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思维与微任务模式的融合
2024-04-12谭焱
摘 要:在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秉持项目化思维,积极推动任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力求取得更多元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从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入手,探索项目化思维与微任务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背景及思路,分析此议题的实践走向和行动举措。为此,教师要提高认知水平,秉持一体化方针与项目化思维,将微任务融入课前、课中及课后各阶段,在“以生为本”原则下推进精细化课堂教学,稳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应用技能与职业化素养,实现课程教学功能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影视动画设计;项目化思维;微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2-0120-04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对推进新时期高水平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新时期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要紧扣使命任务,提高教学创新力度,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尤其是从一体化育人的视角看,中职课堂教学工作要细分项目、有序推进,务求取得实效。具体到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主动作为,研究项目教学法的逻辑、途径以及微任务模式的具体应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思维与微任务模式融合的应用背景
(一)政策背景
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协调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为职业院校推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系列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在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时代,为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创造了良性条件。以此为依托,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更为精细、完善,突出项目化、任务化特色,达到激趣益智、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二)现实背景
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影视动画设计课程以高水平影视动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在专业学生能力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推进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工作,教师应锚定课堂教学优先的基本原则,对教学阶段和步骤进行合理切分,融入项目化思维,将微任务模式与教学进程密切交融,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帮助学生拾级而上,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掌握影视动画设计的基础技能与实操能力。
实际上,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模式本身就师出同门,在理论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都是借助对教学阶段和步骤的切分实现“精细化教学”的举措,体现了现代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向。学者杜威与克伯屈的理论可以视为项目教学的起源,尤其是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理论为项目教學奠定了基础。1918年,克伯屈在《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中明确阐述了项目教学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人们熟知的项目教学理论。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则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此可见,早期学者的研究和探索为项目化、任务式教学开辟了理论源流,而项目化思维与微任务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做中学”的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
(三)相关概念解释
项目化思维指的是将复杂的事物进行分解和分类,这样就能测出一个目标,并形成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去完成这一目标。具体到教育教学领域,项目化思维体现为教师对教学总体方向和目标的把握,并据此分解教学步骤,细化教学的行动举措。
微任务模式的概念源自微任务,而微任务是相对于宏任务而言的。微任务指的是切入口较小、目标聚焦度高、创新性突出的微型任务。相比于大型、宏观的学习任务,微任务更易操作,便于学生接受,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二、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思维与微任务模式融合的应用策略
(一)导学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以项目化思维为指导,将微任务与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通,最先体现在任务导学方面,即借助预习和自学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意识,使学生形成自学、自省、自究的良好习惯[1]。考虑到影视动画设计课程的特点,教师可借助信息化工具和相关平台预先制作并发布导学任务,以此驱动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自学,提前感知重要知识内容与学习疑难点,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突出“大课堂”要求,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设计预习、自学的微任务,凸显学生自学和预习的多元化特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影视动画设计的知识场域中,生成多维认知与感受,为课堂互动、探索、应用确立思维范式[2]。
在具体教学中,导学任务的设计和应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突出“智慧课堂”的外延效果,对混合式教学进行有效扩展,为学生自学能力和预习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持。
1.口头导学任务:教师在新授课前预先发布导学任务,为学生布置自学、预习微任务,如自主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形成基本印象;查阅相关资料,对下一节课的疑难点进行初步分析和理解等。通过口头微任务的发布,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感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线上自学任务:借助云班课、MOOC(慕课)、微信群、微课、钉钉课堂等平台预先发布自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认知、理解,提高学生多层次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和探究积极性。
3.知识评测任务:通过发布特定的知识评测任务,以问题或试题的方式为学生确立导学目标,提高其预习和自学的效率。如在教学“三维动画建模”前,教师可预先发布评测任务:(1)建模的基本要求;(2)三维动画建模的步骤和方法;(3)三维动画建模的应用场景。通过微任务引导,学生能针对性地开展自学与研究,为课堂学习创造条件。
4.互动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互动与研究,针对疑难点进行预先分析、研讨,为课堂学习中的深入探究打好基础。如在开展“二维影视动画角色设定”教学前,教师可发布互动任务,让学生自主结队(2—3人为宜),搜索相关素材,尝试设定二维影视动画简单角色,为课堂实操确立规范,形成认知准备。
总体来说,影视动画设计的课堂教学准备十分重要,教师可从导向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入手,突出项目化思维的导引价值,借助不同形式、不同指向性的微任务为学生创造自学和预习契机,促进学生自省意识的萌发,为课堂教学夯实基础。
(二)课堂任务牵引:逐层落实课堂教学计划
在推进影视动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透彻分析学情,围绕项目化思维要求设计递进式教学举措,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尤其是课堂微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其核心标志是任务与知识要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融汇,以此帮助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并掌握应用技能[3]。基于此,教师要从影视动画设计的课程特性入手,设计层次性的课堂学习微任务,让学生能够借助分组合作、互动探索、课堂竞赛、交叉评价等方式,扎实掌握知识要点与疑难点,在完成任务、攻克疑难、提升技能的过程中提升影视动画设计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固化能力的行动自觉。对教师来说,微任务的设置等于为课堂教学树立了行动坐标,能够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计划,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中“形状蒙版”的设计和应用方法历来受到教师重视,尤其是在AE影视后期特效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形状蒙版的创建和设置方法,该方法对学生运用AE软件开展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具有显著作用。据此,教师可从项目化教学入手,打造微任务课堂模式:
第一,教师对知识要点进行梳理。(1)理解并掌握形状遮罩(蒙版)的创建方法;(2)对形状蒙版属性的参数有一定了解并学会设置方法;(3)通过微任务引导,掌握蒙版路径关键帧的动画设置方法和技巧。
第二,设计适宜本课的课堂微任务。(1)通过多媒体演示,发布课堂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微任务为引导,自主创建形状遮罩,同时掌握遮罩属性的设置方法;(2)发布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学会形状蒙版技巧并熟练掌握蒙版路径关键帧的设置方法,同时可以生成图片渐显的动画;(3)开展小组讨论与互动,总结并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法。
第三,借助课堂微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勤观察、多思考、善动脑和肯动手的良好习惯。
第四,在微任务牵引下,本课的课堂教学重点为:各种性质的遮罩(蒙版)的创建及属性设置方法,运用蒙版路径的关键帧设置动画效果。尤其是运用蒙版路径的关键帧设置动画效果是教学的难点,要求学生先自主探索、尝试,然后在分组合作中進行互动互鉴,逐步熟练掌握关键帧设置动画效果的技巧。
总之,在“形状蒙版”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渐进式的课堂微任务,实现对本节知识内容的切分,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索、实操与互动,进而扎实掌握知识技能,丰富操作认知。可以看出,通过任务式的设计与项目化思维的驱动,学生可以逐层深入、拾级而上,稳步提升影视动画设计能力,这无疑凸显了项目化思维与任务式模式的多元应用价值与优势。
(三)诊断任务嵌入:增强师生优化改进能力
教师在开展影视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时,以项目化思维指导教学,就是要落实微任务要求,对课堂教学步骤进行切分,实现精细化指导,确保学生扎实掌握知识与能力。教师要把握教学进度,科学分析学情,将全过程控制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尤其是突出教学诊断与有效反馈的功能,实现教学的逻辑闭环[4]。以项目化思维为起点,教师要在影视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适时设计诊断性微任务,对教学进程、任务教学状况、学生理解水平与知识接收能力、教学技法等进行合理评价与诊断,帮助师生感知差距、明晰问题,在教与学的双向诊断中找准优化路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步骤和方法。
如表1所示,在课堂教学中将诊断任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要突出“随堂评价,动态诊断,及时反馈”的教学要求,从而对教与学进行双向评测,以此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可以看到,诊断任务的三个指标分别为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实施情况和教学行为及策略,教师与学生同步参与教学诊断,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缺失内容进行思考、归纳和反馈,以此改进影视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完整度。
如在“C4D软件三维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进阶式微任务,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亲手制作三维影视动画,并进行全程观察与记录,同时,预留时间开展教学诊断和反馈,进而增强学生的“回头看”意识,巩固学习成果。又如在创建模型与搜集影视动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考查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为后续的任务诊断提供依据;在模型的尺寸修改、背景颜色、帧数等选项设置过程中,教师可留心观察,对学生操作步骤和技法进行记录;在使用C4D软件的对称工具、桥接工具、线性切割工具等疑难点操作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让学生快速掌握重要的操作技巧。
在C4D软件的三维建模完成后,教师可预留15分钟时间进行教学评价和诊断。尤其是在效果优化阶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使用不同的纹理、光线和照明等技巧来获得更加逼真的模型效果,同时利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来获得更多的建模效果。之后,师生从制作步骤设计、制作方法运用、教师指导情况等指标入手,对制作全过程的教与学情况进行诊断、评估。最后师生随堂开展互动,总结制作得失,提炼简洁明快的制作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实用的设计和制作技巧。
(四)课后任务渗透:塑造学生知识迁移技能
如果将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要秉持一体化思维,加强系统管理和控制,尤其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从课后微任务的设计入手,围绕影视动画设计的知识要求,设置研究任务、实践应用任务等,引导学生通过微任务验证所学知识,提升知识的融会贯通水平。从本质上看,课后微任务的设计和渗透,体现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迁移的现实要求,对影视动画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机外溢具有突出作用[5]。
例如,在影视动画设计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发布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围绕“主旋律下的新风尚”进行课外影视动画的素材搜集与作品制作。为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预设以下任务。
1.主旋律影视作品素材搜集整理。以课堂学习为载体,适度延展影视动画设计环节,让学生搜集、整合近年来引发社会关注的影视动画作品素材,为作品制作奠定基础。如《战狼》《红海行动》《长津湖》《革命者》等优秀主旋律作品都可以作为影视动画设计的素材,为学生课外进行探索、实操提供依托。
2.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主题动画设计。要求学生围绕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素材搜集和利用,尝试制作二维或三维的影视动画作品,比如《长津湖》影视动画片段、三维《战狼》动画模拟等。通过将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磨炼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技能迁移,掌握影视动画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主旋律影视动画设计技法创新。要求学生从近年来大红大热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入手,对影视动画设计的技法、步骤、得失进行回溯和总结,归纳个人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不足,提炼出可改进的要点,为后续的课堂学习与实操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借助课后项目化思维与微任务的渗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外的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不仅能够充分验证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在实操中感知影视动画设计、制作的疑难点,有利于形成职业化认识,稳步提升应用能力,掌握项目化及任务式的实操技巧。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中职影视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开展一体化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个体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关注,把学生项目化思维的塑造与应用技能的培养列为教学重点。尤其是通过微任务的设计和应用,教师应从影视动画设计课程特点入手,对教学步骤和环节进行有效切分,从而达到一体推进、系统管控的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借助课前导学任务、课中学习任务与课后拓展任务的融汇,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影视动画设计素质的稳步提升,为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应用技能提供支持。此外,以项目化思维和微任务为牵引,影视动画设计课堂教学能够不断展现个性化特质,为专业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瑞娟.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探索现代[J].职业教育,2019(11):86-87.
[2]蔡杨柳.中职学校影视动画教学分析[J].读与写,2021(26):19-20.
[3]丁艳珊.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职课堂教学:以中职AE影视后期制作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11):43-45.
[4]修晓琪.新时代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究[J].科技风,2020(8):88.
[5]刘远君.試论影视动画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0(8):150.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任务、项目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影视动画设计课程为例”(GXZZJG2021B082)、广西名师工作坊“谭焱职教信息化工作坊”成员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