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2024-04-11卢贵慧
□文/卢贵慧 龙 艳
(六盘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贵州·六盘水)
[提要] 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涵盖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社会发展4 个一级指标的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 模型测度2012~2021 年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结果显示: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呈现“ S”型上升趋势,有阶段性波动特征,后期增速较为缓慢且略有下降。循环发展较为理想,是促进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动力;绿色发展不稳定、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和低碳发展水平较低是阻碍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为促进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出建议。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规划;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但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仍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亟待建立一个准确高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统计测量模型,为评估进展和优化路径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为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经济形态。国外机构和研究人员比较重视的是绿色增长或绿色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1)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经济活动中的环境和资源生产率、生活环境质量因素、政策响应机制和经济机会等作为一级指标进行研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12)在资源效率、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基础框架上制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而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对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等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方面是从绿色增长或发展的总体状况、潜力和政策响应体制机制等综合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绿色增长成效有关。低碳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一是选取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不同领域与低碳化相关的指标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基于驱动因素、实际状态和国家响应模型,将碳生产力、人均碳排放水平、非化石能源占比等减少碳排放相关的指标与对应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建立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支持低碳发展的科技条件相关的指标框架纳入相关碳排放绩效指标,进一步完善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被界定为一种以减量(Reducing)、复用(Reusing)、循环(Recycling)为核心原则(3R 原则)的经济模式,学术界根据循环经济内涵特征对其评价体系做了大量研究。
本文在前人构建的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等4 个一级指标的框架基础上,结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内涵特征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资源现状,构建测度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 模型对其展开实证研究。
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借鉴部分学者构建的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等4 个一级指标的逻辑框架,立足贵州省实际发展情况和资源特色,根据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筛选出22 个相应的二级指标,构建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表1)
表1 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二、熵权-TOPSIS 测度模型
熵权-TOPSIS 法是客观赋权法熵权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即TOPSIS 法的组合运用。首先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然后采用TOPSIS 方法得到各评价指标加权后的正负理想解,实现各个指标值与理想值的对比。该方法具有展示各个指标评价结果和整个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的优点。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公式(1)中,xjt(j=1,2,…,m;t=1,2,…,n)是t 年度第j 个指标观察值,yjt是t 年度标准化后的第j 个指标观察值。
步骤2:计算第j 个指标的信息熵ej。先求出第j 个指标概率分布:
其中,t(t=1,2,…,n)为时间序列的长度,则第j 个指标的信息熵ej为:
步骤3:计算第j 个指标的权重ωj:
步骤4:构建指标的规范化加权矩阵:
步骤5:确定最优解S+t和最劣解S-t:
步骤6:计算加权指标观测值rjt与S+t及S-t的欧氏距离:
步骤7:计算贴近度Qt:
Qt为t 年度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得分,Qt越大,表明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越好。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2021 年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贵州省统计年鉴》以及贵州省各类统计公报,省级碳排放数据来源于CEADs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对于缺失统计值的各项指标,采用相似指标替代、线性回归法估算和插值法进行补齐。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统计软件R4.1.1,根据熵权法的计算步骤,即公式(1)~公式(2),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如表1 所示。将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求和得到一级指标权重,如表2 所示。(表2)
表2 一级指标权重结果一览表
影响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的测度指标顺序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各二级指标权重均在20%以上,说明各子系统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贡献相对较为均衡,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需要各方面协同推进,进一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综合水平分析。基于标准化后的数据和计算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 法,即公式(3)~公式(6),在统计软件R4.1.1 中编程计算2012~2021 年贵州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各子系统建设水平和综合指数,结果如表3 所示。再将表3中指数结果绘成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趋势图,如图1 所示。(表3、图1)
图1 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趋势图
表3 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指数一览表
1、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分析。总体上看,2012~2021 年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呈现“ S”型上升趋势,有阶段性波动特征,后期增速较为缓慢且略微下降。分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从2012 年的0.294 缓慢增长至2015 年的0.343;第二阶段从2015 年的0.343 增长至2019 年的0.687,年均提高了0.086,表明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在2015 年至2019 年间有较大的提升;第三阶段中2021 年相对2019 年来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综合指数下降了0.034。
2、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子系统评价分析。经济社会基础水平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呈现出“ S”型变化趋势,在2013~2020 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的增大和R&D 经费投入的增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但贵州省整体经济社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人均GDP 水平较低,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增高,2021 年贵州省人均GDP 为7,875 美元,整体低于世界银行高收入水平标准40.36%,失业率达到了4.45%。
绿色发展不稳定,绿色发展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区域森林覆盖率在2012~2021 年分别从25.06%、47%上升至40.08%、62.1%,促进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反复波动且在2021 年高达0.74,加之人均水资源量的减少等,都严重阻碍了绿色发展。
低碳发展指数整体上呈现持续稳定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较低,说明低碳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2012~2021 年碳生产力持续上升,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进步,人均能耗水平在这10 年间持续下降,人均碳排放增速放缓,但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减少和节能环保支出支出降低,说明生产生活方式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
循环发展指数的波动幅度较大,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在四个发展维度中发展水平最高,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动力。2016~2021 年循环发展指数增长迅猛,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8.01%降到4.27%,说明能源转型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从4,529.77 万吨增加到7,828.37 万吨,说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得到明显提高。但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持续大于1,说明碳排放量速度大于GDP 的增长速度;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要加大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熵权-TOPSIS 法测度了2012~2021 年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呈现“ S”型上升趋势,有阶段性波动特征,后期增速较为缓慢且略微下降。循环发展较为理想,是促进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动力;经济社会基础水平薄弱、低碳发展水平较低和绿色发展不稳定是阻碍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飞跃,但发展的层次和质量仍旧处于较低水平。为促进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持续推进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政府加大力度对R&D 经费的投入,促进开发新技术、新能源,以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以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向绿色低碳循环转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促使节能减排系统更完善。二是深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目前,居民仍以牺牲能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并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不利于贵州省长远发展,应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广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