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4-04-14李珍洁

知识文库 2024年6期
关键词:普通话发音语音

李珍洁

普通话是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因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作为在生活与生活实践中交流与沟通的工具——语言,统一语言文字是提高社会交际沟通效能的基础。但是语言的学习是有黄金期的,过了黄金期,特别是成人后,想要学得非常地道,掌握标准的发音与语法建构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内还包含许多次方言区。很多人的普通话中都带有各种各样的方音,甚至还有一部分方言词汇,这些不标准的普通话成为人们交际沟通中的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各方面不利的影响,因此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尤其重要。高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应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措施进行布局,关注与高度重视普通话教学的高效开展。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兼具专业技术、技能与大学学识。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例如对于新疆高职院校来说,少数民族学生占比大,普通话水平不达标,学生就无法顺利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一部分来自内地方言区的学生方音明显,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如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测试最低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也会影响学生融入校园主流文化。在此种形势下,在普通话推广与教学方面高职院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现阶段有关合理开展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探索备受瞩目。

1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高效开展,应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从生活交际场景的实际交流需求以及就业需求刺激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内驱力。一方面,普通话教学的各个元素都要体现德育的要求与内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专业具体的学习需求为教学组织的指挥棒。普通话课作为一门公共课,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体现不同的授课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改善自己的语音面貌也是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努力,而不是考试和学练两张皮,考完试之后普通话就和自己没关系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普通话教学来说,学生要在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规范自己的语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较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但往往实际的学情是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很难配合教师组织的教学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重视学生主观性个别差异,在引导调动学生的情绪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尤其是在高职教育发展迅猛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结构趋于多样化,应更加强调因专业甚至因人施教,注重普通话教学的实践性。从总体上,在普通话教学的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学设计上,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即市场对专业的需求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满课堂都是教师在发音、发声,教师为了学生学会标准的发音与准确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而是要充分考虑到普通话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本身应该具有的不同点,那就是如何让学生想表达、敢于表达,在连续的各种偏误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准与表达运用的准确性。因此,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即合理释放出学生的能动性,善于独立思考,积极推进语言知识,善于把握其应用,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将交际中所应具备的常态情绪融进普通话表述中。普通话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职责:在学生学以致用之前,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表达的欲望,明白用普通话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尝试性表达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学生自主表达的心理障碍,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达。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参考,以及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纠正途径。

普通话课从总体特性来讲,是一门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技能训练课;从文化教育培养计划看,是为了培养学生标准应用普通话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因此,普通话课程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教会学生发音的课程,而是一门帮助学生在掌握标准语音的前提下,学会发声。在课堂上所学所练能够运用到生活实际,在交际中能够更加周全地考虑参与交际的各个因素,能够更完美地达到交际目的,解决实际中的交际沟通问题。1994年国家语委等部门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至今,很多高等院校设置了普通话课程内容。高等院校作为塑造地区性高端人才的地方,应该成为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担负起推广普通话的重担。

2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特点与现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能进一步繁荣经济与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消除各民族沟通的语言障碍促进政治和谐,国家开始推广普通话,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以陈毅副总理为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并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将推普工作纳入了法律轨道。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瞩目的成绩,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注重参与社會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开展普通话教学尤其必需。与其他科目对比,普通话教学属于实践活动,注重与生活实际交际场景自然而然地融合。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论是教授者还是学习者都应该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普通话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点。作为教授者来说不但要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更加要钻研普通话发音基础理论,除了基础理论之外,还需要研究普通话正音技巧。发音技巧的习得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建构,关键在于发音器官与口腔肌肉的协调配合,发音训练与体育技能训练相结合,只有进行科学训练才能掌握标准发音方法。就语言本身来说,语音是语言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能利用标准的外在形式表情达意,达到沟通的最大效能,完成交际目的才能体现普通话水平的核心要求。普通话教学与推广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社会参与性,训练普通话与完成社会交际任务可以合二为一。可是就客观性层面而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有效性依然不够,还有很大的改革创新空间。主要表现在:对普通话教学的关键点的特性认知不到位,等同于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与此同时过于注重语音理论知识的灌输,过于注重标准语音的展现,忽略发音动程的解析与教授,同时对学生参与不同交际情景所应具有的情绪缺乏关注度与调动引导,因此这种较保守的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以致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 关于普通话测试的方式

计算机辅助PSC是一种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支持下检测普通话水准的现代化方法,具备合理性、规范化、高效化、反馈性和主导性。机测与人测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但普通话检测方式的改变,也给普通话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以往人测时,两位测试员现场打分,能够及时沟通,能在第一时间对比分值,因此分值相差不会太大,另外由于测试员从第一题测到第四题,测试员能较全面地了解考生的语音面貌。考生在前两道题表现的语音面貌甚至第三题朗读作品时停顿与重音表现出的语法建构水平都会不知不觉影响到第四题话题表达的分值。而机测时,前三道题计算机系统自动打分,第四道题话题表达是不同的测试员在测试系统上远程打分,不可能有沟通交流的机会,由于缺少前三道题中对考生水平的了解,因此机测第四题的测评的量化标准也更加完备。因此在无形中提高了话题表达的难度。测试方式的变化也驱使普通话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型。要提升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当从学生与教学的角度出发,找到正确的应对措施,是院校和教师急需解决克服的现实问题。

4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学生构成多元化,对普通话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地范围也在扩大。首先,从整体看,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语音面貌呈现多样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学生普通话不标准的根源是不同的。例如新疆考区本地的少数民族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将母语中的词重音等同于普通话声调,因此语音偏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声调不标准,语音面貌较好的表现为调值不到位,如高平调只能做到平,做不到高。阳平结束音调值升不到最高。上声起音和结束音调值太高,动程过长。去声结束音调值降不到最低。或者表现为部分音节调值正确,部分音节调值错误。语音面貌差的表现为几乎全部音节的声调调值都错误,尤其是在多音节词的发音、朗读作品和话题表达中表现尤为明显。其次,在词汇语法上会出现不足,即对部分词汇的意义、情感色彩理解有偏差,对词语实用的语法规则掌握不充分,导致在话题表达时出现词汇语法错误,如新疆考区的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完成话题《我尊敬的人》时分不清“尊重”和“尊敬”的区别。最后,语音面貌较差的考生还会表现出声韵的发音偏误。来自内地不同方言区或受内地方言区影响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声韵的发音偏误,但词汇、语法少有失误。普通话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课时量少,除了一些有硬性要求的专业,如学前教育、播音主持等专业的学生普遍积极性高,其他专业的学生总是借口专业课业繁重而没有积极完成课后练习。将普通话学习的终极目标认定为普通话测试。还有部分语音面貌较好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普通话好就一定能考出理想的等级,忽略日常学习与训练,对考前培训重视度也不够。

4.2 普通话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策略落伍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至今仍大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课程内容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难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在调研的高职普通话教学中,87%的教师首先会开展基础理论讲解知识点剖析,然后再进行词语发音诵读示范,让学生进行相对应的训练,最终开展正音,正音通常是通过反复范读来完成。这样的课堂教学最后的结果是教师确实尽了心,一节课下来嗓子都哑了,但学生的发音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范读作品的朗读示范经常是采用播放范读录音的方式。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到,学生在情感上对录音中范读教师的发音很认可,认为那是如央视播音主持一般的发音,但难度大,自己想模仿也找不到要领。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针对每个学生改正发音问题,教师也无法在课堂上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表情达意训练,因此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不太高。

4.3 普通话教学机器设备不完备

欠缺专门普通话多媒体教室和口语练习教室。普通话课通常都是在普通话的教室上,经常会出现六七十人在一起上课的情况,无法高效开展课堂语音实践。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精力要用来关注课堂纪律,无形中也缩短了实际的课堂教学时间。普通话教学中有关学习app和互联网资源使用率不高。再加上现在各种各样的普通话学习app语音识别的精度明显低于国家测试系统,造成了学生对自身水平估计过高,通过学生的课上课下表现以及课后访谈得知,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于注重普通话app测试练习的成绩,将练习成绩等同于将要取得的国家级测试成绩,以至于对自己日常训练的强度与难度都要求过低。

4.4 师资力量薄弱,数量不多,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普通话水准强的教师不一定能上好课,一部分普通话教师并不是语言学专业教师,对普通话教学了解较浅,将普通话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发音与模仿。对学情了解不深,欠缺必需的教学经验。还有一部分语言学教师自身的语音面貌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普通话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当教师的音准还不如学生时,课堂氛围会非常尴尬。

5 普通话教学对策与改革创新提议

5.1 确立教学目标,摆正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观念

结合学情,调整课程体系,将测试要求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如根据普通话测试的考点与内容将普通话教学设计划分为绪论、语音、词汇、作品、话题表达几个模块,将考试的要求有机融入这几个模块的讲授与训练中。有助于学生在全面提高普通话运用水平的同时将对考试流程的了解与考点内容的识记纳入常规化学习的目录之中。将德育目标放在首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教学设计每一个模块的思政点,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如在绪论部分应该使学生了解推普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法律依据,使学生明白,规范自己的语音,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是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谐思想贯穿包含声、韵、调、音变的语音模块。普通话语音之所以给人的心理感知抑扬顿挫、充满音乐的美感,是因为语音和谐。之所以能产出语音和谐这个外在物质表现形式,是因为在生理机制方面发音器官与口腔肌肉之間由一个个和谐的动作来连接。普通话测试作品60篇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但并非所有作品的思想都是唯一的角度,应该从几个维度进行挖掘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如作品4号《达瑞的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达瑞,从儿童时期开始,他的思维方式就超越了同龄人,八岁的儿童应该都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但是达瑞已经开始思考怎样靠自己的能力挣到钱,然后满足自己各种生活需求。为此他认真思考,勇于实践,终于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贵人——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过商人的指点,他转变思维方式,勇于尝试,最终成为商界少年英才。维度一:达瑞小小年纪就知道自立自强,靠自己的能力挣钱,这种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达瑞少年成名,但他不是天生就成功的,他也是经过了多次失败,汲取了成功的经验,才走向成功的,所以当你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积极去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总有一天会成功。维度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天踏入社会创业的时候要记得学习这篇课文得到的成功的经验:一是考虑怎样才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别人的困难就是你的创业机会;二是从你现实的条件出发,从事你所了解的事情。维度三:同学们将来也要建立自己的家庭,要教养自己的子女。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些有益的事物时,做父母的应该鼓励和陪伴。达瑞的父母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父母爱的反馈能让亲子关系更牢固,孩子的心理更健康、更阳光,孩子的将来也更容易成功,这是正确的家庭观,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所说的“齐家之道”。在口语表达训练中纠正发音问题,并将德育目标融入课程中。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学中练、练中学,通过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来提高其核心素养,使自己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外,虽然不能把取得普通话资格证书作为自己学习普通话的终极目标,但是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摆正心态认真学习了解普通话测试的考点与测试规则、流程,力求测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我们在测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裸考”的考生,語音面貌不错,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5.2 分级教学模式

在大学一年级入学考试里加入普通话测试,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普通话测试工具,对新生开展普通话测试,为普通话等级分类课堂教学提供等级分类依据。对于低等级班级,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纠音与语法建构并重。分级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避免语言课堂中出现学生优差两极分化,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时,不断加强学生学习培训普通话的积极性。

5.3 加强软件、硬件建设投入

高职院校应加强普通话教师队伍建设,多提供一些专业培训机会,提升普通话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投资建设普通话多媒体教室和口语练习教室,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室和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与学生沟通,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视频、影视资源以供学生在课余进行学习演练,并为学生提供汇报学习成果的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普通话教学的实效性,也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助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5.4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学习普通话不能只依靠普通话课程有限的课时,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与活动来推动。对于获奖者和参与者都要有明确的奖励制度,并将此作为二级学院评选奖助学金的条件之一,有益于构建和谐普通话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准的提高。

6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为我们提供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多听听广播节目,多看看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多关注普通话学习的音视频。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师要积极构建适宜学生主动学习普通话的在线学习平台,持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普通话学习氛围,真正推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有效实施。

本文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机测背景下我院师范专业普通话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1YB17。

(作者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普通话发音语音
I’m a Little Teapot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