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4-04-13王婷

南方论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导向应用型

王婷

(1.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2.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是以直接就业为主,直接输送给地方企业对接社会需求,这个定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面向社会和行业所需,提高学生与行业企业的适配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理应突出就业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以更好适应职场发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就业是检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培养的毕业生多以直接就业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符合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更专注于步入社会前的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基于就业导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目标上基本一致、教学内容上互相渗透、教育主体上基本相通的特点,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可行性。

(一)教育目标基本一致

以就业为导向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眼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共识,据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需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为内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目标,主动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地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育内容互相渗透

以就业为导向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职责是以就业为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除了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等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表现在就业实践中,就是体现出崇高的职业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职业素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大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就业导向。当前,大学生就业心态呈现“佛系”“理性”、提升学历意愿强烈、看重薪资福利、求稳心态加剧、期待发展潜力与稳定性兼备等偏好。“躺平”“佛系”“慢就业、不就业”“悦己主义”“死守都市”“逢场必进”一系列就业热门话题也在近年来频上热搜,这背后既反映出大学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也深刻揭示了当下就业环境、就业机制、就业教育引导与学生主体之间产生的“适”与“不适”。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个性心理品格,帮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保持平实之心,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三)教育主体基本相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体和就业工作的教育主体是基本相通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包含了就业工作的教育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队伍,专职教师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此外,也吸纳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专业课的骨干教师等一批兼职教师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这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兼职教师就是与大学生密切联系并从事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人员。另一方面,就业教育的主体应当囊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就业工作不仅是学生条线的事,就业育人主体需要实现从个体到联合体的转变,充分调动校内力量,在校内构建一个协同育人联合体。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然也要承担起就业育人的职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价值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价值观正、就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将就业指导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尤其是如何将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统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国家层面:培育时代新人

培育时代新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富强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主体,青年大学生是筑梦新时代的接力奋进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和奋斗主体。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在基层一线“上手快”“留得住”“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国家意识教育,激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投身一线和基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二)社会层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责。因政策导向和办学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影响,应用型技能人才供不应求,许多企业难以招聘到优秀的技能人才,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荒”现象较为普遍。可见,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扎根基层的担当意识,可以为地方社会留住一批应用型技术人才,解决社会“技术荒”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价值所在。

(三)个人层面: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人的美好生活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保证个人全面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人的精神建构和对人的思想影响方面。通过就业导向能够助推毕业生成功就业,提升职业能力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等,在就业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人产生的导向作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而且可以引导大学生去追求理想人生,实现其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以就业为导向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这阐明了为何要将就业导向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那如何将就业导向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就是面临如何实施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树立“大思政课”的育人理念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运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当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树立“大思政课”育人的教学理念。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创新的发展态势,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把做好毕业生就业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运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发挥一切可能的力量,推动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推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该在“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指导下,以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结合为基本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创业观,发动校内一切力量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就业教育相融相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就业工作环节多,加上人的思想具有复杂多变性,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仅仅解决就业思想问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理想信念、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就业心理等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也必然要涉及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就业教育内容,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因此,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就业教育有效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和整合,将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各条块教育内容的合力作用,以实现就业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目标。

“要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3],“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4]。教育部文件精神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就业教育结合指明了方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内容,还应包括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教育等就业教育的独特内容。既不能把教育内容窄化为职业指导,也不能把教育内容泛化为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设计教育内容,将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合。

(三)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就业教育内容

本科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如何将就业教育的内容融入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价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也是社会主义属性的大学,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5]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当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应当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岗位。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讲解理想信念问题时可以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鼓励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肩负起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学生求职时如何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比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中,可以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和希望,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勉励大学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第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以开设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分析、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等专题的教学。其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竞争理念。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要求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应对竞争、努力争取工作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专门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这一知识点,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社会难点问题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适当介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伟人风采,引用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教学案例。

第三,帮助大学生树立较强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方面,需要加强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讲解一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正反案例,可以增加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就业帮助,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就业竞争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严格避免理论脱离实际,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大学生将实践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将就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间存在的差距,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通过组织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行业,走进企业,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亲身获得的实践体验调整预期、锻炼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和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理论课导向应用型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