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充满内涵的节气

2024-04-10王溱

商周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介子植树节晋文公

王溱

清明最早作为一种节气出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又是一个蕴含和承载着多重人文与自然,现实与历史,生命与亲情,内涵丰厚的特殊节日,人们从中会感受和汲取到丰富的传统文化营养。

关于清明后来演变成一种特殊节日的传说很多,不过最具感染力,也最为人所认可的还是介子推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遭追杀,大臣介子推割肉救主,成就了一代君王。但晋文公登基后竟忘记了“恩人”,等想起来寻找时,介子推已背着老母躲入深山。晋文公见介子推故意躲避,便命人放火烧山以期重逢。结果介子推和母亲均被烧死,只留下血诗一首,其中最后四句振聋发聩: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辞世那天正是清明,后来清明,便成了祭奠之日。又因为介子推是被火烧而亡,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

虽然是传说,但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两千多年以来,人们约定俗成,自觉遵循这个习惯,传承着先人留下的遗俗。清明不仅成了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还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际上,清明并非只有“生死离别辛酸泪”,还有“满目春光幸福情”。清明的另一个名字叫踏青节。踏青,时尚的说法是春游,古时称作探春,寻春等。农历二三月的清明,正是春回大地之时,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乡间,春意盎然,万木争春,鸟语花香,是出游的大好时光。许多人选择这个时节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色。记得学生时代,每次瞻仰烈士归来,学校都会安排我们去就近的山里,或者公园游玩。大家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做游戏,捉迷藏,跳绳,荡秋千,踢球,欢笑声此起彼伏,忘记了悲伤,冲淡了哀痛。其实,在欢乐中感受幸福,是对先人们最好的缅怀。它会时常提醒人们,今天的美好,正是先人们的奋斗和努力换来的,要好好珍惜,百般呵护。

清明前后的天气称得上是一年中最佳時段,春阳照临,春雨飞洒,很适合树木生长。郁郁葱葱的植被,象征着生命生生不息。所以自古以来,勤劳的人们都会选择这个时候植树。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以至于许多人都把清明节当成是植树节。其实这有一定道理,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一天许多机关,单位都会组织干部群众栽种各种树木,造福于后代。时间相邻很容易产生“错觉”,人们自然会“合并同类项”,把清明节与植树节视为一体。

清明是个意味深长的日子,自然也是文人墨客大展才华的平台。千百年来,一代代文豪诗圣,留下了一篇篇文采斐然,力透纸背,雄奇飘逸,妙笔天成的诗作,流芳百世,代代相传。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吴文英的“听风听雨过清明”,顾太清的“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不仅是文人们对清明的感悟,感叹,感伤,感怀,更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猜你喜欢

介子植树节晋文公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清明节与介子推
收获满满的植树节
快乐植树节
植树节
介子推守志
大型强子对撞机检测到B介子衰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