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卓越中心:欧盟之路与中国借鉴

2024-04-14邹寄燕刘伯超甘迎春

职教通讯 2024年2期

邹寄燕 刘伯超 甘迎春

摘 要:基于“知识三角”理念,欧洲培训基金会通过探索和支持建立职业卓越中心,打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范式,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需求。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可借鉴欧盟做法,落实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加强普职融通,发展终身职业教育,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提升高质量职业教育对国家社会经济的贡献度。

关键词:职业卓越中心;现代职教体系;市域产教联合体;技能生态系统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技能型社会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教学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1414);2023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学生职业能力体系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DGZ2023016)

作者简介:邹寄燕,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科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刘伯超,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甘迎春,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4)02-0091-09

近20年来,欧美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技能的重要性,经合组织将其称为“全球经济中的新货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欧盟认为劳动力的再培训和技能提升问题愈发重要。职业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被寄予厚望:人们希望它能够成为数字技术和产业创新的中心,并设计和实施新课程;也希望它能促进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横向链接,积极开展继续职业教育,为学习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创造机会。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应对行业企业在国家和地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对当前和未来的高质量技能需求的挑战,重构VET网络,赋予其新的角色和使命逐渐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2018年,欧洲培训基金会发起政策倡议,探索和支持建立职业卓越中心(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CoVE),促使VET向反应灵敏、更有吸引力、更具包容性和高相关性方向发展,确保人们获得高质量的技能,从而带来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满足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求。法国、荷兰、芬兰、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纷纷根据自身VET的国情构建了CoVE,成为VET的新范式。2019—2020年,首批12个CoVE试点项目开始实施,2021—2027年,100个CoVE平台将陆续开发,并得到Erasmus+项目资助支持[1]。

一、CoVE的基本内涵

(一)VET的战略新定位:积极融入“知识三角”

关于创新,通常会被认为是“知识三角”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工商业、教育和研发三者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这里的“教育”也通常被界定为高等教育,VET 在这一体系里中存在感较弱,甚至被忽略。然而,欧盟近年来提出,VET在“知识三角”以及导致可持续增长、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社会凝聚力的智能专业化战略(smart specialization strategy,S3)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知识三角”中(见图1)[2],VET与研发、工商业产生了相互作用,而VET本身对培养企业家精神和STEAM技能也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欧盟成员国也已经推出了旨在实现卓越职业的成功举措,并將VET作为其创新战略的一部分。

(二)CoVE的核心:VET网络化结构

本质上,欧洲培训基金会把CoVE界定为基于伙伴关系的VET网络组织机构,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供国家和国际劳动力市场所需的高水平高技术人才,形成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些中心通常为满足企业和个人的技能需求,帮助个人获得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发展而提供高质量的VET人才培养方案,主张开拓创新,强调实施多部门、跨部门培训,并且鼓励VET与高等教育横向链接。

欧盟委员会认为,CoVE汇集了包括VET提供者、企业、研究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等广泛的区域合作伙伴,有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发和实施S3的区域技能生态系统[3],紧密嵌入了各国当地的创新生态系统。在激励措施和技术支持下,多个国家更是立足于欧盟框架,对航空航天、电动汽车、绿色技术、信息通信、医疗保健等特定产业进行汇集、整合,形成了跨国合作平台。这些平台致力于探索VET的更多发展潜力,创新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移民融合、提高低学历人员技能等社会挑战,实现卓越的“向上融合”,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提升。

欧盟国家发展CoVE一般都是聚焦本国和区域经济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正在经历快速技术和创新驱动变革的产业,且大多数面向制造业。也有一些国家建立CoVE专注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产业,或者是通过数字化和创新系统升级服务业。各国对CoVE的称呼差异显著,法国称之为职业和资格校园、英才中心和培训中心,荷兰称之为发展社区、创新学习和工作社区,德国称之为职业教育中心,波兰称之为实践培训中心等等。

二、公私伙伴关系下CoVE的治理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技能发展的两种基本观点:靠“市场”还是“社会伙伴关系”。“市场”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个体选择余地,但缺乏整体站位,且企业搭便车(挖人)问题长期存在。而“社会伙伴关系”方法则提倡在国家体制结构的支持下,政企行等在内的社会伙伴达成一致目标,保持密切合作。CoVE倡导的公私伙伴关系是一种VET在公共和私营利益相关方之间协调行动和分担责任的机制,通过制定、设计、资助、管理或维持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以期在影响力层面和产出层面产生成果[3],通过汇集和共享资源,确保利益相关方拥有共同的目标,并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公私伙伴关系是CoVE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其卓越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CoVE建立的初衷并非为建立全新的VET 机构和基础设施,虽然也有国家建立了实体化平台,但简单地资金投入往往伴随着预算分配机制低效,导致基础设施设备、实验实训室等还没投入使用就面临过时的问题。相反,欧洲培训基金会的出发点是意图将包括教育、产业、研究、政府、社会等一系列区域合作伙伴聚集成为网络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一理念为欧盟各国构建CoVE网络提供了基本思路,但由于国情差异,发展路径和形式并不相同,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公私伙伴关系。

(一)网络结构化的公私伙伴关系

VET中心一般包括若干VET机构、企业和大学,他们根据需要而聚集合作,设立创新中心或企业孵化器,或实施创新的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实践,或引进新设备和技术等。这类CoVE利用现有网络内的资源而建立,与区域发展、创新发展和S3战略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也是实施这些战略的工具,可以覆盖单个或多个片区。网络结构提供了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以实现卓越绩效和分享创新经验的机会。因此,这种公私合作超越了“传统”的VET治理,荷兰、西班牙、德国的CoVE就属于这类。

荷兰的卡塔普尔特(Katapult)网络是一个由83所中职学校和应用科学大学、企业、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组成的职业创新中心社区。跨网络共享是其重要特征,并且是一个高度灵活的“发展共同体”,能够根据国家、区域的需求,在产业重点、活动开展和利益相关方选择等方面进行自我组织,旨在改善政企校合作,侧重于在劳动力供需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的专业人员、工匠或手工艺者,促进终身学习和技能再培训,加快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该社区约有4 500家公司、5万多名学生和4 000名教师[4]。在西班牙,全国150所VET学校形成了一个综合网络培训中心,提供初始职业培训和在职人员的企业培训,帮助人们获取初次职业资格和再认证资格,也鼓励人们通过非正规教育途径获得专业能力的评估和认可。中心设有理事会,成员由政府行政部门代表、中心代表、商业和工会代表组成,还设有协调机构,与企业保持合作,保证中心具备提供综合和高质量的培训,开展专业信息指导与专业能力评估的能力。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心与西班牙的培训中心使命类似,旨在帮助青年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提高中小企业就业者的职业资格,增强工人的就业能力。但因为前者是由德国工业联合会、工商业协会、农业或手工业协会牵头成立,所以更注重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支持企业创新和研发。在公私伙伴关系中,德国商会的力量较为强大,能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融资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建议。

(二)以个体引领的公私伙伴关系

一般情况下,CoVE由单一的VET机构牵头,充当一揽子活动的“枢纽站”,保持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例如,法国的职业和资格园区的牵头机构一般由一个地方公立中等教育机构和一个科学、文化和专业性质的公共机构担任[5]。园区设立了工作小组或技术小组,确保园区的有效运行,并提供技术支持。有的VET机构担负国家或区域责任,因此会参与到国家、区域,乃至欧盟框架的伙伴关系中。

芬兰、立陶宛等国家的个体VET机构作为职业英才中心,CoVE聚焦在特定行业,围绕支持在职人员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跨国流动等项目,并且可能辐射至区域、次区域,甚至全国。在芬兰,奥姆尼亚(Omnia)是埃斯波地区的联合教育局,需要同时对国家和地区负责,提供中等VET、高等VET、学徒培训、普通高中教育、讲习班和成人教育课程。经国家教育和文化部許可,奥姆尼亚与本国以及外国政府机构、城市、商会以及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工会合作,与该地区2 0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接待和派遣数百名专家和学生出国,实施欧盟网络发展项目,并参与很多全球网络教育。立陶宛维尔纽斯(Vilnius)技术和商业职业培训中心是一个国家级VET中心,该中心设有两个行业实践培训中心——工程工业行业实践培训中心和能源行业实践培训中心,与各种合作伙伴联合提供培训方案以满足立陶宛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三)基于新实体的公私伙伴关系

VET创建新的、独立的CoVE可能是在新的城市、农村地区从零开始建造,且与其他现有VET机构无联系,但与工业区或者区域产业集群紧密相连。这类CoVE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才能启动建设,但如果行业企业早期就快速参与建设则能实现有效的公私治理,原因在于新中心的建设更符合政企两方的目标,摩洛哥的汽车和航空工业中心就属于这一类。

三、公私伙伴关系下CoVE的合作内容

(一)开展教学和培训

CoVE平台始终不断追求实现卓越的教学和培训活动。第一,分析技能需求,防止“技能错配”。CoVE通过实施技能预测,从而形成了满足技能需求的课程动态调整机制。而技能需求分析之所以在公私伙伴关系中能得到更有力的发展,得益于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在国家、地区两级进行,保证宏观、中观层面的系统化布局谋划。第二,提供高等级的VET方案和途径。VET与高等教育合作,从共享教学设施到联合提供资格认证。例如,比利时的CoVE组织几所普通大学提供高层次的VET课程,支持学生获得欧洲资格框架(EQF)5级以上资格;荷兰的CoVE由行业企业、VET机构、大学(包括普通大学、应用科学大学)联合提供更高层次的VET课程;北爱尔兰西南学院联合女王贝尔法斯特大学和阿尔斯特大学提供高等教育学位、学位学徒。第三,创新教学方法。CoVE积极开发和实施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混合学习、虚拟仿真实习等线上学习方法。依赖于深度合作的伙伴关系,CoVE通过项目化教学,将不同专业(例如设计、营销、工程类专业)的VET学习者组织起来,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第四,整合中等VET、高等VET与继续VET资源,甚至纳入高等教育,发展终身教育事业。有的CoVE设置了终身学习中心,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多种终身学习机会,如芬兰的奥姆尼亚。

(二)人员交流和设备共享

在CoVE中,随着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增强,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就是学生、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上的交流和生产设备的共享。在德国这种典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国家,校企开展学徒制培训已高度制度化,最常见的合作形式是捐赠与共享设备,让学生在最新的设备上实践操作,直接提高教学质量。VET机构、企业、大学既是给予者也是受益者,CoVE优化了它们互利交流的附加值。波兰克罗斯诺(Krosno)实践培训中心是一个通过实施创新方案来提高操作员和程序员素质的技术教育中心。得益于大企业的支持,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知识和技能认证。当地企业也利用该中心为其员工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实验室中先进的机器设备向VET学生、大学学生以及许多企业员工开放,提高了他们专业资格与技能。值得注意的是,CoVE很注重发展中小企业。以中小企业为关注重点的活动在西班牙、奥地利、瑞典的CoVE广泛实施,包括开发和传播新技术和知识,提供咨询服务,支持他们参与研发,提供基础设施等。

(三)支持创新创业

VET与利益相关方互相激励和共享创新,并启动新业务也是重要的合作内容之一。CoVE既是创新的开发者也是受惠者,对欧盟国家的VET 发展和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联合企业启动创新项目开发,如新的培训实践、新技术研发及试点;与大学合作进行副学士学位人才的培养,委托大学开发新的教学方案和课程;创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途径。更有甚者,有的CoVE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将创新视为一项持续性活动。例如,瑞典沃斯特拉地区CoVE智能中心就主要专营创造和传播工业数字化知识,该平台充当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之间的中介,推动和发展工业数字化的区域网络,并接收学前、小学、高中、理工学院的师生及专业人员来参加讲习班。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被视为CoVE的重要任务,特别是通过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培养学生的横向能力,即可以在各种场所,甚至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通常也称为软技能[6],欧盟也称之为“21世纪能力”。CoVE通常将对横向能力的培养嵌入项目中,将创业内容纳入VET 课程,或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成立企业孵化器,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为VET学习者提供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工业和技术的研发,在开发新产品和流程的过程中发展横向技能。

(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

对于普通大学、高等VET机构或应用科学大学来说,知识创造往往是一种内在活动,但这种能力也可以来自CoVE内的合作伙伴。例如,丹麦的CoVE平台联合合作伙伴,在健康与医疗保健、社会研究与管理、能源与环境等领域开展国际应用研究,强调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往往与创新中心、技术传播中心和企业孵化器密切相关,这使得CoVE与企业、大学的合作重心侧重于寻求新的业务流程和产品开发,以响应市场需求或技术发展。荷兰的卡塔普尔特社区网络下设的切米洛特(Chemelot)创新和学习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学习、工作和科研的新型环境,企业与中等VET、高等VET、普通大学等教育机构可以合作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还开放多个实验室,以供师生、研究人员和行业专家在此合作,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五)开展国际合作

尽管在欧盟国家各个CoVE开展国际合作无处不在,但参与程度并不完全相同。法国职业和资格校园的国际合作目标是向学习者灌输欧盟和国际的“开放性”,大力鼓励发展国际学生的跨境交流实践。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有一个由40多个支持“无国界VET”的流动中心组成的网络,主要分布在工商会和工会。受该网络和欧盟共同资助,中心的“流动顾问”为德资企业、在国外工作的学徒和技术工人提供建议和支持,并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流动性文化。还有一些CoVE网络本身是国际化网络,例如,意大利的埃奈普(Enaip)网络联盟,除了本国的VET中心和企业,还吸纳了欧洲VET协会加入。

四、欧盟CoVE对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欧盟 CoVE的创设理念、目标导向和实施过程与我国当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方向与重点任务高度相似。虽然欧盟各国建立、运行CoVE的具体路径存在差异,但其精华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一)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越来越突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职业教育更好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对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史无前例,这也与欧盟对VET战略高度的新定位一致。CoVE的建立鼓励VET纵向打通,横向联通,贯穿人的终身学习,以达到持续塑造人才队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目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社会经济、行业企业对人才队伍的需求,特别是对高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需求随着产业升级与国家战略变化变得空前紧迫。因此,我国职业教育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打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界限,发展多层次一体化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落实中高本贯通培养计划,探索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打通职业教育学历的上升通道,全面推进区域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首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必须打破制度藩篱,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要进行深层次的融通,充分发挥两种教育类型的优势,弥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现场工程师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在中小学阶段嵌入职业启蒙教育、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等内容,让未成年人尽早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初步建立职业规划意识,扭转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再次,学校教育与职后教育和培训相结合,普及终身化职业教育。中职、高职院校(含职业本科大学)、普通大学需联合培训机构、有实力的企業,面向社会人员开设紧密结合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符合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专业与课程,并积极响应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需求,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和质量。特别是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参与课程教学,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素质加强课程科目选择,实施个性化学习,便于专业之间的迁移和融合。

(二)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厘清各方角色定位与职能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新方向。市域产教联合体倡导的多元合作、寻求共同利益、促进一体化发展等观念与公共价值创造关注公共利益和集体偏好的内涵不谋而合[7]。姜大源先生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归纳为三个关键词:跨界、整合、重构[8]。办学主体的跨界性要求学校与企业二元主体育人,职业教育的功能上需要整合产业需求与教育需求。CoVE在公私伙伴关系的治理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各方的资源优势,跨界、整合与重构的创新治理在不断激发产业界与教育界的融合。政府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者、策划者,也是支持者。完善市域产教融合政策、制度与资金保障都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前期,地方政府更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汇聚更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和大学、培训机构,更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企业与更有研发实力的研究机构,形成优势互补,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协同共赢。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社会组织都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主角、育人者、研发者和投资者,但在角色的细分上更有侧重。职业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立足“职业性”,大学立足“学术性”,发挥各自育人优势,共同为地方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在创新与研发、实验实训室投入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企业作为双元育人的重要一方,需提高站位与格局,兼顾自身利益,深挖与院校合作的着力点,积极投入市域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创新创业。培训机构是职业院校的“补位者”,不仅要提高对成人资格证书培训、岗位证书培训的质量,还需辅助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与职业能力培训。社会组织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协调者、咨询者,能为联合体传递劳动力市场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办学满意度信息,为政校企提供咨询服务。同时,社会组织也是联合体接受社会监督的窗口,要发挥好作為政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治理,建立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治理能力是组织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治理突破了学校治理、企业治理、政府治理的范畴,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协调产教联合体内部的各方角色和力量的发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利用市域产业园区的资源整合优势,加强政府引导,吸引职业院校、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孵化器、行业企业等各方参与,共同构建一个产教融合资源智慧共享平台,促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空间集群效应。第一,形成长效反馈机制,以跨界的思维和方式,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产教联合体服务产业新业态,对接新职业,构建包括行业及技能需求分析、专业申报和人才培养方案动态反馈机制。校企合作定时开展技能需求预测,调整现有专业以积极响应地方产业需求,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完善教学设计与实施机制,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形成产教融合技能生态系统框架。校企合作激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各种教与学活动,通过项目化教学、逆向学习教学法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主导型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向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等未来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育和培训过渡。第三,深化产学研用转化机制,聚焦未来产业集群发展,发展能够集成科技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方的科研资源,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完善技术创新链条,促进技术供需精准对接,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第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实施共享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质量保证合力,积极培育治理文化,实施文化治理,逐步培育出契合技能型社会文化倡导下的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发展文化基础。

注释:

① 智能专业化战略(smart specialization strategy,简称S3)[9]:是一项欧盟委员会改革后的政策构想,在区域范围内,根据对经济实力和潜力的分析以及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创新发展过程确定的战略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Commission,Directorate-General for Employment,Social Affairs and Inclusion. Mapping of 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EB/OL].(2019-10-11)[2023-12-05].https://data.europa.eu/doi/10.2767/646482.

[2]OEB Learning Technologies Europe GmbH. Platforms of 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Building "Skills Ecosystems" for Innov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Smart Specialisation and Social Inclusion[EB/OL].(2021-04-15)[2023-12-05]. https://oeb.global/oeb-insights/platforms-of-centres-of-vocational-excellence-building-skills-ecosystems-for-innovation-regional-development-smart-specialisation-and-social-inclusion/.

[3] 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 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Autonomy in forg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kills development[EB/OL]. [2023-12-06]. https://www.etf.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2021-09/coves_autonomy_in_forging_ppps.pdf.

[4] 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 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an Engin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Study[EB/OL]. [2023-06-06]. https://www.etf.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2020-07/centres_of_vocational_excellence_executive_summary_en.pdf.

[5]張颖,杨进.法国建立职业和资格园区提高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能力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73-77.

[6]蔡慧,邹寄燕,甘迎春.职业院校学生横向关键能力的内涵和评估方法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2(9):9-13.

[7]唐智彬.从公共价值创造的视角看市域产教联合体[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6):1.

[8]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12.

[9] European Commission,Smart Specialisation Platform. What is Smart Specialisation?[EB/OL]. [2023-12-05]. https://s3platform.jrc.ec.europa.eu/what-we-do.

[责任编辑   王文静]

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 the EU's Road and China's Reference

ZOU Jiyan, LIU Bochao, GAN Yingchu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triangle", the 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 explores and suppor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 creating new paradigm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reby improving human capital levels and serving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an draw on the practic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and training of secondary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 lifel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establish municipal industry education federation, deepen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enh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municipal industry education federation; skills eco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