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4-04-12武宏科王红刘幸海

化工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讲授课前预习课堂教学

武宏科,王红,刘幸海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0 引言

在新工科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已成大势所趋,也是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4]的需要。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基础理论对现代化学化工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5-8]。一是有机化学本身存在知识点繁多、反应式复杂、反应机理晦涩难懂等特点;二是现在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主要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的模式,容易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师生互动少、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将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和比较教学等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模式,辅以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还是学生的参与度、认可度和支持度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1 有机化学教学现状

1.1 化学基础薄弱

浙江工业大学大化类院系包括“6+1”学院都要开设及对应的实验课程,由于浙江省新高考选科模式的推广,有部分进入大化类学院的学生高考选考并没有选化学这门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会考结束后,就与化学作别,高考前没有再进行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第一学期48 课时,第二学期32 课时) 完成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的赵温涛等编著的《有机化学》 (第六版)教材的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所以,为了克服教学的难点,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导致后期时间比较紧张。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则会导致那些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一知半解,造成“夹生饭”。而有机化学的学习从上册和下册各章节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如果前期的有机化学基础不够扎实,那么后期的章节学起来就更加吃力,纯粹靠简单记忆、死记硬背和题海大战根本无法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1.2 各专业特点迥异,对教学需求不同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大类基础必修课课程,涉及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工程、药物制剂、背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诸多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对有机化学课程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提出专业更高的要求。诸如,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侧重合成、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侧重糖和氨基酸、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侧重聚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侧重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应用、应用化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侧重有机分析等[9-12]。如果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未考虑实际情况,千篇一律、无差别化授课,势必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3 前沿学科内容融入太少

受有机化学课程自身特点影响,加之课时有限,教师只能按照正常的授课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无暇顾及有机化学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不能实现前沿学科领域的交叉学习。在课堂以有机化合物命名和官能团为主线,通过有机结构及原子结构理论揭示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学习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之间转化及规律,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思维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掌握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解决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后续专业学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3-15]。与此同时,有机化学发展迅速。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着重讲解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如果借助现代化的信息载体,让学生了解、关注该领域的前沿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课程内容,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模块化教育,设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路线。通过前沿介绍、难点讲解、结合专业、融入科研和知识拓展等形式的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为辅,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各种教学平台,打造师生互通式教学模式。思考审视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问题,通过教学评价等反馈学生课堂效果,建立一种“新工科”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工程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解决目前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更多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人才培养要求,针对培养目标要求,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教学上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巩固。构建学习通、腾讯、微信、钉钉等各种在线教学平台,通过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多元评价、及时检查等环节完成课前预习环节;利用启发性、直观性、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通过前景回顾、新课引入、知识讲解、师生互动、问题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讲授环节;以作业讲评、组织讨论、在线解答、习题训练和定期复习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后巩固。在学生充分预习后,有备而来,在课堂上就能对讲授内容进行很好地吸收,积极参与讨论,达到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对立统一。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项目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PBL)、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法的优点集合,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16-17]。从如何教到如何学?从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巩固到教学评价,形成了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性的变革。它既非纯粹“以教师为中心”,也非纯粹“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使高校的“教”与“学”真正成为一个双向互动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1 课前强化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学习是学生在上课之前自觉地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和学习能力,对新知识主动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求知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建,学习者是主动获取知识,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进行结合。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使之能够独立地、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同时,“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强调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上,课前学习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形式,一个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于课前预习的范围,可以是一整章或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有机化学概念、有机反应或者某一段内容。通过教学平台,提前布置课前预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前对新课进行探索,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主运用知识、归纳总结相关知识内容。利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及时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习品质与学会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进行新旧知识整合,并形成有机化学知识网络体系,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参与的主动状态;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2.2 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育人的主渠道。在课堂讲授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创设必要的情境,将语言表达与情境、表情、动作相结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在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提供课内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背景中进行实践体验,挖掘科研潜力,培养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讲授的艺术与驾驭能力,发挥和挖掘讲授法的传统优势与功能,引入新的讲授方法和模式,通过直接讲述、诱导启发、交流讨论等形式,避免教师单一化讲解,丰富讲授内容,改革讲授方法,使其焕发新的能量。

在有机化学教学课堂中,通过前景回顾、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师生互动、问题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的课堂讲授模式。既能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的功能,又能通过新颖、生动的形式引入新知识,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查缺补漏,有助于进行新旧知识整合,防止遗漏,让学生慢慢学会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课堂讲授不只是教师的事情,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作为课堂讲授的主体,要根据“新工科”背景下的有机化学需求,通过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便于新的知识教学工作展开。前景回顾,既能帮助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又能帮助学生加强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掌握,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便于新的知识教学开展。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这样学生就会顺其自然地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知识讲解,逐层深入地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制法、物理性质、波谱性质、化学性质一一展开讲解,强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分析讲解,理解该类化合物的反应,掌握反应机理,避免死记硬背,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师生互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使有机分子的结构和空间形状形象化和直观化,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交互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慢慢学会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问题交流,围绕课程内容就所提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控制问题的难易,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分组讨论是课堂讲授的最终环节,既是前面几个环节学习的检验和反馈,也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互学习的一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掌握课堂知识的内容。在这个环节学生是知识的交流者,就教师布置的讨论题目,通过分组讨论、课堂交流,阐述自己观点,总结归纳,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从而真正掌握课堂相关的内容。

2.3 课后巩固复习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过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国际交流竞争的能力等。课后巩固,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毋庸置疑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后讲评、习题训练,教学平台的在线解答,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的讨论并定期复习。行之有效的课后巩固,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巩固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遗忘,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对教师而言,通过作业,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难点、重点的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加深对其理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个别有问题的或者有难度的学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如腾讯、微信、学习通等,在线解答学生的困惑,防止形成知识漏洞,为后面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发现学生在所学知识上理解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在讨论中解惑,进一步讲解,加深印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有机化学的章节设置环环相扣,所以定期复习特别是一个章节学完之后非常必要。通过定期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本章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体系构架进行梳理,让学生熟悉本章的教学大纲,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3 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进行修订,通过布置任务、及时检查、在线答疑以及多元评价等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及归纳总结的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前景回顾、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师生互动、问题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的课堂讲授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作业讲评、习题训练、在线解答、组织讨论、定期复习等形式的课后巩固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深化教学过程,使学生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从“机械记忆”到“兴趣学习”的转换。这种新的模式,让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成为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讲授课前预习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做好课前预习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