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辣椒油菜复种栽培技术简介
2024-04-12白伟涛彭元群柏秀芳黄琳杨连勇张忠武孙信成
摘 要 辣椒油菜复种是缓解菜田连作障碍、提高土地利用率、耕作轮作制度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型栽培模式。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年均温16.4~17 ℃,无霜期258~275 d,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蔬菜、油菜、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种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辣椒油菜复种模式推广面积日益扩大。从辣椒和油菜的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苗期管理、整地定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采收等方面介绍洞庭湖区辣椒油菜复种栽培技术。
关键词 辣椒;油菜;复种;绿色栽培;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1.037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辣椒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维生素C 含量丰富,是人们喜食的蔬菜和调味品[1-2]。油菜(Brassica napus L.)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以收获种子榨取食用油为主,近年来经过选育,油菜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提升,常作为蔬菜被端上了餐桌[3-4]。目前,在油菜现薹期采摘主薹或者侧薹作为蔬菜,油菜籽成熟后收籽榨油的“油菜两用”品种推广面积日渐扩大[3]。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年均温16.4~17 ℃,无霜期258~275 d,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蔬菜、油菜、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种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或种植大户可根据气候特点和市场规律,实行科学搭配,采用多种经济作物与粮油作物复种模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洞庭湖区露地辣椒复种油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介绍了辣椒和油菜的品种选择、苗期管理、整地定植、大田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要点,优化了原有栽培模式,缓解了菜田连作障碍,减轻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推广应用辣椒油菜复种绿色栽培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1" "露地辣椒绿色栽培技术要点
1.1" 品种选择
辣椒栽培品种根据用途和市场主要分3种类型:1)泡椒类型,这类辣椒的辣味较淡,肉心厚,适宜鲜炒,主要品种有湘研一号、湘十三号、湘研美玉、湘研808、福湘4号、福湘5号等。2)尖椒类型,这类辣椒的辣味中等,以鲜炒为主,也可用作佐料,主要品种有天超一号、天超二号、渝椒5号、兴蔬201、兴蔬16号、兴蔬215、丰抗21、湘研5号、湘研6号等。3)线椒类型,这类辣椒的辣味浓,主要用作佐料,也可干制或腌制,主要品种有天超少将、天超大将、辛香8号、红秀2003、博辣红秀、长辣7号、湘辣17号等。
1.2" 播种育苗
种子根据需要进行药剂拌种和温汤浸种,根据土壤地块的发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拌种剂,用药粉拌种时,药粉重量一般为干种子重量的0.2%~0.3%;用药剂拌种时,用药量一般为干种子重量的2%左右。温汤浸种是将种子放入55 ℃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搅拌,期间加几次热水,保持55 ℃水温10~15 min,搅拌降温至30 ℃左右,静置浸种2 h。
洞庭湖区春露地辣椒一般在1月中下旬播种,采用拱棚内穴盘育苗,可提高大田土地利用率,同时还有节约种子用量、出苗整齐、便于集中管理、移栽不伤根系等优点。塑料穴盘装基质后刮平,用另一穴盘将基质压实、下沉,每穴点播1粒种子,覆盖厚0.5~1.0 cm基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浇透水后覆盖地膜。
1.3" 苗期管理
苗期注意适时撤膜、见干见湿、定期移盘、防治蚜虫跳甲、见光锻炼、化学调控。出苗阶段需要较高温度,一般白天28~30 ℃、夜晚20~23 ℃;幼苗出土后至露出真叶前,床面要充分湿润,经常补水,以利齐苗,第一片真叶露出后,苗床应尽量保持干燥,坚持“不干不浇水,要浇就浇透”的补水原则;当辣椒苗长到5~6片真叶后,要适当揭膜炼苗。苗期防虫防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预防立枯病、猝倒病和蚜虫、跳甲等病虫害可从两叶一心开始,可施用百菌清、多菌灵、敌百虫等常规农药,用药量及浓度减少一半即可。
1.4" 整地定植
前茬作物收割后,结合整地旋耕每667 m2施入商品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25 kg,翻匀后开沟起垄,按照垄宽1.6 m(包沟)整平,每垄铺设2条滴灌带,再盖银黑双色地膜,四周压紧,可起到防草保水作用。移栽最好在下午进行,边栽边浇定植水;每垄定植两行,株行距约40 cm×40 cm,每667 m2定植2 500~3 000株;定植后,移栽孔要用土封紧,以防杂草。
1.5" 田间管理
1.5.1" 水肥管理
移栽后7~10 d,就要开始追肥,此时只施尿素水即可,磷钾肥可以少施,一般667 m2施入尿素10 kg。5月上旬,辣椒现蕾开花后,要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肥料可以采用沟施,也可兑水后穴施,一般7 d左右追施1次,667 m2施入尿素5 kg和三元复合肥20~25 kg。进入采收期后,每隔10 d左右追施1次速效肥,每667 m2施入三元复合肥8 kg。
1.5.2" 病虫害防治
辣椒的病虫害较多,常见的有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煤烟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和蚜虫、烟青虫、粉虱、红蜘蛛等。
病毒病采用5支医用病毒唑兑水30 kg、1%芸薹素内酯5 g(先用55~60 ℃水溶解)混合,或1.5%植病灵水剂600倍液[5],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 菌毒清水剂 500倍液,或盐酸吗啉胍喷施防治。细菌性叶斑病采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或20%噻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施防治。煤烟病采用60%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枯萎病采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施,或青枯立克+噁霉灵+生根剂灌根防治。炭疽病采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液喷施防治。疫病采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WP4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防治[6]。
蚜虫采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烟青虫采用2%阿维菌素水剂800~1 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或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l%苦参碱乳油 500倍液喷雾防治。粉虱采用10%烯啶虫胺水剂8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红蜘蛛采用20%螨死净乳油2 000倍液,或8%阿维菌素乳油6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 5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5.3" 其他管理
辣椒分枝后需要进行支撑稳固。每株辣椒插1根木桩或竹棍,长度50 cm左右,用小绳绑稳,以防植株倒伏,引起病害或烂果[7]。主分枝下部的侧枝还应全部抹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着果率。
1.6" 采收
根据需要及时采收青椒或红椒,鲜食或加工;采收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上午。
2" "油菜绿色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采薹后收籽的“油菜两用”品种宜选择营养生长期长势强、发育早,薹茎粗壮、抽薹整齐、菜薹硫甙含量低、丰产性好,摘薹后再生能力和分枝能力强、恢复性能好,抗病性和抗倒性强的“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如秦优10号、油苔929[8]、常香苔603、狮山菜薹[9]、大地 199、中油杂 19[10]、沣绿1号、丰油792、华油杂 62、油研 57等油菜品种。
2.2" 整地施肥
播种前深耕土壤,结合整地1 hm2施入商品有机肥30 000~45 000 kg,复合肥 750~900 kg,硼肥15~22.5 kg;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模式,畦面宽1.4~1.5 m,畦沟宽30~40 cm、深20~40 cm,并开好围沟、腰沟和厢沟,“三沟”配套,畦面应尽可能平整,沟沟相通,便于排灌和管理。畦面整好后,在播种前1周1 hm2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 mL或50%乙草胺乳油375~450 mL兑水300~375 kg喷雾进行封闭除草。也可选择油菜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开沟、封闭除草等作业,省时省工。
2.3" 播种间苗
洞庭湖区油菜直播可在8月20号后、10月15号前播种,用种量为6~7.5 kg·hm-2,苗龄30~35 d。一般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条播,开沟条播,沟深 2~3 cm,行距 20~30 cm。为了播种均匀和出苗整齐,播种时可拌细土、细砂或炒熟不用的陈种子,或1 kg种子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等组合的种衣剂3.5~5.0 mL兑水10 mL进行拌种。种子播完后及时用锄头或铁锹整平畦面,并及时灌水增墒。播种后至种子破胸前,1 hm2施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0.75~1.5 L兑水150~225 L喷洒畦面进行封闭除草[4]。
出苗后要尽早间苗定苗,幼苗长出2~3片叶时间苗,4~5片叶时定苗,去弱苗、保壮苗,除小苗、留大苗,1 hm2栽苗12万~22.5万株;若缺苗则及时移栽补苗。
2.4" 苗期管理
幼苗前期如遇干旱,应采取喷灌或漫灌方式湿润畦面,促进幼苗生长;后期则要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壮苗。整个苗期要注意防洪防涝,做好排灌沟渠的检查。
苗期一般不需要追肥,幼苗弱小时可追施尿素5.0~7.5 kg作提苗肥。幼苗期间,可根据苗情喷施氨基酸水溶肥、硼肥水溶液等进行合理生长调控,如幼苗徒长时,可喷施0.1%~0.5%丙环唑溶液作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徒长。
苗期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根肿病、跳甲、蚜虫、小菜蛾等。根腐病可用75%百菌清、利克菌、环唑醇等杀菌剂防治;根肿病可用80%多菌灵、氰霜唑1 000~2 000倍液或氟啶胺2 000倍液防治;跳甲可用6%四聚乙醛、6%甲萘威防治;蚜虫和小菜蛾可用30%噻虫嗪悬浮剂 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5%啶虫脒乳油 2 000~3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 1 000~1 500倍液、1%甲维盐乳油1 000倍液防治。药剂防治注意交替施用、安全间隔期。
2.5" 大田管理
2.5.1" 水肥管理
定植活棵后即可追1次提苗肥,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7~9 kg。抽薹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双旺时期,分多次施入,每667 m2施入尿素5 kg和三元复合肥15 kg,同时追施硼砂或速乐硼等硼肥1~2 kg,促进侧薹萌发后提高油菜籽产量。还可以施用镁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1~2次,促进叶片及菜薹生长。油菜越冬期间可多次喷施芸薹素内酯等防冻剂预防冻害。
2.5.2" 采薹后管理
油菜一次性采收主菜薹后,为促进油菜分枝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或复合肥7.5~10 kg;为防止花而不实、促进壮籽,抽薹开花后每667 m2追施0.2%硼砂水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1~2 次。
2.5.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防早治、治早治小;还可结合统防统治,采用无人机飞防,用药量仅相当于人工喷雾用药量的1/20,省药省时省工。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猿叶虫、跳甲等,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等。
菜青虫、小菜蛾可采用每667 m2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5 mL(或2 000倍液),或10%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或18%杀虫双水剂300倍液,或B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灭幼脲乳油8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50~300 mL,或 2.3%高渗苦参碱水剂 50 mL防治。蚜虫可采用每667 m2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吡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苦参碱水剂800倍液防治。猿叶虫、跳甲可采用每667 m2喷施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倍液,或5%甲维盐微乳剂15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800倍液防治。病毒病以防止蚜虫作为关键措施,可喷施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宁南霉素或迁毒等药剂防治。霜霉病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或瑞毒霉锰锌1 000倍液,或64%噁霉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或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防治。菌核病在初花期开始预防,可喷施25%多菌灵1 000倍液,或40%异菌·氟啶胺悬浮剂1 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扑海因胶悬剂800倍液,或40%纹枯剂可湿剂1 0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喷施70%敌克松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防治。
2.6" 合理采收
2.6.1" 油菜薹采收
油菜薹采收需要适时分批采收,以免影响菜薹和菜籽产量。在平头期,薹高25~30 cm时采薹,保留薹桩以促进侧薹及下部腋芽形成分枝。
2.6.2" 油菜籽采收
前期收摘菜薹后期还有收籽,油菜生长会有差异,总生育期会延长,一般在80%以上油菜角果呈现成熟色泽(黄绿色)时,使用机器收割。
参考文献:
[1]" 汪梦晖,罗金梅,杜洪波,等.洞庭湖区早辣椒—水稻—白菜薹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9,33(7):120-122.
[2] 杨根根,谢江华,张军平,等.富硒辣椒春季露地栽培技术探讨[J].辣椒杂志,2018(3):15-17.
[3] 江世飞,卢光波,罗金梅,等.湖南澧县薹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236-237.
[4] 黄威,常海滨,李宁,等.黄冈市优质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1(6):58-59.
[5] 郝瑞英.结球甘蓝与辣椒复种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3):150,154.
[6] 孙卫海,陈洪才,寇章贵.鄂西北山区露地辣椒主要病害形成原因与综合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21(7):5-6.
[7] 韦荣楷,潘德怀,陈华江,等.露地春提早辣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23(1):123-125.
[8] 彭国钢,朱传霞,胡金荣,等.优质高产高抗早熟油菜薹新品种油苔929[J].长江蔬菜,2020(6):43-44.
[9] 赵永刚,王美春,王天尧,等.江汉平原菜用油菜一种两收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2(10):23-25.
[10] 王志荣,张立君,杨永宙,等.油蔬两用型中油杂19在安康的表现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2(2):22-24.
[11] 吴永升,陈波,蓝真武,等.油菜两用油菜品种广西地区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1(22):32-34.
[12] 沙春娥.冬油菜复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科学,2022(9):149-151.
(责任编辑:易" 婧)
收稿日期:2023-05-25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蔬菜洞庭湖综合试验站”(CARS-23-G31);湖南省常德市技术创新引导项目(CDKJJ20220310)。
作者简介:白伟涛(1989—),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园艺栽培与设施结构研究。E-mail: 716188756@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 blue9952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