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当克制欲望,则刚

2024-04-15彭同泽

雨露风 2024年1期
关键词:欲求功名公正

彭同泽

“无欲则刚”,顾名思义,“去除了人间欲望,人就能变得剛强”。儒家传统思想中往往强调要克制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当下社会中对此也有广泛的认同。但关于克制了欲望是否就能使人“刚”这一问题,其实还有不少讨论空间。

说到“无欲”,讲的是一个自然人“没有常人之欲”,比方说对金钱财富之类没有强烈的兴趣。但“无欲则刚”中的“无欲”,就会带有一些对自己的欲求加以克制和自我管束之意。只说“消灭欲望”便肤浅了些。依我之见,“刚”可以解释为坚守底线,正直不屈,面对不正当的事情与邪恶毫不妥协。

适当克制自身的欲望,为何可以达到“刚”的境界?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行为常常由自身的社会经历、认知水平、社会背景主导的认知倾向所决定。我们的欲望,狭隘地说,便是在主观意愿的轨道上,通过行为去获得精神、物质的满足。这显然是人的本性。但人们追逐利益的欲望过于热切,有时会不惜为此伤害他人。倘若对自身欲望不加拘束,放任其野蛮生长,那么我们的道德底线就很容易发生动摇,心灵也会被污染、硬化。然而,我们如果能够克制欲望,恪守底线,如同思想家刘再复所说“远离傲慢,远离权力、财富、功名的追逐。写作只是提升生命与提升心灵的需求,与功名、权力、市场无关”。无繁杂的欲望,我们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才能不让欲望和偏好影响自身的思考和判断。

从社会角度来讲,“无欲”更有利于达成一种“刚”的公正合理的价值观,形成得到广泛认可的价值体系。《自私的基因》提道:“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如果放任个体逐利、贪婪无度甚至残暴血腥,自私行为就都无可避免,社会的公序良俗又何以实现?现代文明何以正常运转?克制欲望并非消灭欲望本身,然而当过度的有害的欲望畅行无阻的时候,一个公正美好的社会又何从谈起?可见,“欲”的强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社会层面的“无欲”,要求我们遏制不合理的“欲”,让社会风气刚健有为、健康向上。

“无欲”,并非一味地打压自然人正常的心理生理需求,而是甄别其中会危及个体和社会道德底线的过度欲求。否则走过了头,变成了“禁欲”“灭欲”,就成了对自由人性的打压,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刚健有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好的个体和美好的社会,需要张弛有度,克制过度的欲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美好禀赋和良好意愿。

猜你喜欢

欲求功名公正
明在“知不足”
迟到的公正
清华与古厚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公正赔偿
清华与古厚
变化的时代与表达的欲求——从阿来《空山》中的文体试验论起
“饮食男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