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教育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2024-04-15代天喜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朱子朱熹书院

代天喜

(武夷学院 宣传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朱熹是中国教育史上较有影响的教育家,他的一生是致力于学术和教育的一生。他先后做官不足9年,但却从事教育讲学达50 余年。作为教育家的朱熹认为,8 岁至15 岁为“小学”教育,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阶段,15 岁以上便可就接受“大学”教育。这里所说的“大学”,与我们现在高等教育说的大学并不完全一样,相对小学而言,教育阶段中更高层次的阶段。

一、朱熹教育思想的溯源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与他的家庭教育和求学经历相联系的。朱熹幼年时,其父朱松就用正统的“二程”思想教育朱熹,这对朱熹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朱熹从小就在父亲朱松的督促下熟读儒家经典著作,父亲朱松病逝后,受学于武夷三先生,即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朱熹18 岁参加建州“乡贡”,19 岁考取进士,22 岁时担任为泉州同安县主簿,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初入仕途仍不忘读书,几经辗转,31 岁的朱熹正式拜李侗为师,学术思想开始发生很大变化,专心钻研儒学,逐渐悟出求“理”的方法,得到了李侗的正传。

朱熹的教育思想发展受到南宋的 “以文治国、以儒治教”的理念的影响,同时受到中国孔孟之道及汉唐诸儒传统的教育之道影响,还受到北宋濂、洛、关诸子及其传人的教育观的影响[1]。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为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统治者都将教育与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并且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但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由于官学、私学和科举等教育体制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到了宋代,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影响下的“书院”教学法成为当时文化教育上最重要的模式[2]。宋朝为了维护统治,维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开始重塑儒家伦理,宣扬儒家仁义道德修养,以纠正自唐末五代以来形成的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3]。通过大力实施科举制度,重视文人,以此来约束武将的权力,维护自己的政权。为了能够更好地招录到优秀的经世致用人才,彻底打破门第的限制,让科举不仅成为门阀士族的权力扩张之门,也能成为寒门子弟的鲤鱼跃龙之门。南宋开明和自由的文化教育政策,使各学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时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将“崇经办学”作为立国之本尤其是南宋官学、私学皆盛,使文化教育下移,教育更加大众化,极大地调动了读书人的积极性和兴学办学的热情。

朱熹继范仲淹、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后,又一次大胆地进行了教育改革。他积极提倡书院教育制度,通过兴办书院,扩大招生范围,广收弟子,传道讲学等,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能够有机会入仕为官,同时编撰教材,创新教学读书法,对中国教育思想和改革发展影响深远。

二、朱熹教育思想的特征

(一)倡导书院教育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教育始于唐代,兴于宋朝。朱熹在泉州同安担任主簿时,创建了大同书院、燕南书院,后来创建了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武夷精舍、竹林精舍,开展著书立说、传道讲学,在当地弘扬礼教,让百姓们能够明白义礼[4]。朱熹一生参与创办书院27 所,在60 余所书院讲过学,门生数千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作70 余部,460 余卷。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书院”一词共出现过8 次之多。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早提倡和实行教育改革的人,他把讲学、著述、藏书、刻书、修书和修学视为“六君子”。朱熹所推行的书院教育,主要就是招收的“大学”阶段学生,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根本宗旨。他的讲学活动大多与书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朱熹有关的书院是相当之多的。除了在书院讲学教学,许多书院更是朱熹所建。书院与官学最大的不同是,官学由官府创建、经营和管理,书院则由书院的创办者或管理者独立创设,自负盈亏。但官学又与私学不同,官学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书院则是为传播圣贤思想、培养人才而设立的。书院教育对象主要是成年人,没有固定学制。学生求学时间往往根据个人工作、家庭的不同情况有所差异、长短不一。对于无法长年定点面授的学生,远程辅导就成了常用教学方式的特殊补充[5]。对暂时离开书院的学生,视其个人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后续学习课程,保持学习的延续性。朱子亲自制定基本学校教规《白鹿洞书院揭示》集中诠释了朱熹关于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白鹿洞书院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学规》成为各书院的楷模。

(二)编撰著作教材

关于大学教育内容,朱熹主张以传统的儒家经典——《诗》《书》《乐》《易》《礼》《春秋》等为校本。朱熹先后编撰《二程遗书》《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启蒙》《大学中庸章句》《太极图说解》《西铭解》《伊洛渊源录》《仪礼经传通解》等20 余种经典著作或教材[6]。尤其是朱子用毕生精力,在临终前定稿的《四书章句集注》,创造性地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实现了儒学经典从“五经”系统到“四书”系统的重构。从元仁宗时期开始,科举考试的钦定教材和标准答案则全部来自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读书人想要金榜题名,实现经世济民的抱负,必须要读朱熹的著作[7]。朱子学说也上升为官方哲学,成为此后数百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培养了众多人才。

(三)创新教学法

朱熹关于教学的理论,渊源于孔子和《中庸》。朱熹的“书院”教学法在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唐代以前的私学教育一起,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开启了一代新风。在教学组织上,书院学者之间,通过“会讲”与“讲会”等途径,开展一定的争鸣。朱熹与湖湘学派代表张栻、与吕祖谦金华学派、与陆九渊、陆九龄心学、与永康之学代表陈亮开展学术争鸣[8]。朱熹、张栻的岳麓之会,“吕学”“陆学”相争不下。朱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再由教师召集学生们集体讨论,从而达到博采众长、相互启发的目的。集体讨论有时候是与升堂讲学融合使用的,可以先由教师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讲学,然后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讨论、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得到更深入的认识[9]。《朱文公文集》记载,朱子撰写的书信共有2300 余封,除了与亲友、同僚的交流外,有1600 余封是写给学生的。这些书信中,除了师生问候、时政热点交流、学术探讨、往复论辩、图书校勘之外,还有数百封是专门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的。朱熹将师生问答贯彻于他的整个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朱子语类》所记载的朱熹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他向学生提出各类问题的真实记录。

三、朱熹教育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树立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

朱熹历来都是重视德行的代表。朱熹认为:“学者先要立志,做个君子才好。”“学者先要立志,做个君子才好。”“学者先要立志做个君子,才能有学问。”要想学得道德仁义的道理,做个君子的方法就是在日用常行中去体会;要想得到道德仁义的道理,就要去实行。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此外,朱熹还强调必须“明人伦”,即培养学生的政治品德和社会公德;在教育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朱熹强调德行,要求学生“问以道德仁义为本,则是道德仁义皆得其本然之理;问以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伦为本,则是君臣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伦皆得其本然之理;问以穷理尽性之谓也。”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以“五伦”为教学之目;在《私议》中提出“德行道艺”,以德为首。他指出,“大人之学,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朱熹认为,在学习中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既学须已行,才能得其天理”[10]。如同现代高等教育一直都在强调“立德树人”,先立德再树人,在立德的基础上树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朱熹德育思想,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全过程、各环节,将朱熹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论”“修养论”的阐释和育人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组织开展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讲好劳模故事”宣讲活动。通过举办教师学术沙龙、研讨会等形式,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立德树人开展研究宣传阐释,挖掘朱熹教育思想的精华,运用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

(二)探索“学院+书院”管理模式

朱熹在书院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目前,我国已有180 多所高校建成或初步成型书院400 余个,呈现混合住宿制、全程导师制、注重通识教育、学院书院分工明确等特点,学院以第一课堂为主,注重专业学习和学术发展;书院以第二课堂为主,注重学习生活和养成教育。在这种模式下注重基础学科建设和通识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根据专业性质、培养方向和教学难度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启发式、问答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完善学生考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激励自己、实施计划,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书院制是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新构建,如深圳大学探索实行书院制改革,成立正义书院,采取创新的运行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形式,打破专业和年级限制,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齐聚一堂进行交流。海南大学积极推进书院制改革,设立15 所书院,实施发展学生进行教育资源管理工作新模式,构建技术学院-书院-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三位一体”人才能力培养新格局。武夷学院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朱熹在此著书立说讲学近50 年,学校积极传承朱子文化,在校内建有朱子书院,举办朱子论坛,发掘和弘扬朱子文化,着力打造集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朱子文化综合平台。依托校内各类文化创新研究平台,深入开展闽北历史文化、理学文化、红色文化、武夷文化、传统艺术文化保护和研究,大力推进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出版《大教育家朱熹》《文献家朱熹》《朱熹文学接受史》《朱熹道德教育论稿》《朱熹的旅游世界》《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等论著30 余部;启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突出文化传承开设《朱子教育思想》《朱熹文学概论》《朱子文化与旅游》等课程,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推动武夷学院的学科建设。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朱熹提出的“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与现代学习和读书方法具有内在关系,这绝不是牵强附会。朱熹要求学生“读书必有疑”“书未熟而强作熟”“问而后答”。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获得同样重要。对学校而言,学风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要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比如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图书资源、学习场所等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要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一切有利于育人的因素,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开展专业能力培训。通过完善学分制、选课制、第二学位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开展优良学风班级评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优良学风创建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开展加强学生诚信教育、防范代替考违法行为工作,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保障诚信应考,公平竞争。开展学风建设评比活动,评选学习标兵和典型。深入开展主题班会、读书小组、学习兴趣小组、集体自习、“一帮一”互助学习等活动,将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提升学习动力,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武夷学院推进朱子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将朱子文化融入校园人文和自然景观,发挥朱子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以宿舍文化、教室文化建设为载体,张贴朱子语录、设置朱子文化活动宣传栏等形式将朱子文化具象化,举办朱子文化节、重走朱子路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朱熹是尊师重道的典范,以行尊师,以礼敬师。他在《仪礼经传通解》的学礼中规范拜师、谢师等礼节。朱熹在书院祭祀先贤的做法,是尊师重道的表现。高校要通过举办朱子敬师礼、诵读《朱子家训》、圣贤小品大赛等,推进朱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月、为教师亮灯仪式、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教师节表彰、从教30 年纪念、荣休仪式、困难教职工慰问等活动,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开展师生共创学科创新项目,突出专业特色,加强社会实践,开展传统文化传承、课程竞赛、科研立项、科技作品竞赛、文娱体育等课外活动。要重点扶植和培养一批社团,建立专业学生兴趣团队,配备指导教师,依托社团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实施创业导师制,开展一对一帮扶,开设职业生涯课程,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机制。建立广泛稳定的教学、生产和毕业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校报、官网、微信、易班、微博、抖音等平台载体,开展“强国有我青年说”“优秀师生风采”“志愿者风采” 等专题宣传,挖掘和宣传基层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五)注重交流研讨

朱熹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不断与著名学者之间交流讨论、进行学术辩论的结果。朱熹注重论辩交流,先后与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陈亮等名家以辨论道,以“明辨之”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织专家、行业精英和“双师型”教师,开发一批专业核心课程、优秀教材、师资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产业行业最新信息和成果引入教育教学实践。根据实际设立行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技能人才、管理精英等,采取外聘任教、项目合作、成果开发应用等形式到校任教。开展论坛讲座、创业沙龙、社会实践等活动,邀请校内外创业导师、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和学生座谈交流,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激励广大学生热爱学习、勤于动手,敢于创新。深化师生共创科研团队建设,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工厂、社区、乡村等,进行参观、访问和调研,主要包括了解国情和社会的调查,对社会的关注热点问题的调查,结合专业进行的社会需求调查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对基本国情和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在外实习实训的管理,邀请行业企业精英作为实习导师,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四、结语

朱熹教育思想尽管受到历史背景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但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值得借鉴。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自觉弘扬朱熹教育思想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教育教学经验,运用到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推动新时代中国式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朱子朱熹书院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朵云书院黄岩店
多肉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My Diary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白鹿洞书院记
“朱子深衣”与朱熹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