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士的背影

2024-04-10宋子洵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夹金山军礼扎西

宋子洵

虽已进入春天,风却也卷挟了几分寒意。朦胧的金光洒在山顶的薄雪上,氤氲出几分雄壮、悲凉。连绵陡峭的山岭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却未见飞鸟。夹金山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这般景象。

一条陡峭的山路向上延展,在视线所及之处骤然急转,消失于云层雾气中。藏族小伙扎西一早就站在路边。他在等待着一位执意独自登山的老人。

“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自远处传来,扎西探出头,仔细打量着来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逆着光走来。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像巨石一样重重地压在地上。只见老人一边走一边用留恋的眼光注视着周围,像是在回忆什么。“就是他!”扎西趕忙跟上,一路上躲躲闪闪,生怕被发现。

突然,他发现老人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注视着他。

“糟了,被发现了!”心一横,扎西硬着头皮凑上前,向老人解释道,是小金县的桑杰书记让自己悄悄跟着的,因为担心他一人登山有危险。扎西一脸诚恳的模样,让老人原本紧皱的眉头缓和了些许。

“你回去吧!”老人转过身去,背朝扎西摆了摆手。

“我不走,我答应桑杰书记要照顾好你的。”扎西倔强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老人动了动嘴角,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继续向上攀登。看着老人沉重的背影,扎西知道老人默许了。

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颔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

“您不要再往上走了。”见状,扎西有些着急。

老人的喘息声越来越急促,听起来像是即将报废的拉风箱,光听着都让人心慌。对于扎西的话,老人置若罔闻。

“您撑不住的……”扎西的声音因焦急而轻微地颤抖着。

终于,老人停了下来。

“我走不动了,这夹金山,是上不去了,真想再上去看看你们。”他看向前方喃喃地说,“小伙子,帮我个忙,到上面替我敬个军礼吧。”

敬礼?扎西没听懂。

“就像这样。”老人边说,边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庄重而又虔诚地向大山敬了一个军礼。

或许是不想老人继续攀登,扎西没有拒绝这个请求。

随着一步步攀登,扎西的体力渐渐透支,汗水湿透了单薄的衣衫,他的牙床都在冷风中打战,腿像灌了水泥一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侧滴落。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也被逐步掠夺,扎西已经接近窒息了。

终于行至一片开阔处,扎西累得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喘息间,扎西记起了老人的嘱托。

咬住因寒冷而颤抖的牙齿,扎西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那片天空敬了个军礼。

下山时,扎西又遇到老人。老人坐在路边,静静地看着远方。扎西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只好走到老人身边坐下。

“累吗?我们当时也很累!”扎西的耳边传来老人粗粝沙哑的声音。

“老人家,您一定是老红军吧?”扎西突然意识到什么。

老人深邃的眼神给了扎西答案。

……

太阳落山时,老人走了。凝视着老人踉跄而坚毅的背影,扎西的内心突然涌起复杂的情感。有种念头在他心里升腾而起,久久不散。离开之前,面向无数英魂在这里长存的夹金山,他又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并许下了自己一生的承诺。

从那之后,扎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几年过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烙在他的心底,夹金山上,仿佛一直有一个勇士迎着落日的余晖,凝望着远方。

(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3月15日,有删改)

◆思考

1.这篇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2.关于这篇文章,有人认为扎西是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老人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第29期参考答案

第2版

《雨中登泰山》

1.文章前两段写了“我”冒雨登山的缘由,不能删去。理由:第一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写登泰山不是简单的观景,而是为了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第二段写出了作者决心登山的劲头。这两段文字为整篇文章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虽简短,但不影响情感的表达。

2.好处:多角度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3.诗文的引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千斯坝听水》

1.点题,通过对“澄碧的坝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千斯坝的纯粹与庄重。

2.揭示“千斯”名称的含义,表现了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与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3.示例:对千斯坝美好寓意、悠久历史、重要意义的敬佩之情,对古代先哲的仰慕之情,对千斯坝饱经沧桑的感叹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猜你喜欢

夹金山军礼扎西
当增扎西的诗
商代的军礼及其用乐
我也向你敬军礼
非常军礼
夹金山下的等候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越夹金山
一生的军礼——老兵工人许忠伟小记
夹金山(外二首〕
图说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