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化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2024-04-14李飞

知识文库 2024年6期
关键词:人本化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李飞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教育教学体制的革新之中,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储备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步提升,而怎样将高端人才的作用,进行更为充分的展现与发挥,已经成为当前阶段各个行业发展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这种诉求的存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做出及时转变与更新,特别是在实际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手段、模式的选择,以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中,人本化理念的融入能够将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推向更高的水平,是当前阶段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所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根本上来看,人本化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其核心在于高等教育中的各类人才,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以及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本化理念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本文所研究的重点正在于如何将人本化理念充分作用于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之中。

1 人本化理念的内涵

人本化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主要有两个层面的体现,其一表现为以教师为本,其二表现为以学生为本,重点在于二者的全面发展。简单来理解就是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以学生为核心,保证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管理抑或是教学,具体内容的规划都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进而达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领导也需要做到对教师发展的及时关注。全面发展综合表现为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子。由此,提出学生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享受学习”。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自主课堂”,实施“三有”、“三声”、愉快、和谐、欣赏教学,建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动车小组,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进行。

2 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优化与人本化理念融合的挑战

2.1 学生思想较为复杂

在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优化工作的开展中,其核心目标就在于学生正向积极思想观念的塑造,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成长、发展能够更加顺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互联网数据信息涌入了学生的生活之中,其中存在的不良、消极文化对学生的思维、思想等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比如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等。再加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渥、物质条件富足,家长几乎事事都考虑周到,这就直接导致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严重缺乏,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导致其思想变得愈发复杂,在其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的习惯。这就使人本化理念的全面渗透受到阻碍,如果一味以“学生”为主体,不考虑上述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效果也就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证。

2.2 教育与管理不兼容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之中,起到主要引导责任的是辅导员、教师两大主体,二者的工作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其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阶段,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与学生管理之间所存在的不协调问题,高校的教育效果、管理质量、人本化理念融入效果等都难以得到及时的保障。管理人员仅仅只注重管理措施的渗透,未能将其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良好融合,整体的管理显得没有温度,管理水平也十分有限。再加上教师本身仅仅注重教育内容的规划、理念的研究,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并不注重,仅仅将自身职责确定为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研究者,這就使得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结合,人本化理念的渗透也就难以做到深入、贯彻。

2.3 管理队伍较为落后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他们不仅仅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其作用的发挥。而在当前阶段的管理与教育之中,由教师组成的管理队伍存在较为落后的问题,而之所以有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第一,当前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管理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正确把握,没有清楚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这导致了很多教师的思想意识较为薄弱,缺乏责任感,没有把人本思想融入学生管理中去。第二,教师观念陈腐,教师对于课程建设与学生全面管理的关注度不足,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良好培养,对于学生这一主体的关注度也存在严重不足。

3 人本化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优化路径探究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高等院校的管理亦是如此,教师管理也是如此。教师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关于人本化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优化路径,在具体践行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关注之外,在教师管理方面也需要针对优化路径做出详细规划,以保证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下文中将对此做出详细阐释与剖析。

3.1“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优化路径

(1)理念践行,关注学生身心特点

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推行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已经在高等院校管理、教学中深深扎根,这就意味着,在实施管理举措的过程中,也需要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渗透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之上,站在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成长情况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管理活动、计划、方案的确定,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够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但是,对于高等院校的管理内容、活动设计,还需要及时关注到该阶段学生所具备的“复杂性”心理特点,保证管理工作的循序渐进渗透,让学生不会产生被束缚的感受。例如,可以打造以“做文明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设置管理活动,具体实行时,可以以微笑进校园、进课堂、礼仪教育实践等的设置为主,让学生这一主体能够在这种日常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规范礼仪,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参与其中,积极投身于教育管理活动。在礼仪教育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搜集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礼仪资料、相关故事、人物传记等,让学生能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保证学生管理的效果,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人本化管理中的严慈相济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育”与“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生,学生才能够更加关爱教师,只有教师主动积极地与学生交谈,并让学生感受到爱,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信心、勇气、兴趣等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激发。但是,“爱”的体现不能够盲目,如果仅仅是将爱赋予学生,没有严格的态度、要求,学生就会产生懈怠的问题,他们会认为我和教师关系不错,教师并不会惩罚我,并出现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就会使整个班级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但若教师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教师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惶恐,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对身心将会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由此也就能够得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唯有做到严慈相济、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要建立起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内部平等的人际关系首先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这里说的师生平等,主要指的是师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集体。对学生应是严格而不严厉,宽容而不纵容,力求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学习上尽力帮助他们,处理问题时公正合理不偏私,有宽阔的胸襟,既要有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准备,又要有以真诚与爱心帮助他们的具体行动。与学生交朋友,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真心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样,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指点。而教师也因此会了解学生更多情况,掌握学生的动态,对教育的内容更具直接性、针对性,教育的方式更具选择性、灵活性,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教师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教师均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指导者,二者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一定要及时转变自身工作理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增强对于辅导员和教师的认同感。明确在高等院校的班级中,学生以及教师之间关系的维系,需要的就是及时沟通,经常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于教师的信任感,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但有些教师由于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是较少的,不懂得人本化理念的深层内涵,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工作理念的更新与转变。除此之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在进行教育时,必须围绕着学生进行工作的开展,及时地服务学生,关照学生,促进学生的政治觉悟、文化素养、思想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等不断的提高,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一理论观点也恰恰是对人本化理念的印证。所以,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体系优化建设中师生共同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需注重以下几点的践行:第一,按照教学体系管理和教师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加大各种经费的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同时也要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包括思政教育、学生管理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强化课堂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本化理念的结合打下坚实的根基。第二,将教师的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人本教学考查融入教学实践中,并纳入教师的整体素质评价,同时也要与工资报酬挂钩,这是为了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教师全面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人本化理念与学生管理相融合的必然性。第三,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师还要做好对市场的调查,保证课堂课程教学目的制定与学生管理目标制定的可行性,并针对每位同学的性格特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案,使其思想、行为、性格等均能够得到良好塑造。

3.2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优化路径

(1)“以人为本”教师管理原则的树立

“以人为本”的理念诞生至今,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并在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最核心思想之一。而在“以人为本”教师管理原则的树立中,需要校方重点关注以下几点:①需要校方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教师,保证管理关系中的主客体统一;②校方管理者自身综合素养、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并对管理者提出要求,让其充分践行以德服人、公平公正、以身作则、以理服人的原则;③就是要将教师的合理需求,进行有效的满足;④整个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以“激励”为主,使激励与教育相统一,发挥外部诱因的刺激作用,让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工作积极性;⑤就是要及时关注到教师本身综合素养、道德品质以及专业素养的建设。针对上述五方面的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就是为了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发挥到最大。

(2)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高等院校的发展与建设来说,其教师管理制度的形成是其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而制度本身也是人与人的交流交往中,所造就的程序化、模式化产物,制度的形成,所发挥的最主要作用,就在于帮助人与人之间,进行行为关系的处理与调整。基于此,在高等院校教师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就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充分的渗透与落实,结合高等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具体的管理制度细化,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将其落到实处。在细则制定的过程中,校方可以让教师参与其中,让教师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发挥,探寻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自身的工作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促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高等院校的发展和建设中,“以人文本”是其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校方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核心,对于这种理念在教师管理中的滲透,能够使教师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基于此,校方若想更好地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就需要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创设更为和谐的氛围环境,将校内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结合高等院校课程建设与安排的实际,为教师创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例如,以“微笑提升信心”为主题的团建活动等。让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团结协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念思想,让每个教师都有被重视的感受,这样,教师就会在实践中建立信心,并对自身的工作更有干劲。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将教师自身的价值以及积极性、主动性等进行充分的发挥。

(4)构建高等院校与教师之间绿色沟通交流通道

针对高等院校与教师之间,绿色沟通交流通道的构建来说,在高等院校内部就需要形成针对教师而言的开放式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让教师的内心表达有自由的空间,这种方向也是当前阶段高等院校管理机制建设的大趋势,对于这种开放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能够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实与建设。基于此,作为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就必须懂得从单项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项的管理模式,并促使整体管理制度的建设从封闭转向开放,保证高等院校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是一种良性互动,并为二者之间的交流构建绿色通道。

(5)建设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

在高等院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形成中,刚性的管理制度所指的是以科学制度规范教师行为的方式,是一种硬性的约束,而柔性的管理制度所指的则是充分理解教师、尊重教师且灵活性较强的一种人性化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就是激励要比管控更为重要。这两者之间如果不能够形成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关系,那么,高等院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就难以将其自身的作用进行及时有效的发挥。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在促进二者结合的过程中,作为新时代的高等院校管理者,必须懂得“权宜应变,以人为本”的道理,明确如果仅仅将刚性制度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是难以将相关问题解决得更好的,高等院校的管理效能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得不到充分地调动,因此,在实际进行教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除了对于高等院校基本制度红线的坚守之外,还需要懂得将自身的人本精神进行有效的体现,促进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的形成。

而对于这种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还需要管理人员不断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整个制度的建设,也需要制定赏罚分明的措施,继而促进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实。同时,管理者除了对于制度刚柔并济、赏罚分明的关注外,还需要懂得将教师心灵空间、工作氛围上的自由度,进行及时的塑造,对于教师工作中的非人为错误,要给予其改正或者将功补过的机会。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机会的给予也需要遵循适度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刚性机制与弹性机制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保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實。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人本化理念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优化应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强调,从而为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建设质量提供保证。本文从人本化理念的内涵、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优化与人本化理念融合的挑战、人本化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优化路径探究等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关注教师、学生这两大主体管理内容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够为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设、调整与优化提供一定思路、借鉴,同时,也希望在人本化理念的融入下,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开展能够迈上新的台阶,得到更高水平的建设。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管理科)

猜你喜欢

人本化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