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人的人品和官品说起

2024-04-11

清风 2024年3期
关键词:李林甫魏征人品

本刊记者

“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古人强调德在才前,由此可见人品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要求领导干部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官德建设中,今人亦可从古圣先贤的事迹和故事中学习借鉴他们优秀的人品与官品,这对当下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建设都不无益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官品的本意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有关资料记载,自魏、晋时期起,朝廷将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即自一品至九品,北魏每品各分正、从,共十八品,四品以下各品又分上、下阶,共三十阶,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明清沿袭前代规定并加以简化,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二级,共分十八级。“历代因之。其不入九品者,唐称流外,明清称未入流。”南朝梁沉约以诗著称,他在所著 《神不灭论》中曰:“既有晓昧之异,遂成高下之差。自此相倾,品级弥峻。”

但官品同时也被指代为官者的人品高低和地位。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很好地诠释了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内涵。我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官员的人品修为,历史上人品优秀、官品高洁的官员比比皆是,以史为镜,鞭策自我,古人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去追求正直的人品、清廉的官品。

在我国古代,有关品行的古文古诗俯拾皆是,譬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即高洁清白、如冰块一般光明磊落的内心。

这些诗词的背后,承载了我国古代的大量清官廉洁的人格官品故事。比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和博大精深的学识才能,赢得了后世的敬仰和赞誉。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确表达了为人为政都要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态度。

《三国志·诸葛亮传》如此记载诸葛亮的品行:“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认为,这段记载说明,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安抚体恤百姓,以礼仪法规教化百姓,并规范约束官员,根据实际情况权宜行事,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全国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实施的处罚和政令虽然严厉,却无人有怨言,因为他严正公平且劝诫明白。

“以人为镜”与“口蜜腹剑”的对比

正直忠诚与奸猾丑陋,在历史上,这样的人品与官品也有着数不胜数的鲜明对比。尤其是同朝为官,如果有着这种高下立见的反差,更是让人品官品高洁者得到百姓拥护和爱戴,而人品官品卑劣者只会落得被百姓唾弃的下场。

唐朝宰相魏征为人正直、為官清正,在历史上以敢犯颜直谏著称,称得上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品与官品皆高洁的谋略家。他谏说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等,被唐太宗称为“一面可知得失的镜子”。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深感悲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旧唐书》对魏征的评价是:“臣尝阅魏公故事,与文皇(太宗)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其匡过弼违,能近取譬,博约连类,皆前代诤臣之不至者。其实根于道义,发为律度,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臣,中不侈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所载章疏四篇,可为万代王者法。”“智者尽言,国家之利。郑公(魏征)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高度赞扬了魏征为国为民的正直与正派。

与魏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朝的另一个身居宰相高位者李林甫却大权独揽,蔽塞言路,排除异己,迫害贤才。在李林甫的专横跋扈下,加上唐玄宗自己的昏庸放纵,唐初比较清明的朝政风气为之一变,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口蜜腹剑”的成语就是说的李林甫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实则暗中阴谋陷害威胁到他相位的官员。

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如此评价李林甫:“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进,专给唯诺而已。然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它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可见当时百姓和后人对李林甫妒害忠良、奸惑蒙蔽所为是不齿的。

“世风常伴政风变,人品应随官品升”

人品立德,官品立世,这样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即使到了腐朽的晚清依然不乏其人。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曾国藩以“八德”自勉,此即他的人品准则,曰勤、俭、刚、明、孝、信、谦、浑。被誉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的作家唐浩明评点:曾氏在这里所提出的八德,是他一贯所看重的八种品性,他在许多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反反复复地表达他对这八种品性的看重。曾国藩还认为,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他在写给诸弟的信中多次强调“德”的重要性,“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等语句,常见于其家书中。

位于今河北省沧州河间市的河间府署有一副警世励志的对联:“世风常伴政风变,人品应随官品升。”知名时评作者汪金友先生对此感悟颇深,他表示,“人品应随官品升”说的是一个官员的职务升迁之后,其品行道德也应跟着提升。职务越高,所担负的责任越大;级别越高,对自己的要求应越严。这就需要更加正直厚道、诚实善良、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因为越是处于高位,盯着你的眼睛越多,只有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才能使自己的品行道德与官品一起提升。

鉴古知今,人品是官品的基础,官品是人品的折射。共产党人的修身立德更是比古人要求高得多,而且领导干部的人品,应比普通老百姓的人品要求更高,只有这样,领导干部的官品才能有深厚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修身立德,要求党员干部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德,要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做人的过程作为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作为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宋代吕本中的名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此三德,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铭记在心。

猜你喜欢

李林甫魏征人品
唐太宗与魏征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Design of a novel correlative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in-situ real-time chemical analysis∗
弄獐宰相
弄獐宰相
诗品出于人品
口蜜腹剑
吃饭见人品
唐太宗因何会砸了魏徵的墓碑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