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间的永恒

2024-04-15孙艺晏

雨露风 2024年1期
关键词:蜉蝣方寸苏子

孙艺晏

方寸之间,人们纳山川于一隅,寄古今于一瞬。方寸之间,人们越小我而见乾坤,弃己私而铸永恒,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牧场,开拓出一片自然桃源。

草木生生不息,日月斗转千回。苏子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蜉蝣朝生暮死,实属一瞬。蜉蝣的一生虽只在转瞬间,却依然习得飞行之技,经历过脱壳之苦,得以传承后代。个体虽然消亡,却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人类相较蜉蝣或许可以沾沾自喜,然而在无边的时光洪流中,人类与蜉蝣又有何区别呢?当人类哀叹蜉蝣生命短暂的同时,或许宇宙更大更高级的生命也在哀叹我们。苏轼不是第一个感悟此番真理的人,在此之前無数先知都曾发出类似的感叹,而他们也不约而同选择了类似的方式:抓住分秒、只争方寸,在生命的一个个瞬间寻找意义,铸就永恒的奇迹。

少有宰相之才,胸有凌云之志。自负豪气如东坡,却因一言之失,被重重逐出了朝堂,独自一人落在黄州这贫壤上。这三五年的放逐,对于苏子一生而言,仅为赤壁月下的俯仰之间;于朝廷之风云而言,更只是纵横捭阖的弹指之间。但也正是这方寸之间,让他由庙堂之锦绣坠入江湖之平远,让他脱去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枷锁,潜心于思想之无垠浩瀚。

黄州之三五年的光阴虽短,可他无因短而虚度岁月、消磨时间;无因短而溺于苦痛、一蹶不振。相反,他选择超脱于物理意义的时间,在精神牧场中酣畅地汲取着每一丝灵魂养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在那萧索凄凉的月影下,他乘着月渐离、日渐出前的尺寸之隙,以闲人自居,收获了与知音同游的畅快释然,悟得了月夜竹柏中的豁达自持;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在那声名显赫的赤壁前,他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为伍,与客怡然问答,享受到了造物主无穷无尽的宝藏,体味到了生命的须臾与永恒。

黄州的三五年间,东坡只争朝夕,超然于世俗穷达、物我得失之外,炙出了宁静隽永的文字,炼成了淡泊适意的审美情趣。黄州的三五年间,东坡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桃源,他的乐观豁达让尺寸光阴在“东坡”小地上生根发芽,让有限的人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获得了精神上的延续与永存。

自此,他悲喜自渡,在雨打竹林声中,倚着竹杖,一蓑烟雨任平生。自此,他真的从方寸之小走向亘古之大。

人生何处无风景,方寸光阴也有情。笛卡尔道:“我思故我在。”个体的方寸光阴,命运的沉浮消殒,只有在超脱了物质世界的枷锁,越过了小我的局限之后,方可以小见大、通向永恒。

从蜉蝣到苏子,最终依然要归于现实。当我们站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再次思索方寸之间的永恒,我们会发现,方寸是物理意义的时间,永恒是精神文明的延续。方寸间的永恒,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延续的奥秘。

而今,我们探寻、挖掘方寸间的永恒,原因无他:我们需要在伏案低眉之罅抬头仰望,持一颗遨游之心,于浩渺自然中神采飞扬;我们需要在案牍劳形之余俯观其心,燃一缕烛火,于浩荡时空中心灵敞亮。而更重要的是,抓住当下的每个瞬息,将个体之微小纳入人类发展的源远文明之中,以方寸光阴铸就永恒。

猜你喜欢

蜉蝣方寸苏子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蜉蝣》
方寸之处
历史的方寸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黄昏的蜉蝣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我被克隆了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