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

2024-04-10范萍

剧影月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统生活文化

范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非遗元素,包括传统工艺、语言、表演艺术、节庆等。非遗是一个国家、一个社区的独特标识,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藏。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非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目前我国已认定了10万余项丰富多彩的非遗,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根,承载着世代传承下来的智慧和价值观。它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为我们民族提供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守护好非遗这份宝贵的财富,让非遗重新回归现代生活,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青春、时尚等特点,激发非遗传承活力,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是当前非遗保护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非遗从业者的职责所在。

一、非遗保护传承现状与困境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它们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非遗保护工作经历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立法保护、系统性保护五个阶段,促使非遗保护实践不断推进,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成效显著。随着文化遗产日的设立,非遗和保护非遗的观念日渐受到关注。伴随各种活动的相继开展,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非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社会影响也逐渐增强。尽管如此,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手工艺非遗产品已不再属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许多非遗项目逐渐流失或边缘化,未被及时记录和传承,民众对非遗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层面。非遗技艺的学习时间长、门槛高且生存压力较大。年轻人主动学艺学技的不多,能坚持下来的也只是鳞毛麟角,非遗传承呈现后继乏人的局面。非遺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非遗保护不仅仅是一项文化工作,更是一项文化挽救工作。需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活”下来、传下去。非遗保护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要关注群众生活需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们自发自愿地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二、非遗与现代生活

作家冯骥才说过:非遗是一种生活文化、活着的文化遗产。非遗本身就来自民间,是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是属于人民的,没有理由不回归大众。让非遗走近、走进生活,要在“融”字上下功夫,要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南京秦淮灯会素有“天下第一灯会”的美誉。这项民俗活动之所以流传至今,恰恰与当地年俗、民众的生活习惯、精神诉求紧密相关。广大民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幸福等美好愿望,在秦淮灯会期间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多种形式寄托自己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坊间流传一句话:过年不去看秦淮灯会就等于没过年。秦淮灯会一直是南京民众辞旧迎新、祈求吉祥、喜庆热闹的社会文化,是当地民众翘首期盼的一年一度的重要民俗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非遗有着迷人的色彩,但是非遗只有“近人”,才能“迷人”,只有更紧密地连接现代生活,才能绽放更大的光彩。“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的开展,满足了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观念和日益迫切的文化需求,是非遗逐渐融入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有效举措。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通过参与非遗展示互动活动,充分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非遗体验,让他们感知非遗的乐趣、收获美的发现。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还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介入,非遗传承人纷纷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在线展示制作技艺、推送讲解产品,将非遗由幕后推到台前,揭开非遗神秘的面纱,拉近人们与非遗的距离。

非遗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不能忽视教育的作用。通过举办讲座、展示、展览等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商区等,让更多的人在正确的推广和传播中零距离接触非遗,提高对非遗的认知度。吸收更多有情怀的年轻人加入非遗活态传承中来,丰富生活色彩,提升生活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三、非遗的破圈融合与创新性发展

非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宣传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个性化、求异性需求凸显,非遗的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承古开新,找准现代生活的需求,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破圈”思考跨界融合,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王者荣耀》是年轻人非常喜爱的一款游戏,它与越剧合作,带动越剧“破圈”,以游戏角色上官婉儿全息影像的形式,表演了越剧著名选段,为百年越剧走近年轻用户打开了一扇窗,让游戏真正作为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互相作用,打造当下的潮流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收获更多对于越剧文化的感知及认同。据统计,目前王者荣耀越剧文化跨界项目的总曝光量已超过15亿人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7亿。

近年来,具有生活气息、技艺与内涵兼备的非遗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推崇和喜爱,尤其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激发出强烈的创新、创作欲望。如“非遗+艺术家”,在云锦、绒花、绳结等非遗项目中,通过传承人与当代艺术家的合作,将艺术和非遗元素相结合,让艺术化的表达融合在古老传统技艺语境中,使非遗焕发新生、活力盎然;“非遗+科技”,让当代科技赋能非遗,将声光电植入现代云锦技艺织造中,在水声光影的作用下,小河流水,波光粼粼,仿佛让人置身于大自然中,静静地让内心和非遗互动与交流;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美妙的夜空中变幻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非遗项目图案,争妍斗奇,蔚为壮观,将传统非遗秀出了新“高”度。如“非遗+文创”,将剪纸技艺运用到背包、茶杯、毛巾等旅游文创产品上,呈现出青春、时尚和生活特点,既美观实用,又传承创新。徐州香包在创新发展中更显活力,与传统香包相比更注重外形的设计,如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香包、寓意“好事发生”的花生香包、寓意“时来运转”的石榴香包等,都让人爱不释手,既激发了民众的购买欲,又满足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非遗的创新还表现在将传统工艺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如中国运动员的领奖服,将中式旗袍元素带入时尚潮流;传统工艺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创造具有传统元素的时尚商品,如印有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文件夹、苏绣小屏风、料器小挂件等,这些破圈融合、创新性发展不仅赋予了非遗新的生命力,也为非遗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让非遗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非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非遗已成为促进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非遗产品销售额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近50%,文化旅游收入增长了近3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非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旅游业中,非遗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些非遗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能够满足游客对于寻求独特的文化体验的需求。传统节庆、手工艺品制作和传统表演等吸引了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如苏北琴书是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现场演出受众面有限,且年龄偏大。传承人在传承中也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养家。省级非遗项目苏北琴书代表性传承人周银侠2020年开设抖音号,通过抖音直播平台表演传统大书,受到广泛关注,现拥有粉丝16.2万人,每场至少有2000人在线观看。传承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更加充实,非遗可持续发展更有保障。

此外,非遗购物节、非遗夜市集、网络直播平台等,在提高传承人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复苏和发展。非遗在乡村振兴、教育等领域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让非遗回归生活,与现代生活连接也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通过宣传、创新发展、融入现代生活等方式,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宝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闪耀。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寻求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途径,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界增添更多的文化色彩。

猜你喜欢

传统生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