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医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源流分析*

2024-04-11刘晴晴王佳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党医疗卫生中国共产党

刘晴晴,赵 丽,王佳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红医精神是一种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和救死扶伤为主要内涵的先进精神文化[1]。新时代背景下,红医精神在继承革命时期内涵的基础上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革命信念和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红医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延展和传承,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共同作用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

1 红医精神的形成与本源

1.1 红医精神与红医文化

红医文化是形成于革命时期红色医疗卫生领域的特色文化体系,它既是一种红色文化,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历史革命和时代医疗的双重色彩,红医精神便是这种文化资源的核心[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当时经济文化各方面落后的艰苦环境,广大根据地军民从实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实践。尽管初期红军卫校的规模很小,但是红医先辈们所表现出的情怀和追求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医疗卫生工作在长征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为新中国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3]。践行红医人的使命担当,坚持红医精神在我国医疗领域的主流价值观地位,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维护人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红医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

1.2.1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医精神的本源

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用三十二个字精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线和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红医精神的本源。随着早期建党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各个因素随之开始孕育、形成,并在百年奋斗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已远远超出它过去的特定范围,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谱系。在这个精神体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其他所有精神的源头,具有强大的支撑和黏合作用。只有正确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才能行稳致远、合力向前[4]。

1.2.2 红医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红医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百端待举。面对猖獗流行的传染病、短缺的医药产品以及落后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着巨大威胁。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和民生需求,党中央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究其根本,以红医精神为依托的医学思想却始终未变,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21世纪初,“非典”疫情肆虐全国,无数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主动请缨前往一线,用自己的优良技术为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全力守护人民健康,这都是红医精神在特定时代的具体体现。面对公共卫生危机,红医精神支撑国家和人民一次次跨过困难、坚毅前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总而言之,红医精神的形成与伟大建党精神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二者是分支和本源的关系。追寻红医足迹,传承建党精神,深入领会二者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对我国的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 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红医精神的具体体现

1931年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所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筹建,毛泽东同志为其题写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作为红色卫生文化的独特概念,红医精神是我们党创造的先进文化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始终闪烁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璀璨光芒。

2.1 红医精神集中体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涵,也是红医精神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伟大建党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崇高价值理想,其先进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红医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红医精神一直处在丰富和发展中,为明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推动人民健康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也是新时代医生的底色。2020年下半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高度的肯定,提出了伟大抗疫精神[5]。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医务人员与时间赛跑,以奋斗作答,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锻造了红医的可贵品质,延续了红色卫生文化精神,成为最亮眼的红医逆行者。

2.2 红医精神充分彰显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立场和奋斗目标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红医精神所彰显的宗旨意识。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拓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领域,也推动了红医精神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开拓创新。

红医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军医学校创立初期,卫校的学员们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没有课堂,他们就露天学习;没有教学工具,他们就用门板和炭火;没有器材,他们就自制手术刀。从瑞金出发,红医精神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成为中华医学文化的独特精神瑰宝。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6]一名合格的红色医生,应当牢记党员和医者的双重初心,以救死扶伤为根本,在刻苦钻研医术的同时恪尽职守,为人民健康无私奉献。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因素复杂多变,医务人员面对各种利益诱惑较多,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不能挂在嘴上,而是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到医疗工作当中,做到知行合一,以初心和使命回应人民对健康的价值诉求。

2.3 红医精神具体展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本色和坚强意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也是红医精神所展现的高尚作风。

仁爱和奉献一直都是医学职业道德的主要色彩。红医精神思想根基深厚,不仅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医者仁心”的理念一脉相承,更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医疗思想中国化的结晶。战争年代,红医人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将卫生工作和军事、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涌现出了小井红军医院、野战医院、少将军医李治、医疗将军傅连暲等一大批模范医院和典型人物。进入和平年代,在和谐安定的大环境下,面对繁重的医疗任务、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红医人仍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积极保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从近二十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经历的几次重大事件来看,红医精神一直激励着医务人员战胜艰险、全心全意救死扶伤,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2.4 红医精神清晰勾勒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和为民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红医精神所勾勒的坚实底色。红医精神不仅包含以人民生命健康为最高追求的医学基因,还包括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一般的医学人文精神相比,红医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其自律性更强,道德标准更高,要求也更加严格。

红医精神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红”字,这意味着医务人员不仅要遵循一般医学执业规范,同时还要拥有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把红色基因渗进血液,坚定政治立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7]。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第一批红军卫校师生不仅边长征边办学,还沿途参加了赣州战役等救护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把行军路当成教学课堂,广大卫生人员认识到卫生工作对于抗战事业和根据地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意义[8]。在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的过程中,红医精神一直与时俱进,它可以是汶川地震中映秀镇卫生院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行,也可以是河南汛情中郑州市中心医院令人动容的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措并举,努力夯实国家的健康之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继承与创新红医精神增添了新内容,拓宽了新视野,提供了新理念,在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贡献中国力量。

3 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弘扬红医精神

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在世界变局中始终繁荣发展、屹立不倒。新时代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医精神,医学院校、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都应担负起传承的重任,将精神贯彻到行动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共同推动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3.1 医学院校应深入推进红色教育,培养德业双修的医疗卫生人才

应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批准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学院开始,我国的医学院校从建校之初就寄托着党和政府发展医学教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殷切希望。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刻,医学院校必须通过深入推进红色教育,紧扣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红色医学人才。

红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途径与有效形式,医学院校深入推进红色教育,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切合医学生实际[9]。各大医学院校应深刻了解红医精神的具体内涵及其对于学校发展的价值,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将思政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用鲜活的“红医”英雄人物案例,引导医学生切实践行医者使命,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红医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德业双修的医疗卫生人才,全力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10]。

3.2 公立医院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防线

作为中国卫生健康战线的生力军,公立医院服务意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如何发展红医文化、弘扬红医精神,发挥好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公平可及、群众受益,是当前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新形势下,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公立医院应当深刻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用红医精神助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显著制度优势的前提下,将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一起进行考核,摒弃填鸭式、说教式的观念和方法,时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工作和首要任务,用红医精神助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勇担使命、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在对医务人员进行选拔和评估时,应严格落实好选人用人程序,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对不合规的医疗行为和工作方式及时进行监管和督改,并以此制定合理、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在满足医院正常运行费用的同时,为医院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

3.3 医务工作者应担负起传承的重任,努力成为红医精神的践行者

红医精神是党领导人民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人民健康安全的守护者,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于红医精神必须铭记于心,追随红色旗帜,锻造红色品格,释放红色能量,努力将其作为一种责任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医学是一门科学,离不开技术、设备等客观条件,但它同样也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关怀与仁心大爱。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不断锤炼自身临床技能,遵守医学行业规范和伦理规范,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群众,还要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以及社会责任,始终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怀揣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热爱同困难和危险作坚决的斗争[12]。同时也要善于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抬头看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尊重生命、崇尚医德、廉洁行医,认真履行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以身作则,做到“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努力成为红医精神的践行者和耕耘者,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开辟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有机整体,红医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分别占据不同的重要位置,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并进一步挖掘其时代意义,从中汲取前行动力。新中国从红色革命中走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才能一路向前。作为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医疗卫生队伍必须将红医精神的核心特质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之中,处理好医疗技术所带来的伦理价值冲突,不辜负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猜你喜欢

建党医疗卫生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