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024-04-12吴如陈刘成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6期
关键词:摘除术椎间盘腰椎间盘

吴如陈 刘成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退变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椎间盘退变、慢性劳损、职业、外伤、妊娠、种族、先天发育异常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一旦椎间盘突出,则可能会对神经造成压迫,导致相应脊椎区域的疼痛和僵硬感,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和无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2种方法:手术和保守治疗[2]。在手术治疗方面,常用的方法有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切除术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切除术。后者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而前者则因创伤小、恢复快而备受欢迎。基于此,文章针对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骨科学》[3]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经腰椎MRI、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等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肾、肝、心等严重器质性疾病。(2)合并免疫性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3)伴有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及腰椎间盘感染性病变等。(4)具有手术禁忌证。(5)具有传染疾病史,或者精神疾病史。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45例;年龄13~89岁,平均(57.12±6.19)岁;部位:L5~S132例,L3~435例,L4~524例。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43例;年龄13~87岁,平均(57.23±6.21)岁;部位:L5~S134例,L3~434例,L4~52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调整体位,选择俯卧位,腹部悬空后,将腰背部全部暴露出来。通过C型臂X线机(德国西门子公司,X光机探伤设备X光机测试仪)正侧位透视,明确病变位置,并选择穿刺点。局部麻醉下,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向目标椎间盘内插入22G穿刺针实施穿刺,然后髓核染色,以美蓝溶液为主。取出枕芯,下入导丝。随后切开,定位于穿刺处,用导管和引导杆进行扩张。应用3级环锯法对椎间隙进行手术,扩大椎管与椎间孔,形成工作通路。采用抓钳夹持髓核夹取突出物,去除着色的髓核,使黄韧带及神经根能清楚地显露。采用双击射频消融术去除残留的髓核团,然后对椎管内和周围的神经根行松脱,取出工作管,关闭切口。

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根据要求进行体位调整,并进行全身麻醉及切口,依次分离,将神筋膜突出显示。然后在脊柱内及棘突处进行骶棘肌分离,以明确各节间的关节突及上椎板。通过枪状钳协助完成椎板开窗咬除,清除硬膜外黄韧带。为了更好地观察到硬脊膜囊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通过牵拉硬纤维束及神经根,使椎间盘的结构更加清晰。手术中采用尖刀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同时行后纵韧带切开。最终,通过对椎管内及周围的神经根管进行彻底的松解。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临床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1.3.2 观察腰椎功能

采用颈脊髓功能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判定,29分为最高分,分值越高,说明腰椎功能越高[4]。

1.3.3 观察疼痛程度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5]。

1.3.4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一过性神经麻痹、脊柱不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n=91)42.16±3.4852.63±4.8710.35±2.07观察组(n=91)10.16±2.3571.65±6.596.05±1.13 t值72.69524.47117.393 P值<0.001<0.001<0.001

2.2 2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

术前,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比较(分,±s)

组别术前术后对照组(n=91)13.42±1.3518.92±2.57观察组(n=91)13.37±1.2923.62±2.45 t值0.25512.627 P值0.799<0.001

2.3 2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低于VAS评分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对照组(n=91)7.15±1.193.51±0.672.01±0.72观察组(n=91)7.21±1.052.35±0.581.34±0.51 t值0.36112.4877.244 P值0.719<0.001<0.001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也是骨科领域的常见疾病。以往针对突出物过大、脱垂或钙化的患者,通常采取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并且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数据显示,超过10%的患者需要进行第2次外科手术,而这种操作非常具有挑战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经皮穿刺针穿刺髓核取出术成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方法,它能够避免传统椎板穿刺针造成的大切口和大出血,从而减少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的风险[6-8]。

在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切口行椎体间隙的脊髓切开手术,由于其手术视野开阔、操作简便,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根受压等症状[9]。然而,在暴露过程中需要牵引硬膜囊和神经根,这可能导致神经根损伤和硬膜囊断裂,从而降低手术成功率[10]。近年来,随着脊柱内窥镜技术的进步,脊柱内窥镜下的髓核取出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采用侧后方入路进行操作,可以最低程度的损伤腰椎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手术疼痛方面占据显著优势,由此可见,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并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而且有助于术中出血量减少,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11]。原因如下:(1)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通过取出退行性病变的髓核、进行腰椎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来进行治疗。(2)手术操作并不需要将椎板切除,并未切除肌肉及韧带,保证椎体解剖学正常,维持相对平稳的生物力学,及早恢复腰椎功能[12]。(3)手术操作期间,通过射频技术对受损的纤维环进行修复,降低椎管内瘢痕及神经根粘连等发生率[3]。(4)手术操作期间,在射频技术的辅助下,可对受损的纤维环全面修复,避免对神经根造成严重损伤,避免椎管内瘢痕的产生[13]。为了减轻手术对周围软组织和肌肉的损伤,本研究建议给予患者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该技术只需咬取少量脊椎骨,可以有效保护椎体的稳定,手术中仅开放局部黄韧带,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康复[14]。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侧后路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原因如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内髓核取出手术时,可以选择局麻下进行,以减少全麻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此外,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实施操作,手术操作视野更加清楚,能够及时掌握椎间盘结构,防止损伤神经根,避免压迫神经节[15]。除此之外,在椎管内部建立手术通道,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髓核取出,避免对神经根造成严重压迫。未损伤正常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椎体的天然解剖学特征,并对椎体的生物稳定性影响较小[16-17]。与传统开放手术背后切口对比,该切口更小且精确。所以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切口感染发生率低。除此之外,手术操作期间,可减少大范围肌肉剥离,避免对肌肉造成大面积损伤,可维持相对完整的脊柱结构。而且该方法能够提供清晰的手术操作视野,操作精确,可为医生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提供便利,减小手术对血管及周围神经造成的损伤[18-19]。

综上所述,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提升,除减少手术出血量外,能够改善腰椎功能及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椎间盘腰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