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推动人才振兴对策研究

2024-04-12陈光

新西部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才

陈光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只有“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乡村才能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做出重要部署。当前,人才资源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短缺、能力不强、培训精准度不足、引留困难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细化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二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引留机制,四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及“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要求“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

人才资源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人才资源引领乡村振兴的系統集成。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只有“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乡村才能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应着力贯彻落实与乡村振兴事业相配套的人才引进、人才利用、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激励等政策,为进一步确保人才留得住,着力为人才提供科研资金、编制薪金、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支持措施。激发各级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人才引进来、留得住、沉下去的显著效果。

人才资源整合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乡村振兴形成城乡、区域、校地等人才资源集聚,将企业、返乡人员、涉农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农民等在乡村振兴的旗帜之下汇聚起来,开展分工合作,发挥各负其责、群策群力的集聚效应,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带领帮助支持农民发展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和家庭经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人才资源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挖掘、整合、利用乡村振兴人才资源,把城市人才引进来,带来理念、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把本土人才用起来,发挥其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作用;把专业人才利用好,利用创业平台和政策,提供创业基金,并制定考核评定鼓励奖励机制,激发服务“三农”的热情。形成各类型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新局面,不断增强农业的聚人才、引人才、留人才活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天地。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全国各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多地已发布有关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人才短缺、技能不高。主要表现在高素质农民新生力量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能力不高,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带动力不强,电商人才网络营销和实操能力不够等。

二是人才培训精准度不足。部分地区农民技能培训流于形式,凭经验认定培训需求,培训模式以课堂授课为主,脱离农民实际需要,低水平重复培训较多,严重影响培训质量,挫伤农民学习积极性。

三是人才引留困难。不少地区人才招引优惠政策单一,未能涵盖小微企业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缺乏更为细化的引才留才政策,加之县级财政薄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欠佳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乡村人才难以引进、难以留住。

乡村人才振兴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从发展来看,内生动力不足,年轻的劳动者偏少。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乡村振兴人才严重不足。

二是从村级组织来看,村级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制约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从能力水平来看,“三农”工作队伍层次不齐,难以应对市场经济挑战,在培训农民、产业发展、引领科技兴农、推动村集体经济方面视野不够、能力不足、方法创新不够。

四是从人才使用来看,人才引进了,留不住;留住了,不安心;安心留的,体制机制掣肘较多。尽管一些县制定了“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才激励政策,但是具体待遇、职称、教育、医保、交通补助、孩子上学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仍然不畅,未解决好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导致人才外流。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

围绕中央战略部署,根据各省(区、市)有关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县级政府部门对标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摸清本地乡村人才现状基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研究制定符合本地特征的乡村人才振兴实施细则,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定期评估本地乡村人才供求总量和结构,细分乡村人才供求缺口领域,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和需求目录。

(二)加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是加强乡村治理人才培养。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坚持落实并衔接好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

二是加强乡村规划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先行引领作用,遴选一支具有专业规划背景的乡村规划师队伍,参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力争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熟悉村庄规划的本土人才。

三是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壮大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载体及师资、标准、认证体系,促进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培育乡村艺术家。

四是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和科教人才培养。重视政策法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力量下沉,加快培育乡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乡村振兴经营管理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实经营管理团队。加大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乡村教师培养力度,确保乡村教师专业培训、职称认定等工作落实到位。

(三)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引留机制

一是鼓励各地以重大农业科技项目为引领,布局建设农业试验基地,推动农业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和集聚,大力支持涉农科研成果在乡村就地转化。

二是加强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助农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人才引进或兼职顾问机制,确保各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三是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参与“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回村工程”等项目,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进一步强化选调生选拔与培养,鼓励各地多渠道招录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为在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合理的晋升机制,鼓励其扎根乡村振兴事业。

四是主动宣传表彰对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代表,积极培养塑造“新农人”典型人物,吸引城市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

(四)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政府服务乡村振兴人才部门联动,落实专人专项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简化户籍、社保、组织与人事关系调动等办事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积极为乡村振兴人才提供成果转化、财税补贴、融资对接、项目申报、职称申报等政策咨询及办理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激励机制,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提高人才归属感。

三是建立返乡就业、创业人才联络机制,将返乡就业、创业人才纳入专门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服务,运用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人才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具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建设力度,優化乡村公共资源配置,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2]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载《人民日报》,2018-09-23。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4]刘寒雁:《乡村振兴事业呼唤更多青年人才》,载《人民日报》,2022-06-10。

[5] 张英:《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载《陕西日报》,2024-01-27。

[6]张珊:《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载《联合日报》,2023-04-12。

[7]刘晓红:《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216-224页。

[8]李慧玲:《探索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载《现代化农业》,2023(4):79-81页。

作者简介

陈 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毛遂自荐
“三高人才”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