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法的应用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2024-04-11武金燕
文| 武金燕
变式教学法指的是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转化的一种方法,在转化的过程中需分析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有效锻炼,使学生明确数学概念,加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解答变式题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相关知识进行深度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点和原则
(一)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点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变式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细致剖析问题,再建构变式题组,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该部分知识。在开展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精细化拆分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两点:一是从问题中提炼出必要条件,做好标注;二是梳理解题思路和处理目标,明确问题的答案。教师应以数学概念、图形为着手点展开变式训练,根据原题适当调整条件和结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理解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具有变通性特征的数学思维模型,促使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二)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的原则
一是启迪思维原则。在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转化思维,根据具体数学问题合理变式,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需要遵循启迪思维原则,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从不同侧面对问题展开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二是暴露过程原则。学生只有明确解答问题的思维流程才能真正解决数学问题,这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故而,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遵循“暴露过程原则”,将思考问题时的数学思维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推理过程,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的推导方法,再由教师根据数学题目进行变式,为学生提供新思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三是探索创新原则。在变式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探索创新原则,以新颖的方法和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其思维和心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才能以全局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概念作为切入点,巩固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涉及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关乎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数学概念是解答数学问题、推论和论证数学命题的必备条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探究数学概念的本质,以多角度的变式方法对数学概念进行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参与到探索概念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同时,变式教学法能让学生深度理解不同概念的独特属性,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以多样化的形式改变部分条件,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类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掌握具体的数学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也是学习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前提,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中应用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概念。①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x1)。②写出方程x2+3x-2=0,-2x2-5x+3=0 的常数项、一次项系数以及二次项系数。③将方程式3x2+1=6x,x(x+5)=5x-10,4x2+5x=81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这些方程的常数项、一次项系数以及二次项系数。
学生在完成变式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常数项、一次项系数以及二次项系数的相关概念进行巩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奠定基础。
(二)以数学题目为核心,把控变式方向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的学习成果。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出发,通过剖析数学题目来明确正确的变式方向。初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变式联系新旧知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数学题目,通过深入分析题目推动其对基础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变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有很多解法,这也是学生串联知识时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原题,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方法进行合理变式,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原题为:证明代数x2-6x+19 式恒大于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四个解法中的配方法求解,再通过变式将该方程转化成含参方程,让学生在解答带有参数的一般化方程的同时总结解法。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该方程转变为几个类型的特殊一元二次方程,梳理学过的解法。
从以上案例中可知,掌握基础知识并剖析原题是进行变式的前提,教师在进行变式教学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此题能帮助学生为后续的变式做准备,通过转化平方的形式使用配方法对方程进行配方,使学生对配方法进行学习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式。
(三)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合理设计变式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变式活动时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应注重合理设计变式,引导学生在变式过程中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需要让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看清问题的本质,将特殊规律转变为一般性结论,掌握合理进行变式的方法。
如原题为:已知kx2-3x+1=0,求出k 的取值范围。针对此类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具体数据过渡到含参方程。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含参,因此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若教师没有进行合理变式,会影响学生对前提条件的判断,不利于学生开展分类讨论。因此,教师应把握变式中的固定条件,引导学生对含参方程进行合理变式,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该问题可以变式为:x2+5x-k=0。①已知方程存在两个相等实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②已知方程存在两个不等实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③已知方程不存在实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④已知方程存在实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之后教师可以将x2+5x-k=0 变式为kx2-3x+1=0,让学生再次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法占据重要地位,但只有合理设计变式才能让学生从条件中提取关键信息,特别是需要进行分类讨论的问题,只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变式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变式教学法时要以题目的条件和要求为前提,变式不能与原题出现太大的跨度,也不能和原题相差无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串联思路,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吃透知识点。
(四)把握知识逻辑关联,探究知识本质
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式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明确题目的本质。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藕断丝连,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联系密切的逻辑网,从整体的角度学习知识。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才更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应巩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从一般变式到特殊变式,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连贯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例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①x2-3x-10=0;②3x2+7x+2=0;③2x(2-x)=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方程:①x2+2x-3=0;②(x+1)2=4;③(x-1)(x+3)=0。
师:请同学们迅速口答出其中一个方程的解。
生1:(x-1)(x+3)=0 的解为1 或-3。
师(进行变式):(x-m)(x-n)=0 的解是多少?其中m 和n 为常数。
生2:是m 和n。
师(进行变式):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求解方程(x+m)2=n(n≥0)?另一个方程呢?
生3:第一个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第二个用配方法或公式法都可以。
生4:也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分解为(x-1)(x+3)=0。
师:如果无法使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可以使用配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众):直接用公式更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即配方法、公式法、直接开平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
可见,教师在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时以变式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解法求解方程,让学生对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不同解法的异同点和适用情况,并通过变式串联,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五)采用情境变式,变更问题情境
情境变式即教师在不改变主线的前提下不断改变问题情境,通过串联不同的问题情境整合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主线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铺设,做到串“点”成“线”。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情境变式教学法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为了保证“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训练。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展开变式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先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赵家村的赵大姨不久前承包了一个养猪场,想通过养猪解决经济困难,但因为没有文化遇到了很多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为她提供帮助。赵大姨在后院围了一圈篱笆,其中一面靠墙,准备围出一个猪圈养猪,但却遇到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赵大姨在后院靠墙围了一个长方形的猪圈(见图1),墙对面的门宽2 m,篱笆的全长为33 m,墙长18 m,已知猪圈的面积是150 m2,请计算猪圈的长和宽。
图1
变式1:若不改变问题一中的已知条件,猪圈的面积可以围到200 m2吗?
变式2:若将问题一中的墙长改为xm,会影响猪圈最终的面积吗?
问题二:赵大姨2022 年养猪赚取的利润为2.16万元,2020 年的利润为1.5 万元,若2020 年开始到2022 年的获利增长率不变,她在2021 年赚取的利润为多少?
变式:获利增长率一直不变,赵大姨在2023 年赚取的利润为多少万元?
●习题分析
情境变式能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深度思考。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一元二次方程开展,学生融入情境中会迫切希望帮助赵大姨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一能够让学生对常见的面积问题的解题思路和策略进行巩固;问题二与问题一之间联系密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探索变化率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变式需要明确一条主线,也就是串“点”成“线”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通过变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通过设计情境变式不断改变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总而言之,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通过变式教学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构建知识网络。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变式方法,将变式教学法与数学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对基本问题进行各类变式,学会举一反三,以增强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