,再将锁体从门环上退出,随后,又将锁挂在右侧的门环上,取出钥匙,推门而入。不论是锁门还是开锁,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锁一直挂在门扣上,随着门拉开、关闭而摇晃,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静观日月变幻,浸染人间烟火。

这把铜锁也曾上演过一出“流浪记”,幸而爷爷及时察觉,果断出击追寻,方才失而复得。那天,爷爷从街上回来打开铜锁,锁栓没有按扣下去。那天出门走得急,没有及时将钥匙串挂上裤带,所以,也没有像往常那样从锁体上抽出钥匙,而是随手将锁挂搭在门环上,转身忙碌起家务事来。恰逢小志来找我玩,没见到我,抬头看到门扣上挂着的铜锁,便悄悄取下拿走,在庄头碰到卖货郎,将铜锁换了块麦芽糖和几个炒米糖,侧身躲进一片竹园里享用起来。

爷爷说过,那天他感到心神不宁,好像有什么事困扰,又道不出所以然来。当他从屋内出门时,一抬头,发现门上的铜锁不见了,当即慌了神。急忙寻找,连问了几个人,有人说看到小志来过我家。爷爷急忙去找小志,刚好碰到小志从竹园里出来,被抓个正着。小志开始还否认,但经不住再三追问,终于说出铜锁被他拿走换糖吃了的实情。得知锁的下落和去向,爷爷赶紧叫来父亲和二伯,与他一起分头去追卖货郎,要求一定将铜锁赎回来。

后来,还是二伯找到了货郎,花了几倍的钱才将铜锁要回来。有了这次教训,爷爷对铜锁的管护更为上心,常常半夜起床出门张望一番,看看铜锁还在不在。锁在,他才心安。

爷爷83岁那年,驾鹤西去,很安详。当时,老宅土墙破损严重,急需推倒重建。他留下的遗言是,老宅两扇带门扣的木门归二伯所有,铜锁留给父亲,并一再交代,兄弟两家要像门扣与锁一样,分家不分心。让他们好好教育后辈,要像这把锁一样,守好自己的私欲“大门”,不贪、不沾,踏实干事,清白做人,做个问心无愧的人。父亲并没有留下这把铜锁,说锁离开了老门扣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没有丝毫犹豫,把锁让给了二伯,成全这对“老搭档”,不分离、紧相随。后来,二伯家在老街道上新建三间砖瓦房,大门用的还是从老宅拆下来的那两扇木门,木门上老门扣依旧,铜锁穿环锁门,古朴、典雅,在整条街上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在很长的一段时光里,木门、门扣、铜锁一直是我们这个家族里长辈向晚辈讲述家史的话题。每一个后辈成员,也都熟知木门、门扣、铜锁的来历,心头充溢着自豪感。

二伯的房屋产权由大堂哥继承,堂哥是一个很讲究的人,种草养花,把小庭院打理得像个小花园,左邻右舍都喜欢来串门聊天、看看花草,体验闲情逸致的那份美好。2006年,大堂哥拆旧屋建楼房,其中有一扇门在拆迁过程中被砸坏,老木门因此而无法再继续使用,大家都感到很遗憾。

那天,大堂哥登门,我们兄弟俩像往常一样,摆开棋盘,自娱自乐。临走时,堂哥拿出两只门扣和铜锁,面带歉意地说:“老门砸坏了,我将门扣取下来了。知道你喜欢搞点小收藏,将它与铜锁一起送给你,好好保管。我们要把爷爷当年‘分家不分心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如今,我将铜锁挂在两只门扣之间,让它们亲密地连在一起,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无声地讲述着沧桑的往事。门不在了,但门扣与铜锁仍在传承、延续……我又想起了爷爷的教诲:“踏实干事,清白做人,做个问心无愧的人。”

送喜匾

20世纪90年代前后,任你随意走进乡村的一户人家,都能看到堂屋正中、房门上面的墙上挂着的形状不一的喜匾。送喜匾,在当时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庆贺方式。

那个年代,每逢亲朋好友、邻里办喜事,送块喜匾庆贺是约定成俗的一件事。老人祝寿、新房落成、新人结婚等场合适宜送喜匾庆贺,而送喜匾的细节也有一定讲究。比如老人做寿,一般是由至亲、有血缘关系(兄弟姐妹、女儿女婿、外甥等)的同辈或后辈送喜匾,外人随份子礼即可。而新房落成、新人结婚等大喜事,送喜匾的对象就很宽泛了,亲戚送、同学送、同事送、战友送……有的人一场喜事办下来,能收到二三十块喜匾,虽然多得无法全部挂上墙,但主人很开心,收到的喜匾多,从侧面表明自家人脉广、人缘好、有面子。

家乡人将送喜匾称作送“恭贺”。同一个庄上无论谁家办喜事,尤其是新房落成、新人结婚这两件大事,不管平常有没有交往,庄上人都会自发地传递消息,相约一起去送个“恭贺”,喝杯喜酒,凑个热闹,人多喜庆,主人家也高兴。庄邻恭贺是大家出份子,一般是买一块喜匾,喜匾是玻璃制品加木质外边框,分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上面绘有龙凤呈祥、双喜、迎客松等图案。除喜匾外,还会买两只红色外壳的水瓶、两只搪瓷缸或一套玻璃杯之类的用品及鞭炮、两包香烟。一切准备妥当后,等天黑后吹鼓手吹着唢呐,选出几人敲打锣鼓的家伙,一路浩浩荡荡地向主人家进发,路上还时不时地放一两只大爆竹,巨大的声响也在向主人家传递信息——恭贺的队伍来了。当然,这其中也有传承下来的规矩、礼俗。比如新房落成之喜,必须等“舅老爹”(主人家舅舅那边亲戚)先到,其他送恭贺的队伍才能进门,哪怕你是在路口等,也不能贸然抢先,否则,“舅老爹”翻脸能掀桌子,闹得不可开交。新人结婚,必须等到新娘进门后,恭贺的队伍才会唢呐声声、敲锣打鼓地上门,到门口时,主人家照应事的人会迎上前将喜匾等物品接过去,放挂鞭炮迎接恭贺队伍。一时锣鼓喧天,鞭炮震天响,热闹非凡。

有的人家是當天将喜匾挂上墙,有的人家是事后挂,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挂喜匾很简单,墙上钉上钉子,将细铁丝或麻绳从匾上方的两个孔眼里穿过拉紧,挂在钉子上面系牢固就可以了。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做生意、创业的人与日俱增,门市开业、厂房奠基,甚至代销某一品牌,也都习惯于邀请亲朋好友小聚一下,既是联络感情,也是请关照生意的一种交际方式。这个场合送喜匾,一般都是提前量好主家墙体的尺寸,然后交由专卖店特制,有的一张喜匾能占据一面墙,材质、图案也是由主人家选定,恭贺人只需出钱就行。

2010年以后,城乡人家乔迁、婚礼之类的喜事,基本上都是在饭店、宾馆包席操办,亲朋好友赴宴当日现场奉上礼金。关系密切的亲友会根据房间摆设,提前置办空调、冰箱等相应的大件物品作贺礼,减轻主家新房、婚房装修时的经济压力,已没有当年敲锣打鼓登门“恭贺”的隆重仪式了。即使房间里挂有匾额,也大多是些木质漆器或“家和万事兴”之类的绣品,玻璃喜匾已不再时兴。倒是餐饮、服装等实体门面开业时,又掀起送花篮“恭贺”的潮流,大红绶带上写着贺词,在微风的吹拂下,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喜庆、吉祥,绘出红火生活的新画卷。

如今,凑份子送喜匾“恭贺”的习俗虽已消逝,但那送喜匾的热闹场景和蕴含的人文气息,乃是亲情、友情、乡情的象征,也是“礼轻情意重”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季大相,男,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第二批“定点深入生活”签约作家,淮安市洪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散文选刊》、《雨花》、《散文百家》、《文苑.经典美文》、《百花园》、《辽河》、《四川烹饪》等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100余万字。有作品入选高考冲刺50天范文和中学试卷。先后获得“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包公散文奖”、“珠湖清风杯”全国清廉家风故事征文大赛二等奖、淮安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出版作品集《水乡记忆》《猎鱼》《食话洪泽》。

猜你喜欢

门环主人家二伯
二伯
整体式热成型门环技术在轻量化车身上的应用
割麦子
勤快狗和懒惰猫
好桶与破桶
门环
敲门的老物件儿
老门环
郁金香花瓣
“二伯”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