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模式:跨界融合与协同联动

2024-04-14

关键词:五市苏南地区苏中

阳 晖

(盐城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7)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法律和政策文件中均明确要求发挥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通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等,在乡村文化服务实践中发挥着“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江苏省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全省13个地级市的公共图书馆正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阵地、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助力摆脱乡村文化振兴困境,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一、文献综述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培育文化自信、提高国民素质、弥合数字鸿沟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职责和使命,在功能和理念上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本研究以“图书馆+乡村振兴”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截至2023年2月,中国知网共有439篇文献,其中直接聚焦“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文献184篇。全部439篇文献中得到省部级及以上基金资助的有91篇,占20.7%,说明这一主题得到相关基金的重视。近年来此类文献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8年24篇,2019年51篇,2020年87篇,2021年154篇,2022年167篇。通过对检索到的439篇文献的主题词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大致情况如下:

在研究热点方面,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公共图书馆、县级(基层)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策略研究等是重要的主题词。自21世纪初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公共图书馆相继开展乡村文化服务实践,也带动了相关理论研究[1]。研究者普遍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点,而公共图书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但是,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面临服务不精准、资源不充足等难题,建议从馆藏、资源、管理、教育四个方面提供帮扶[2]。有研究者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样本,分析基层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包括健全管理体系、保护传承好乡土文化、提高使用效率等。有研究者认为,农村图书馆在空间环境、网络数字化、资源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相对落后[3]。

在研究成果方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4]。有研究指出,乡村图书馆是孵化乡村文化的暖巢[5]。有研究对乡镇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6]。有研究认为,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探索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契合度和可行路径[7]。有研究认为,拓展型策略、扭转型策略、多元化策略和防御型策略构成了基层文化机构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矩阵[8]。

国外研究者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务对象信息需求,如评估农村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以及为农民提供信息资源的能力[9]。此外,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经验研究也是国外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如: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向农村地区提供信息服务,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向农村地区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10]。

总之,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公共图书馆的一般功能和发展模式,但对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关注度不够,具体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缺乏实地调查;二是对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模式缺乏理论构建;三是对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缺乏实践层面的探讨。以上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建设与运行总体状况

调查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行现状,尤其是运行条件与效率、从业人员素质、总藏量等方面的情况,有利于掌握公共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这是分析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状况的基础。作为文化大省,江苏省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比较多,且公共图书馆总体上运行良好,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了比较突出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择江苏省公共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深入分析其建设与运行现状。

1. 运行条件与效率明显改善。与2012年比较,202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变化如下:每万人建筑面积191平方米,增长了83.13%;阅览室座席数7.98万个,增长了90%;全年总流通首次突破1亿人次,增长了142%;全年人均购书费1.94元,增长了27.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全年外借8 020万册次,增长了134%[11]。

2. 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202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3 825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447人,从业人员和高级职称人才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31.9%和25.2%[11]。

3. 藏书比较丰富,使用率较高。2021年,全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为11 160.84万册(件),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为1 262.23万册(件),占比11.31%,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6 817.20万册(件),占比61.08%;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总计2 026.69万个,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发放有效借书证92.26万个,占比4.55%,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发放779.73万个,占比38.47%[12]。这些数据表明,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江苏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与运行情况比较

比较分析全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情况和功能作用发挥情况。以下指标数据直接或间接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22》,反映2021年江苏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情况[12]。

(一)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情况比较分析

1. 总藏量。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为5 668.29万册(件),五市平均藏量为1 133.66万册(件);苏中地区分别为1 924.00万册(件)和641.33万册(件);苏北地区分别为2 306.32万册(件)和461.26万册(件)。苏南地区五市公共图书馆平均藏量显著多于苏中三市和苏北五市,苏中三市多于苏北五市。

2. 阅览室座席数。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座席数为38 680个,五市平均为7 736个;苏中地区分别为18 669个和6 223个;苏北地区分别为20 571个和4 114个。苏南地区五市平均拥有的阅览室座席数远多于苏中三市,苏中三市远多于苏北五市。

3. 建筑面积。苏南地区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为934.41平方米,苏中地区619.61平方米,苏北地区811.41平方米。苏南五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最多,苏中三市最少。

4. 计算机台数。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总计拥有计算机6 678台,五市平均1 336台;苏中地区分别为2 143台和714台;苏北地区分别为3 239台和648台。苏南地区五市公共图书馆平均拥有的计算机台数差不多两倍于苏中三市和苏北五市,苏中三市多于苏北五市。

5. 电子阅览室终端数。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总计拥有电子阅览室终端3 171个,五市平均634个;苏中地区分别为1 346个和449个;苏北地区分别为2 231个和446个。苏南地区五市平均拥有的电子阅览室终端数显著多于苏中三市和苏北五市,苏中三市与苏北五市相近。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我们借助总藏量、阅览室座席数、建筑面积、计算机台数、电子阅览室终端数等指标,详细分析了江苏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情况,发现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硬件条件明显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表明苏中和苏北地区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才能进一步发挥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作用发挥情况比较分析

流通人次、文献外借情况,以及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班情况,与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振兴乡村文化直接相关。2021年,江苏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在上述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

1. 流通人次。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总流通5 944.90万人次,五市平均1 188.98万人次;苏中地区分别为2 272.70万人次和757.57万人次;苏北地区分别为2 519.97万人次和503.99万人次。苏南五市公共图书馆平均年流通人次显著多于苏中地区,苏中三市显著多于苏北五市。

2. 书刊文献外借情况。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书刊文献外借2 231.39万人次,五市平均446.28万人次;苏中地区分别为1 234.88万人次和411.63万人次;苏北地区分别为965.28万人次和193.06万人次。苏南地区书刊文献外借4 158.66万册次,五市平均831.73万册次;苏中地区分别为1 992.40万册次和664.13万册次;苏北地区分别为1 796.25万册次和359.25万册次。在书刊文献外借人次上,苏南五市略高于苏中三市,两者都显著多于苏北五市;在书刊文献外借册次上,苏南五市显著多于苏中三市,苏中三市显著多于苏北五市。

3. 举办讲座、展览与培训班情况。苏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总计2 250次,五市平均组织各类讲座450次;苏中地区分别为922次和307次;苏北地区分别为2 294次和459次。苏南地区参加讲座26.45万人次,五市平均5.29万人次;苏中地区分别为19.22万人次和6.41万人次;苏北地区分别为40.28万人次和8.06万人次。苏北五市平均举办讲座数以及参与人数最多,苏中三市举办讲座数最少,苏南五市参加讲座人数最少。同样,我们可以发现:在举办展览数和参观展览人数上,苏南五市明显多于苏中三市和苏北五市,苏北五市多于苏中三市;在公共图书馆举办培训班数上,苏北五市最多,苏南五市和苏中三市相当;在参加培训人次方面,苏中三市最多,苏北五市多于苏南五市。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江苏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上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苏北地区尽管在举办讲座数、参加讲座人次、举办培训班数等几个指标上领先,但整体上还存在较多短板,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振兴乡村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四、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模式

对标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应坚持均衡协调发展理念,以书籍资源为主体打造文化“粮仓”,以场馆职责为中心创新服务载体,以专业力量为核心要素延伸服务范畴,以“官办民助”“民办官助”等多种途径助力公共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惠民优势,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跨界融合渗透、各方协同联合、数字化驱动的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智慧服务模式。

(一)跨界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智慧服务模式,关键在于整合多主体资源,构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互联互通智慧服务模式,构建地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图书馆机构协作机制,加强馆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公共图书馆与相关企业、非营利性机构的合作[13]。为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实施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策略,突破现有资源和发展模式的困境。

1. 实施纵向一体化发展策略

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纵向一体化发展策略,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策略,使资源有效整合得以实现。后向一体化,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与“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其中既有图书馆的供应商,包括纸本资源供应商、数据库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等,也有图书馆供应商的供应商,如电信企业、计算机公司、出版行业等,结合乡村文化振兴需求,开展相关合作。还可以通过联合地方其他图书馆提高自己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图书资料购买、数据库建设等的成本。前向一体化,指公共图书馆通过与相关企业、公益性机构、志愿者等的合作,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合作方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档案馆、博物馆、农业协会或其他不同类型知识服务机构。如在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时,图书馆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进行跨界合作,将相关信息、政策和技术及时推送给农村创新创业者,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 实施横向一体化发展策略

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横向一体化发展策略,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联合其他文化机构开展协同工作,整合资源,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将自身资源共享给其他机构使用,如公共设施、场所、数据库等,实现自身资源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联合当地高校图书馆、某专题的特色图书馆,共同建设诸如乡村生态环境、农业技术等特色专题资源数据库,服务当地乡村文化振兴。为此,公共图书馆可以牵头组建联盟或者积极参与互补性的合作联盟,将资源整合起来,利用人工智能、云技术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尤其在农业信息共享、农民工培训、农业技术指导等方面实现横向合作。

(二)协同联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 实现多层级协同联动

不同层级的图书馆定位不同,拥有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也有差异,因此,可以进行图书馆多层级协同联动,构建智慧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构建国家级、省级、县(市、区)级和乡村图书馆多层级协同联动体系。明确区分不同层级图书馆的定位与功能,形成差异化互补[14],并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远程技术功能,将资源汇聚到乡村一线,开设乡村智慧课堂,实现智慧农耕技术指导,等等。二是通过上述多层级协同联动体系,实现基层技术能力的提升。乡村一线的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等的工作人员通过与县(市、区)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图书馆的互动交流,日益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15]。县级馆是实现多层级协同联动的关键,处于中枢地位,要以县级馆为依托,按照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多层级协同联动机制,促进乡村一线公共图书资源发挥实质性作用。

2. 实现多渠道协同联动

要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精准化、现代化,还需要实现多渠道协同联动。一是在知识提供上,要善于提前布局。图书馆要注重馆藏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关的图书资料,如农业科普专题书籍资料、乡镇企业创办与经营的报刊资源、深受农民喜爱的大众读物等,并与数字资源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二是在队伍建设上,除了建设专业化的固定队伍,还要吸引当地“能工巧匠”“非遗传人”,以及农学专家、农技人员参与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盐城市乐华泽自费创办农民书社,书社从占地8平方米、藏书1 000余册发展到占地900多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是“办在田野上的农家书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的典型[16]。三是实现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协同联动。要着力将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建设成当地的文化地标、观光景点,或是“一村一品”,有条件的还可以赋予旅游购物、文化休闲等功能。例如,农家书屋可以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运行“图书馆+民宿”新模式,使游客体验书香濡染下的乡村之美,得到文化滋养。图书馆还可以设计和营销文化创意产品,或者整合当地农副产品、旅游、文化等资源,创建“微店+网店+门店”营销平台,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提升相关产品的销量。

(三)数字化驱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公共图书馆应依托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技术,加快数智化转型,建设高效、泛在、智能、创新和可持续的文化服务环境,提升智慧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 加强数字人文建设

随着数字经济和数智时代的持续发展,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转型发展,调整服务模式,引进智能设备,加强数字人文建设,夯实智慧服务的软件和硬件基础。改变传统的馆藏模式,加快电子资料库建设与传统纸质、实物资料库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体系的重构,促进“人”“物”交互。例如,采用数智化技术,对文化遗产物理实体的形状、特征、状态进行数字化表达,创设虚拟场景与空间,并利用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突破虚拟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等场景壁垒[17],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和虚拟互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将影响力极大地辐射至广大农村地区,便于广大农民随时随地利用客户端接受公共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服务、专家在线咨询服务、远程教育服务等提升自我素养。

2. 做好智慧文化服务

开发公共图书馆智慧管理系统,综合集成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孪生技术、近场感应技术等搭建数智化平台,开展借还、检索、咨询等项目的智慧服务[18-19]。运用智慧管理系统,捕获农民用户与图书馆交互过程中的行为数据、情境数据,抽取标签,并进行大数据计算,刻画、调整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农民用户画像,从而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准备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文化精准服务。运用数字技术创设智慧化阅读服务场景,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虚拟阅读资源,运用多元化融媒体手段,实现用户在纸质图书和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图书之间的自由切换。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数字技术开发公司的合作,研发数智化个性化主题资源库,如乡村文化书房、植物种子书房、广场舞音乐书房等,开发多元化智慧终端,使广大农民拥有更宜人更便捷的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

公共图书馆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机构,因此,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江苏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行现状,分析了全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在硬件建设和作用发挥方面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全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和运行中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情况。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振兴乡村文化的作用,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模式,即多主体共同参与、跨界融合渗透、各方协同联动、数字化驱动的智慧服务模式。通过实施纵向、横向一体化发展策略实现跨界融合,通过实施多层级、多渠道协同联动实现资源汇聚、服务拓展,通过加强数字人文建设,活化传统资源,同时,做好智慧文化服务,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高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但是,本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多主体共同参与、跨界融合渗透、各方协同联动、数字化驱动的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智慧服务模式,其保障条件是什么?运行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等。另外,调研对象也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全国不同省份,并就这种模式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从而得出更具意义和价值的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五市苏南地区苏中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聚焦精准扶贫 助力精准脱贫——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建宁召开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创新能力——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苏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