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消费背景下长沙中心城区更新演进内涵取向与实践路径

2024-04-12中国建筑五局建筑设计院邹延平肖叶

中国勘察设计 2024年3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长沙消费

■ 中国建筑五局建筑设计院 邹延平 肖叶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严湘琦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罗敏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5%,城市发展已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阶段,如何利用城市存量空间来满足城市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需求,成为城市更新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相对于城市扩张时期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存量更新阶段更强调城市人群使用主体的空间诉求,特别是在当前消费文化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将更多地转向以产业升级为内容的空间演进。随着经济社会产业的迭代发展,一方面,空间作为支撑生产活动与消费的物理载体,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从物质转向精神,城市空间由于叠加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与历史人文信息,逐渐成为历史体验与文化创作的一种重要对象,进而发展出以空间为消费对象的文化消费行为。本文以文化消费为切入点,在聚焦“空间消费”的大背景下,梳理出长沙城市的文化基因特征,同时以长沙中心城区更新为研究对象,总结“基础功能补缺-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提升”的更新历程,并结合潮宗街、文和友和锦尚生鲜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分析长沙历史、市井和生活空间的文化空间更新路径,对长沙中心城区更新的实施进行回顾与思考,以期探索基于文化消费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内涵价值和实践路径。

研究背景

文化消费发展历程

文化消费(Cultural consumption)是社会学与经济学的内容,学者对文化消费空间的研究偏向于物质化和符号化的解读。而从建筑学的视角看,文化消费空间是集城市文化、历史景观、人群活动于一体,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场所。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学者一般从“空间体验”“空间开发”“空间策划”探讨城市的空间消费,主要解读人群活动、城市空间与文化消费三者的关系。张佳琪在消费语境下构建交互性空间表意图谱,空间实现从物质性消费向精神意义建构转变;黄磊从旧工业建筑商业化的视角切入,解析城市中老旧建筑空间的再开发与再创造;齐骥等在数字科技技术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进行探索,试图以新的空间消费范式引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及空间开发的模式,重构城市的物质空间与社会关系,以增强城市空间的文化消费能力。

纵观我国城市文化消费的发展历程(图1),其已经开始从 “消费文化产品” 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变: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增强市场中的文化消费产品投入,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迅速得到释放;21世纪初,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全方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公众在物质文化上的消费不断提升;2013年后,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升级,国民的文化消费彻底转向文化产品享受与文化服务体验;2015年后,人们对城市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从需求上看,群众对城市文化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注重在空间上的感知与体验,更加强调城市空间的文化建构与内涵,对城市文化消费的理解也从“消费空间”转向“空间消费”。

图1 我国城市文化消费的发展历程

文化消费的载体

从类型上看,文化消费不仅包括文化产品的物质消费,如购买文具书籍、影音工艺品等实体的物品,还包括空间使用、文化体验等精神消费,如逛美术馆、看电影、参与节庆活动、体验VR等,多种多样的消费内容促使文化消费进一步升级。近年来,随着文化产品场景化、体验化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与城市空间有融合趋势,并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要载体。放眼国内民众文化消费的内容(表1),可以看出,与空间结合的文化消费形式能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2023年上半年文化消费市场整体放开后,群众的城市空间消费参与度越来越高。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非遗+文创”的体验等文化场景持续吸引民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各种新鲜刺激的城市空间文化不断回应民众的心理期盼。随着文化消费含义的不断扩大,其向社会大众传递的信息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人们更倾向于消费城市文化空间,在城市空间中享受视觉和感官的直接冲击。

长沙城市文化基因特征与更新历程

长沙文化发展溯源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水系发达,山水相依的城市格局使长沙具备着孕育文化的先决条件。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沙层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自然景观、建筑遗存、城市空间格局等得到保留,成为长沙宝贵的物质文化瑰宝。但近代以来,在战争的荼毒与破坏下,多数建筑在战火中被摧毁,长沙传统城市格局完全被打破,物质文化呈现出破碎化、多元化的特征。然而,像民间饮食文化、传统技艺文化、湘江码头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生命力顽强,在长沙人中口耳相传,最终得到完整的保留与延续,成为了当下长沙最宝贵的财富。自然景观、建筑文化、曲艺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图2),促使长沙城市文化得以有效传播,在持续推动长沙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当代长沙文化消费的潜力。

图2 长沙地方性文化特征

长沙文化基因特征

从基因的角度上看,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相似,都具有选择性、永恒性和变异性。基因在一代代“扬弃”,又在外来因素影响下不断变异,经过历史的发展最终融合成一个整体。历史上,原楚地为南蛮之地,在中原文化和部落文化融合后才形成早期的湖湘文化,后又经过历朝历代传承,特别是受宋明理学中“中庸”思想的影响后,长沙的文化基因逐渐呈现出“求真务实”“生命力强”“勇于创新”和“开放包容”的特征。

这种优秀的文化基因源于长沙底层人民的认知实践:“务当世之务”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独立思考、格物致知的态度探索城市生活,致力于用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的方法解决问题。在目前文化消费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文化得到飞速发展,并形成了长沙特有的“传播文化”和“娱乐文化”,养育了湖南广电、搜狐湖南等著名传播媒体,助推我国文化事业的前进步伐。

长沙中心城区更新历程回顾

近年来,在湖湘文化基因影响下,长沙实现了从都城首府向中南重镇的身份转变,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改造更新也逐渐成为城市升级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沙城市更新经历了基础补缺、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三个阶段(表2),更新后的长沙在人口和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建设也从探索阶段逐步发展成熟,城市文化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有力推进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

表2 长沙城市更新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更新实践,长沙逐渐摸索了一条适合湖湘特色的城市更新道路,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在文化基因加持下,长沙开始凭借独特的创造能力和创意水平引领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长沙城市文化的实践模式

潮宗街历史景观再造

潮宗街作为长沙仅存的三条麻石铺路大街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长沙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沙深厚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潮宗街的更新改造从动态历史出发,对不同时期的建筑特征和文化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深度剖析内在的文化历史内涵,在保证街区宜居性的同时强调历史的原真性,并在长沙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艺术化改造。

潮宗街的改造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限制,街巷内不仅有青砖灰瓦的传统民居,也有现代的咖啡馆、西餐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条历史街巷中交流碰撞。在多元文化思潮影响下,潮宗街逐渐形成了具有长沙特色、富有历史底蕴、深受当代年轻人所喜爱“潮文化”。年轻人在街区中“Citywalk”,一边漫步一边感受长沙老城的历史文化氛围,探索街巷内精心设计的“小彩蛋”。以潮宗街Moonlin餐厅为例,其原为街区内一幢红砖砌体瓷砖贴面的小楼,在商业主理人委托下,建筑被改造成现代西餐厅,典雅的建筑外观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打卡探店,如今已成为宴会庆典、学术沙龙等活动的举办空间。与Moonlin餐厅不同,潮宗街景观艺术装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图3),该处原计划建设为商业建筑,但受疫情影响被迫停工,后在运营方策划下,鲜艳的脚手架与艺术海报构建了新的建筑空间。建成后,可以在此观看体育赛事,成为了人们空间消费的新场所(图4)。在“有机更新”理念的指导下,长沙传统历史风貌区逐渐由静态保护向动态更新转变,更新模式也逐渐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领、多方参与”的方向发展,以一种开放包容、自下而上的方式重塑了长沙的城市历史景观。

图3 潮宗街景观艺术装置(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4 潮宗街景观艺术装置场所活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潮宗街历史空间的更新路径

潮宗街片区有机更新于2018年正式启动,全面开启了“留、改、拆”的渐进式更新。更新过程中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商合理管控街区的产业导入与运营;运营方根据承租企业定位与发展需求进行提质升级;产权业主在街巷风貌导控下进行个性化和适应性的改造;社会民众对城市更新提出要求并实时监督;政府在更新中统筹街区环境,吸引社会参与。这种机制(图5)激发了各经营者与民众参与更新的热情,“自下而上”的更新模式在街区内逐渐蔓延,多元的文化特色与形象得到展现,街区内的产业业态和建筑风貌百花齐放,推动了长沙传统街巷空间的重构。

图5 多元主体导向的城市更新机制分析图

文和友场景媒介传播

长沙文和友最初是一家小型龙虾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一家小龙虾馆发展成17家全国直营店。在所有文和友直营店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文和友海信广场店,其位于长沙老城内部,东靠太平老街,毗邻五一商圈,西靠湘江,紧邻杜甫江阁,历史文化和消费文化十分浓郁。2017年改造升级后,文和友将餐饮文化与长沙历史文化相结合,创新性地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井文化的旧城景象还原至建筑空间当中,再现长沙旧城的历史街巷与人文氛围。如今,长沙文和友已成为代表长沙文化的另一张名片。

长沙文和友的火爆不仅是因为再现了长沙历史场景与文化氛围,媒体媒介传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娱乐文化的重要根据地,长沙“文化消费”的生长土壤极为丰富,特别是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兴起后,激发了人们记录生活与分享日常的想法和兴趣。这些社交媒体精准定位、实时投放各种信息给特定受众,“长沙文和友”“小龙虾”“缆车”“复古”“老长沙文化”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受众的手机上,横跨7层的老式砖楼、绚丽的霓虹灯和大字报、品茶喝酒的生活场景等浮现在人们眼前。这些空间文化场景猛然间将消费者的记忆拉回至上个世纪,唤醒了都市人群的城市记忆与情感认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长沙空间文化消费在新媒体传播下得到快速发展,文化、空间和产品相互融合。在网络媒体驱动下,长沙文和友更新大获成功,特别是2019年长沙文和友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后,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空间文化场景也成为大众消费时所关注的焦点。

文和友市井空间的更新路径

长沙文和友本质上是商业建筑,所有的更新行为都与商业有关,但其成功的关键是文化IP驱动和依靠新媒体传播的结果。在项目策划与方案设计前期,企业运营方通过挖掘长沙旧城的场景,依靠专业艺术的布景团队,将长沙文化植入至消费场景中;后期运营环节依托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等媒体营销的方式宣传其文化品牌、促进文和友的空间消费。政府在其建设期间只发挥导控与监督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更新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图6)。在如今各种数字化新媒体兴起的时代,打造优质文化IP,利用好互联网传播,有利于提高更新对象的文化影响力,促进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

图6 文化IP导向的城市更新机制分析图

锦尚生鲜生活文化消费

锦尚生鲜位于长沙岳麓区,在锦绣拾光园区内。该园区原为锦纶厂老旧工业厂区,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长沙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2020年改造更新后,锦绣拾光成为一个市民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的邻里交往平台,锦尚生鲜也随之成为长沙河西最大的综合农贸市场。作为长沙市前锦纶厂的一部分,锦尚生鲜拥有浓厚的工业气息与历史气息,市场内浓缩了长沙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市井文化,经过提质改造,整合了相关商业服务配套,增加了社会交往等功能,深受长沙市民的喜爱。

相比生活超市,除了低廉的价格,锦尚生鲜菜市场深受市民喜爱的原因还有它的市井气和烟火气。它诞生于长沙城市街巷,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反映着长沙市民最真实的生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生活气息。人们可以在此讨价还价、交流攀谈、散步闲逛,这在生活超市中是难以想象的。叫卖的摊贩、醒目的招牌、排满“长龙”的店铺和走走停停的阿婆大爷构成了菜市场日常生活的场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给予人们共同沟通交流的机会。近年来,菜市场还为部分摊位重新命名,布置了许多艺术装置和海报,同时还推出了“小红书打卡逛菜场”等活动,宇记香辣捆鸡、龙虎点心局、张氏秘制泡菜等店铺逐渐被“挖掘”,吸引了一批年轻人驻足消费,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通过城市更新,锦尚生鲜实现了从老旧厂房到城市综合菜市场的转变,在这里,新旧生活方式碰撞交融,市井文化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再造了长沙老城区的城市活力。

锦尚生鲜生活空间的更新路径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锦尚生鲜菜市场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停车问题、消防疏散问题、菜场空间品质问题等都成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作为国有企业资产,政府部门积极解决问题,牵头主导菜场的更新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与制度保障,并敦促国有企业推进改造实施,联合国内高校为更新提供技术指导和方案支撑,在不损害菜场经营户和社会民众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分期实施、腾笼换鸟的策略(图7),以保证菜场更新与运营同步进行。这种城市更新机制不仅有政府部门的保障,还有高校对菜场设计的把控,既能够快速解决当下菜市场的困局,又能够保证其不失市井气和烟火气。

图7 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机制分析图

长沙市中心城区更新实施的回顾与思考

在长沙城市更新实践中,我们发现,人们通常更加强调城市空间文化的厚度,更加注重城市文化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社会中,城市的文化消费出现了许多问题,并开始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文化消费的含义也逐渐变质。

避免消费符号滥用

在文化产品的形式上,商家赋予文化产品特定的符号,并将其与某些特定的含义联系起来,如爱情、友情等,通过具象的商品来吸引市民消费,以提高文化产品的价值。但因为趋利性,商家更愿意将文化产品包装成代表某种价值的文化符号。以“想你的风吹到了长沙”路牌为例,这种“网红路牌”最初体现了长沙对外地游客的温情,并吸引众多人们分享打卡,带动了长沙“网红经济”的发展。但在这种“流量密码”下,这种路牌迅速布满整个长沙,这种文化产品消费也渐渐被人们抵制和厌恶。因此,文化产品应更多传递城市文化内涵,解读文化符号内在的含义,尽量减少过于符号化的文化产品消费。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

如今,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内容选择上,人们更倾向于娱乐化的文化产品。随着娱乐化的产品内容深入到文化空间,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态度逐渐转为消极,多数只关注文化产品是否博人眼球。长沙作为新兴“不夜城”,城市空间中的一切都与娱乐相关,人们一天到晚都生活在娱乐之中。尽管这些文化消费短时期能丰富市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也能为长沙带来可观的收益,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城市与市民的发展。那些极具夸张、过度娱乐的文化内容,难以真正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部分人群的目光,但总的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丧失自我的、缺乏内在精神。

抵制庸俗低级消费

文化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并非是哗众取宠和一味跟风。但在消费主义语境下,人的消费观念深受“消费优先、物质至上”影响,在文化活动和消费选择上出现了低级庸俗化的倾向。从文化消费的角度看,由于享乐主义横行,加上利益驱使,人的消费品味在快速退化。为消除这种乱象,城市应积极采取措施,端正人们的消费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结语

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而产业运营导向的城市更新发展路径更加注重空间的消费与使用,我国也逐渐从消费文化产品向消费文化空间演进,因此关注文化消费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内涵和路径显得尤为必要。在文化消费背景下,长沙城市更新展现出了湖湘本地的文化特色,城市空间实现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有机融合。长沙市城市更新的实践经验为探索文化消费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内涵价值和实践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长沙消费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长沙之旅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TOD/城市更新
40年消费流变
我眼中的长沙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