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音乐在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2024-04-15

轻音乐 2024年1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创作传统

高 昂

我国民族数量之众、 文化底蕴之丰厚, 而各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性、 社会风俗等也各有不同, 巨大的文化差异造就了色彩纷呈的文化理念, 这一点在音乐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改革开放后, 国家经济形势稳定向好, 流行音乐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活动, 而作为曾经的音乐主流, 传统音乐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逐渐丧失了前进的支撑动力, 许多民族乐谱、 演奏技法等濒临失传。 传统音乐想要发扬光大, 就必须走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 综上来看, 分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创作, 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特点

(一)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曲乐、 歌舞曲乐、 戏曲音乐、民间音乐以及传统器乐的独奏曲等。 传统音乐在唱法演绎方面不同于流行音乐, 它要求歌手把作品的精神力量表达出来, 何谓精神力量? 是身为演唱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即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包容、 信仰, 用传统的民族腔调加以修饰、 包装, 揭示音乐作品的主题信息,自内而外地释放出那份独一无二的情感, 让情感穿透现场、 直抵人心, 让听众如痴如醉、 陷入思考。 传统音乐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 除演唱者需要具备强大的唱功能力以外, 还得益于传统韵律、 调式、 音符等音乐元素的巧妙搭配, 且各民族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会积极融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 比如民间流行的音调、 唱腔以及丰富多变的表情变化, 这些内容都要求学习者或专业人士不断地练习、 打磨。 传统音乐在创作演绎方面都对创作者或表演者的基本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很多音乐爱好者发现了传统音乐这块 “新大陆”, 希望通过深造学习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但是由于自身缺乏必备的硬件条件, 比如因唱功不足、 学习目标模糊、 训练方法不科学等, 导致未能再进一步, 可谓是半途而废。 创作一部传统音乐作品所耗费的时间、 精力等, 也不是如今流行音乐可以媲美的, 少则几十分钟、 多则几个小时, 如中国传统音乐精华中收录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部唢呐独奏曲, 总时长将近90 分钟[1]; 部分古典音乐经常要播放2 至3 个小时。 在盛行 “快餐文化” 的今天, 传统音乐的底蕴貌似被人们逐渐漠视、 淡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视流行音乐为 “精神食粮”, 对传统音乐和民族文化置若罔闻, 只有中老年人对传统音乐念念不忘, 边听边回忆着那段再也找不到的青春岁月。 总之, 相对流行音乐来讲, 传统音乐门槛略高、 学习难度大, 这些客观问题限制了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二) 流行音乐

对比传统音乐就可以发现, 流行音乐具有受众面更广、 传唱性更强、 节奏韵律更稳定等特点, 传统音乐在创作时往往需要综合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广泛筛选, 必须按照传统文化的规则或框架开展创编, 而流行音乐因为是新时期的音乐产物, 所以作品创作的门槛较低, 音乐形式不复杂、 不繁琐, 除音乐专业人士可以驾驭流行音乐创作以外, 有不少尚未接受专业操练的民间歌手也能贡献出经典作品, 由此也创造了 “野路子” 的演唱方式。 从规模上看, 流行音乐的乐队人数要远少于传统乐队, 像老鹰乐队、 皇后乐队、 Beyond 乐队、 动力火车等, 人数基本控制在2 名至4 名成员之间, 一般不会超出5 个成员。 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式各样的器乐也被广泛应用于流行音乐演奏当中, 不同器乐的交织、 混响,使流行音乐绽放出别样的色彩与光芒, 为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流行音乐的 “流行” 二字颇有考究, 为什么近年来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要明显超出传统音乐? 就是因为流行音乐是与时俱进的、 推陈出新的, 它符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特色, 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贴近百姓生活、 总领人间百态。 流行音乐用词简易、 旋律轻快, 上至七旬老人、 下至幼龄儿童, 都会受到流行音乐吸引从而成为热切的追捧者。 比如红极一时的凤凰传奇乐队就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歌厅、 舞厅、 商场甚至广场舞等场所都是主打的背景歌曲; 再比如2000 年初陈红老师的那首 《常回家看看》,将父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娓娓道来, 也侧面道出了多少游子惦念家乡、 挂念亲人的心声, 走在大街小巷听到类似的歌曲, 总会思绪万千、 怆然涕下。 如今, 人们不免会感受到因工作生活所带来的沉重压力, 而听一首歌就可以起到释放身心、 缓解压力的效果, 这就是流行音乐的价值所在。 从其他方面来看, 流行音乐是内地音乐蓬勃发展的动力, 许多歌手借此良机大展宏图, 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 流行音乐经过包装、 加工、 发酵, 以音乐商品的形式流通于市面, 音乐爱好者可以遵从个人喜好购买这些商品, 流行音乐所创造的市场价值非常值得相关领域人士进行分析, 而这一点也是传统音乐难以比拟的[2]。 为使传统音乐搭上新时代的 “顺风车”, 与流行音乐成为我国主流音乐文化的两大体系,就要竭尽全力思考传统音乐融入流行音乐创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 传统音乐融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音乐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根本、 强盛之源泉, 不奉行文化建设的国家, 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环境下持久发展; 没有文化根基的国家, 势必无法抵抗外来文化的入侵与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 西方文化或多或少已然进入公众视野, 尽管从当前的角度分析, 传统音乐受外来文化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颓势, 但文化之源依然根深蒂固, 许多音乐界的有志之士开始探索民族音乐元素进一步融入流行音乐的途径, 且从最近十几年的音乐成果来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所以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发扬者, 应坚定文化自信、 民族自信。 对于传统音乐融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可从以下两点进行剖析。

(一) 传统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资料显示, 我国传统音乐的雏形要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鼎盛发展则是隋唐时期, 这是因为传统音乐是由西域文化、 中原文化以及外来音乐文化等部分统一组成,在盛唐年间, 外国使者到本国朝贡, 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外国的音律、 音阶、 器乐等流入本土, 逐渐成为宫廷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 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经了多个朝代和世代, 经先人们的不懈努力, 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明财富。 不同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社会风气和民俗习性, 音乐文化也自然而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既有对纯真情感的无限向往,也有对英雄壮志悲秋的无奈与愤慨; 既有个性突出、 狂野奔放的快韵律, 也有宛转悠扬的慢节奏。 曲式结构多样新颖、 包罗万象, 正因如此, 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改编少不了传统音乐元素的支持。 另一方面, 流行音乐的创作特点是大众化、 通俗化, 而这一点是传统音乐与生俱来的优势, 因为从古时起, 传统音乐就是劳动人民在闲暇之际解放身心疲劳的良药, 在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烘托氛围的效果, 所以传统音乐本身就具有贴合民众、 贴近生活的特征, 创作者必须具备或捕捉创作的灵感方能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因此就需要音乐人士从传统音乐素材中获取信息, 学习传统音乐创编的精髓和方法, 继而为流行音乐创作“添砖加瓦”[3]。可以预见, 在传统文化大力提倡、 广泛宣扬的未来, 传统音乐势必会重振雄风、 占据要位, 是否具备挖掘传统音乐要素的能力并使之成为流行音乐的创作根基, 是判定一名音乐创作者整体素质的关键标准。

(二) 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的作用

传统音乐融入流行音乐结合成新品, 是日后发展的一大趋势, 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音乐决不能完全依赖于流行音乐这一载体, 必然要打造相对独立成熟的音乐文化体系。 结合当代人的音乐审美趋势来看, 传统音乐创作亦可反其道行之, 向流行音乐作品“取经”, 为传统音乐注入新时代的活力, 焕发勃勃生机。 传统音乐之所以不被当代年轻人重视学习, 主要是因为词义晦涩难懂, 或表演难度较高, 当艺术超出人们的认知范畴时, 便很难得到民众的认同与理解, 因此传统音乐必须走上改革创新的道路, 比如借助流行音乐通俗化的特点, 进一步优化唱词和曲式结构, 或者改编成变奏曲, 那些传唱度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普罗大众, 一方面是音乐本身可以勾起无数人的回忆, 即听众、 表演者、 作品三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4]; 另一方面,改编后的传统民族音乐将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感、 异域感完全释放出来, 使听众兴趣大增。 综上分析, 流行音乐创作离不开传统音乐的支撑, 而传统音乐想要借 “东风” 之势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也应该借鉴学习流行音乐的优势与长处, 彼此互相影响、 相互作用。

三、 传统音乐在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 实现文化层面的紧密融合

传统音乐的气息多体现于民族音乐作品, 而流行音乐的盛行与进步则代表着人们对新时期音乐大众化的期待, 所以将传统音乐纳入流行音乐创作, 即认为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巧妙结合。 相比过去, 如今的音乐市场更加开放, 广大音乐爱好者希望音乐创作人士贡献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传世的音乐作品, 既能从歌曲中听出音乐艺术的深邃含义, 也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文明提供渠道与空间。 音乐可以看成是文化输出的载体, 兼具功能性与工具性,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 可以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着力点, 推动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首先, 传统音乐素材可用于流行音乐的创编之中。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国家, 每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社会风俗都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也诞生了专属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流行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积极容纳这些宝贵的资料素材, 丰富歌曲的蕴意和艺术价值, 比如内地流行女歌手、 著名的词曲双料创作人萨顶顶老师就是民族文化的传唱者、 发扬者, 其作品 《天地合》 《万物生》 等家喻户晓, 吸收了云南地区的风土民情及特色文化, 配以特殊的表演方式衬托少数民族独有的演唱风格, 音乐旋律优美动听, 节奏快慢适中, 专辑 《万物生》 更是荣获格莱美奖、 亚太地区最佳作品奖等光荣称号; 其次是器乐文化融入流行音乐, 在器乐数量、 演奏质量以及器乐创新研究方面, 我国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是“独树一帜” 的存在, 如唢呐、 琵琶、 古筝、 二胡、 胡琴等, 目前在流行音乐创作中多有体现。 华语乐坛 “天王级” 歌手周杰伦的作品 《菊花台》 中就出现了古筝演奏曲, 它所呈现的音乐氛围十分契合作品主题, 听起来令人倍感忧伤、 悲戚。 创作无止境, 流行音乐与传统韵味的结合, 为中国式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5]。

(二) 借助传统元素打造 “中国风” 歌曲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国内出现了一种名为 “地域风” 的音乐模式, 它指的是将地区文化、 乡土风情等融入歌曲创作, 唱词十分新颖, 一改以往按部就班的表演风格, 该类作品一经传出反馈良好, 火风老师的那首《妹妹大胆地往前走》 就是典型, 把西北汉子爽朗洒脱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歌词朗朗上口、 简单易懂, 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步入21 世纪,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寻求古诗词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这在华语乐坛史上又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 不同曲风经过揉搓、 融合, 形成新概念、 新内涵、 新风格, 使人百听不厌。 2000 年初, 由方文山作词、 周杰伦作曲的新歌 《东风破》 问世, 该作品就是典型的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交织融合后的产物, 首先歌曲名字就是源于古代曲式的风格, 歌曲中加入了大量琵琶曲作为伴奏, “酒暖回忆思念瘦” 正好对应 《如梦令》 中的那句 “绿肥红瘦”, 这表明词曲作者非常看重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价值,时年 《东风破》 唱片销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事实也证明了传统音乐对流行音乐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三) 引进 “民谣” 推动音乐发展

民谣作为民族音乐的一种, 历史悠远, 具有独特的音阶与情调, 在流行音乐中加入民谣的因素, 能够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 例如以韩磊演唱的 《天边》 为例, 我们能够在歌曲当中听到有蒙古族特色马头琴和呼麦的元素, 而且在演唱过程中, 韩磊还身穿绣有草原雄鹰的蒙古袍和脚蹬马靴, 更加彰显了民族文化; 在翻唱 《花房姑娘》 时, 韩磊将民族音乐的元素融入现代摇滚乐曲当中, 唱出了属于草原男女的青涩和成熟, 将歌曲变成了一种曲艺, 在改变歌曲创作风格的同时也彰显了其个人魅力。 民谣作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的音乐风格, 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 叙事性强, 在流行音乐中加入这种风格, 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 再比如,朴树的 《平凡之路》 延续了其民谣的风格, 又在其中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 节奏缓慢抒情, 让歌曲充满了温暖的感情, 听众能够通过歌曲与作者产生共鸣, 进而激发其对于歌曲的喜爱之情[6]。

(四) 戏曲元素的运用与实践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民间传统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蕴藏着中华民族谦恭、 温良、 忍让、 平等、 和谐等传统因素, 但就当下民众的喜好趋势来看, 戏曲不为年轻人所熟知, 比如京剧、 豫剧、 川剧等受众面过窄, 更有甚者称其 “无聊透顶”,只有坚持看戏的一众票友保持着对戏曲的兴趣与初衷。平心而论, 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仅是中国音乐的悲哀, 更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乃至遗忘, 这是教育层面的重大缺失。 不少音乐人考虑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把戏曲元素安插到作品创作的过程中, 通过巧妙的搭配、 融合, 为流行歌曲赋予传统色彩, 不同风格的演变、 切换, 令人陶醉其中。 2022 年6 月, 屠洪刚老师的新歌 《定军山》 发布, 与京剧 《定军山》 同名, 并将京剧唱词纳入其中: 头通鼓、 战饭造; 二通鼓、 紧战袍;三通鼓、 刀出鞘……三军与爷归营号。 这部分出自京剧《定军山》 的第20 场。 此外, “待到那灯火满长安, 征衣轻弹, 拜见我一统江山”, 这部分是借作者之口表达出老将黄忠对汉室复兴的期盼与祝福, 其中 “一统江山” 认为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应如今中国繁荣昌盛、 民富力强的局面; 二是展现出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原则。该部作品以流行唱法为主, 兼以京剧腔调为辅, 体现了流行音乐的可塑性。

结 语

综上所述, 流行音乐是传统音乐得以延续传承的重要载体, 同时, 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优势也将成为流行音乐创作改编的依据与支撑, 了解传统音乐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还要切实深入作品当中挖掘文化信息、 体会情感价值, 为推动我国音乐事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创作随笔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