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现状、困境与突破
2024-04-12李健陈诚夏梦
李健 陈诚 夏梦
摘 要: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现状,可通过文献研究法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发现其存在课程思政主体缺位、思政资源挖掘不深、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为此,学校应通过“示范引领、机制促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统筹规划、共享共建”完成思政资源建设,通过“多方联动、德才兼顾”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从而实现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关键词:“大思政课”;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2-0044-04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要求:“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这一要求彰显了课程思政育人对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力推行课程思政育人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途径。另外,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社科〔2022〕3号)指出,当前课程思政存在着“硬融入”“表面化”等诸多问题。“大思政课”应遵循思政课的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其内在要求,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运用现实社会生活素材丰富思政课内涵,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和实践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1]。笔者通过研究文献、结合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对目前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和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构建有效的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一、“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现状
笔者基于CNKI数据库,以“课程思政+药学”为主题词检索到的论文共计439篇,发文年度最早为2018年,发文量呈显著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其中,以“药学专业”作为主题的发文量仅有37篇,占总发文量的8.43%,这表明虽然目前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备受瞩目,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
育人模式即通常所说的人才培养模式[2]。在育人模式诸多构成要素中,笔者选取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等要素作为研究维度,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的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现状研究。
(一)培养目标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专业课程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通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将爱国主义、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科学精神等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3],形成人才培养的基础素质目标。除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同向同行”[4],药学类专业课程教学还将“药物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合理用药”“安全、健康、环境”等药学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目标[5],结合传统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形成了适用于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育人“三维目标”。
(二)师资队伍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6],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因此,教师是促进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现阶段,提升药学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专业课教师应主动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7],学校应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认识。二是注重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技能。通过派遣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高级研修班[8],以及针对专业特色开展集体思政教学研讨的活动[9],整体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技能。三是构建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将专业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与教学效果作为考核定级的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研究课程思政建设重难点和前瞻性问题,加大对专业课教师的激励力度。
(三)资源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是解决思政育人资源匮乏和促进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保障[10],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集中在思政元素挖掘上,主要通过问题、情感、生活、实践与明理等五个维度,挖掘与药学专业特色相关的思政元素,其呈現形式主要有文献、图书、视频、音频、照片等。总体上看,思政资源建设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也存在泛而不专、千篇一律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在开展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为避免生搬硬套、模式僵化、重复或机械等问题,教师需结合课程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现阶段思政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延伸到课堂外、教师进行言传身教等。在开展思政教学时,为达到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要将课程知识体系和思政育人目标相结合,以核心知识点作为思政切入点,灵活运用比较法、案例法、翻转课堂、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同时,采用产教融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榜样传递职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五)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判断课程思政育人实施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持续改进的有效保障。当前,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及侧重点各有不同。我们可以从学生对思政教学的认可程度、学生技能规范提升程度,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等方面开展考核评价;也可以采用模块化计算方法,从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汇报、课后作业、教学讨论等)、总结性考核(包括学生个人感悟报告和问卷调查)两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一定比例加权赋分,将计算考核的最终分值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结果。从总体上看,课程思政育人考核评价以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作为主要评价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评价内容,同时增加过程性考核评价的比重,考核评价由传统的总结性考核为主转变为过程性与总结性兼顾。
二、“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现实困境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中职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育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当前研究情况,部分中职学校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建设还存在如下不足。
(一)课程思政主体缺位,保障机制尚不完善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的第一主体,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成效。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思政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属于德育课教师的任务,而开展课程思政不仅会增加专业课教学工作量,还会破坏专业课的正常教学,由此产生犹豫、排斥的心理,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缓慢。二是缺乏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由于专业课教师多为专业类学历背景,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无法较好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导致专业课程教学难以融入价值引领与精神塑造与思政内容。三是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不高。由于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不完善,缺少关于是否实施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好坏的规范,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探究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二)思政教学资源挖掘不深,缺乏系统规划
思政教学资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和前提,思政教学资源的质量甚至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深度、广度和丰富程度。现阶段,中职学校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思政教学资源挖掘不深,二是缺乏宏观系统规划。教师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大多表现为个人主观认定某些品质、精神、素养等思政元素为学生所需,然后通过编制案例、寻找视频资料等方式,将这些思政元素生硬地融入课程教学,往往忽视了课程特色、岗位特点、学生所需等因素。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相似,教师采用的案例、视频等思政资源大同小异,导致课程思政资源重复出现,不但不能加深学生的情感共鸣,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导致课程思政效果微乎其微。
(三)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考核结果价值不高
相较于传统考核评价,现阶段的考核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也兼顾过程性评价,且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种“过程”与“总结”兼顾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育人模式在考核评价方面的重大突破。但笔者在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过程中发现,生搬硬套“过程”与“总结”兼顾的考核评价体系会导致考核评价片面化,评价结果缺乏说服力。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与一般育人模式的区别在于,后者注重培养知识技能合格的学生,而前者注重知识技能培养及优良品质的塑造,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因此,针对培养“德”的成效考核评价是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中关于培养学生“才”方面的考核评价已相对完善,但关于培养学生“德”方面的考核评价还有所欠缺,这也是在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三、“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突破
(一)优化师资结构,突出示范引领,完善保障机制
构建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师资队伍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组成,为此,中职学校应以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学习。如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课程,邀请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名专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以特聘、兼职教师的形式授课,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政策文件解读、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等,以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了解和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以示范引领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如与区内外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有显著成效的学校和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帮扶制度,通过专题讲座、指导备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带动专业课教师提升课程思政实施能力,从而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成效。三是要完善课程思政相关的奖惩机制,以提升课程思政实施动力。如将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纳入教学评价、评优评先考核中,评选课程思政育人先进个人;在申报各级课题、成果、奖项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课程思政育人先进个人,由此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动力。
(二)强化统筹规划,搭建在线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在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过程中,药学类专业课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政资源建设。一是要统筹规划。学校要组建课程思政育人规划小组,制定具备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如将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总体目标设置为“塑造学生崇尚质量的品质,树立学生守护健康、服务人民的意识,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品质和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与技艺的责任”等。明确总体目标之后,再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专业课程中,如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课程思政目标包括“树立守护健康、服务人民的意识”;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思政目标包括“培养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与技艺的责任”等。由此,药学专业类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得以协调统一,不再是一盤散沙。二是要共建共享。学校要建立统一的课程思政资源在线共建共享平台,以课程思政目标为纲、以资源呈现形式为目,而承担课程思政目标的专业课程如药学类专业课程主要负责相应纲目内容的建设任务,其他专业课程需协同完成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学校可通过学习通、职教云等在线教学平台,建立统一的课程思政资源在线共建共享平台,以课程思政目标“崇尚质量”“守护健康、服务人民”“传承创新”等为纲要,下设以资源呈现形式命名的视频、录音、报纸、图片等目录。其中,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承担“传承创新”思政纲目主要建设任务;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课程承担“守护健康、服务人民”思政纲目的主要建设任务。依此设置各级思政纲目主要建设任务,其他课程协同完成相应思政资源的建设等。
(三)多方联动考核,全程全面评价,注重德才兼顾
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考核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建立“校、企、生”互联互通考核评价机制。“校”即学校各专业课程教师;“企”即企业带教老师;“生”即在校学习期间或企业实践期间同一小组的其他学生。专业课程教师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企业带教老师协同帮助制定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由专业课程教师与小组同伴承担考核评价任务,在企业实践期间则主要由企业带教老师与小组同伴共同完成考核评价。每一次考核评价结束,由专业课程教师与企业带教老师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教师评分与学生评分按比例核算作为本次学习任务考核评价结果。专业课程教师与企业带教老师再按照不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职业岗位重要程度等加权赋分,将最终的分值作为课程思政育人考核评价的结果。
二是考核评价要德才兼顾。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质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育人的每个教学任务考核评价可以从德与才两个方面、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权赋分。“德”主要是思政实施成效,包括思政践行情况(过程性考核)与思政感悟报告(总结性考核)两个方面;“才”主要是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包括课堂考勤、讨论、课后作业等过程性考核与期末测试、实训考核等总结性考核。其中,思政践行情况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或企业实践中对思政目标的践行情况,如树立服务顾客的理念方面,考查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是否主动为顾客服务,是否提供细致周到的药学服务等。思政感悟报告是指学生对课堂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认识情况和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药学职业岗位职责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结合学生撰写的药学职业岗位职责认知报告,了解学生对职业岗位职责的认知情况等。
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培养有利于国家和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有用人才。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中职学校要结合学校发展、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等方面剖析育人目标,大力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实施能力,通过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思政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和启发学生结合实践升华思政感悟,让课程思政更有成效;采用多方联动、德才兼顾的考核评价方式,突显“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评价思维,同时紧扣育人目标,为构建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董雅华.善用“大思政课”促进教育资源转化:意涵、问题与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4):19-24.
[2]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1):86-87.
[3]李硕,李成义,杨秀娟,等.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15-118.
[4]方文清,包有或.中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55-60.
[5]周惠燕,计竹娃,李卫宏,等.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20):70-75.
[6]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7]杨宁辉,杨瑞芳,睢超霞,等.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501-503.
[8]贺冬秀,喻翠云,雷小勇,等.探索药学专业课程思政 深化“三全育人”[J].卫生职业教育,2022(1):22-24.
[9]冯健,翁涛,李红梅.“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14):14-16.
[10]刘艳艳,顾润国.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2):64-6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3A022)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