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法”做好教育质量监测 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04-13河北省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赵立华
○ 河北省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 赵立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备受关注。
自2015 年开始,我省按要求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2021 年,教育部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 年修订版)》,启动了第三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每个监测周期为3 年,每年监测3 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我省每年有14 个县(市、区)参加监测,涉及280 所学校、280 名校长、约2200 名教师和8200名中小学生。从最新解读的2022 年监测结果来看,保定市清苑区小学语文、数学和初中英语,石家庄市长安区初中语文,平山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在全国表现较为突出;而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对我们发现义务教育问题、改进各项工作起到了“体检仪”“指挥棒”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河北省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成立后,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具体落实我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结合近年来相关工作实际,在认真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并着力推进“七字法”,努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能力和水平,助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抓“学”字
参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人员首先要参加相关政策学习与业务培训。政策学习,主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等文件。
这些文件精神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政策要求,是整个监测工作的方向。业务培训,主要是“1+3”培训。“1”是学习、解读好1 个方案,即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 年修订版)》,这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总的指导文件;“3”是要组织学习三个手册,即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编发的年度《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信息上报及抽样系统操作手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业务性很强,参与者特别是组织者要明确年度要求,熟悉工作规范。
二、抓“建”字
“建”主要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关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 年修订版)》明确要求“建立并完善地方监测机构”。
目前,省教育厅已设立了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只有邯郸市、承德市设立了市级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其他市特别是县应抓紧建立机构,同时配足人员,完善监测管理与业务队伍。相关分工应该是:督导部门负责组织、监督,重在行政指导;监测机构具体负责实施、落地、研究工作等,重在事务性服务。各地要切实发挥好监测机构和专业队伍的作用。
关于教育监测平台建设,一是要用好教育部的平台,高效完成国家监测任务;二是要建设省级教育评估监测平台,拓展地方监测业务;三是市县级监测平台要与现有地方教育平台融合,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互动交流、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投入。
三、抓“导”字
为适应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业务性、时效性、保密性等方面的要求,切实把相关工作组织好,我省一直坚持“视导员做法”,即省、市、县、校四级视导,确保监测工作规范、不出差错。视导员队伍由各级督学、有经验的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专家组成。他们提前培训、定期入校、检查监督、指导交流,特别是在现场测试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 年开始,省级视导员队伍中增加了高校教师,扩充了队伍,完善了专业结构。同时,我们注重调动各相关学校挂牌督学的积极性,努力把责任压实、把工作做细。
四、抓“测”字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个系统工程,一是要建立年度各级监测工作组织领导临时机构,制订相关工作方案;二是要确保基础数据信息填报的真实性;三是要确保现场测试的严密、有序。基础数据填报要符合规范,该填报的内容不能漏报;要真实有效,不能虚报、乱报;数据信息涉及学校、年级、教师、学生、教学设备、教育投入等多个方面,需要逐级审核、把关,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真实、完整。现场测试要做好接收、存放、分发、回收、邮寄测试工具的管理;准备好测试环境,包括考场、机房、氛围等,尤其注意确保供电设施正常运行;组织并提醒相关师生按照规定时间参加测试,确保现场测试秩序井然。
五、抓“研”字
首先,要读懂监测报告。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为例,每次监测后,均形成分省监测报告、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报告以图表为主呈现,文字表述较少。好比是体检结果,表格多,结论性和建议性表述不多。为此,我们要做好研究报告,切实看到参测单位基础教育的优缺点,并且要和平时工作进行对照、联系,和其他县区相比较,真正理解报告的内容,绝不能把监测报告束之高阁。其次,着重梳理报告中呈现的每一个问题,结合平时工作,聚焦、找出本地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瓶颈。最后,要结合监测结果,结合监测组织,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研究监测工作本身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六、抓“报”字
要如实报告监测结果,既要报成绩,又要报问题,同时在报告中认真分析成绩的原因、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一方面,国家监测结果是运用专业工具,经过专业流程,结合各地真实情况,在抽样检测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的结果必须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专题研究其中的数据、信息、结论,要真正把监测结果用起来,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另一方面,监测机构和组织者要提高认识、提升素养,做到数据用准、问题找准、方向指对、措施写明、政策用好,积极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努力让监测结果进入教育决策者的大脑,引领教育改革方向,让监测工作进入教育工作的“核心圈”和“主战场”。
七、抓“纠”字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落脚点是针对问题、落实整改,不断纠正偏差,让义务教育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
一是对照监测结果,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政绩观,摒弃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顽瘴痼疾。教师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五育”并举,静下心来立德树人。学生和家长要更新成才观,以全面发展的理念对待学习,以全面发展的做法改变“内卷”的状态,重塑人生标向,再描生活色彩,让教育回归本真。
二是对照监测结果,努力消除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优质均衡。在学校设置上,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要在标准化上下功夫,城市校要去大校额、大班额;农村校要结合实际减少教学点、步入标准化,特别是山区小规模学校过多的县,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和当地实际结合,以义务教育质量结果作为依据,重新做好学校规划布局。
在教育投入上,要根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不能让农村学校总是使用城市学校淘汰的设备。智慧黑板、新型课桌椅、计算机、网络、体育器材等教学设备要及时更新,食堂、宿舍等方面的生活设施也要大力改善。要依据监测结果,大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落实待遇,增加培训。特别要消除兼科授课现象,让音体美劳各科教师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开齐开足课程,提高课程质量。
三是对照监测结果,加快教育数字化建设。通过教育数字化建设,让城乡学校实现高质量互联互通、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是对照监测结果,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学校设置、校长轮岗、师资补充、教育投入、教师培训等方面,以制度的形式,为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可靠、可持续的保障。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评价校际、县域、地市乃至全省义务教育水平的大事,是关系人的全面成长、关系民生、关系民族复兴的大事。“七字法”中,“学”是前提,“建”是保障,“导”是准备,“测”是实施,“研”是探究,“报”是重视,“纠”是运用、是根本、是落脚点。七者缺一不可,依次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抓出实效。
当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全省教育工作的政治要求、重点工作。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必须围绕这一要求,用数据说话,用信息说话,用结果说话,努力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