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遗数字博物馆的技术支持与建设要求

2024-04-10沈杰

剧影月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博物馆物质

沈杰

2022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8家网络平台共同举办了“云游非遗·影像展”,在线展播2300多部非遗传承记录影像、非遗题材纪录片,同步开展各类非遗短视频话题、主题直播、话题讨论等活动。非遗数字博物馆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馆际联系,将各类非遗项目更好地展示给公众,也使得个人与博物馆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動了以电商平台模式为代表的非遗文创产品的营销,开辟了以网络课堂教学传承非遗的新模式,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创建和完善非遗数字博物馆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好地开发非遗资源,最合适的两种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出版物。虽然我国非遗数字博物馆起步较晚,但是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规模,应根据我国部分非遗数字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诸多对策与建议。

非遗数字博物馆拥有较多的优势,例如:展示内容的丰富多样、自身发展的特色化以及虚拟展示技术的高水平运用。非遗数字博物馆目前开设了常用的社交网站或交流板块,用于向观众推送最新资讯,开展互动交流,使其教育传播功能得到加强。非遗数字博物馆特别向青年朋友和少年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多样的学习形式,向他们传播博物馆文化、非遗知识及技艺,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在未来发展中,非遗数字博物馆应提高信息资源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受众,为他们提供各自所需的、更高质量的学习与交流资源,使非遗数字博物馆得到更好的发展;持续提升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创建非遗项目数字化全方位展示链接,让观众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非遗、感受非遗,从而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新的思想火花;健全和完善非遗数字博物馆管理制度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非遗数字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使得非遗数字博物馆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非遗数字博物馆的技术支持

(一)网络技术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展示形态以及沟通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不仅要促进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内容的技术开发,更应该给观众带来一些交互式与多元化的多媒体经验。非遗数字博物馆既能增强在线使用者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在线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非遗博物馆从事某项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时,可以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专门组织网络在线交流讨论活动,从而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积极性,亦可强化其自身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能力。网络技术有助于非遗数字博物馆利用在线社群实现非遗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技术,博物馆展览策划、宣传教育、文创产品营销等相关人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创公司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等工作。以非遗博物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例,高等院校既要运用网络技术将非遗数字博物馆的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纳入课题研究的范畴,从而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网络信息出版物

网络信息出版物是指非遗数字博物馆借助互联网给公众提供的数字化产品,它同纸质出版物一样,具有编辑、制作与加工等特点。非遗数字博物馆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用数字代码这种方式存储起来,制作成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原创数字化作品,如文字、图片、地图、游戏、动漫、音视频读物等,再借助选择、编排与汇集等方式形成网络文献数据库,用于传递和交流非遗信息。非遗数字博物馆制作网络信息出版物的题材相当广泛,具体方法可以从当地非遗资源的实际情况着手,并且结合多种数字信息技术,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摄像录音、照片图像以及文字记录综合在一起,并将它们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全面、精准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而且能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与利用的效率。

二、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要求

(一)建立健全非遗数字化保护体系

非遗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一样,有其自身性质、目标、任务以及运行发展中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创建一个完整的非遗数字化保护体系的时候,不能简单“叠加”式地利用数字化技术,而应该基于管理与运营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各项要求,进行科学分析,全面考虑各个应用层面的阶段发展目标和不同需求,创制非遗数字博物馆的未来规划与具体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与完善。非遗博物馆在创建数字馆的时候,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遵循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规律,对现有的非遗资源进行分析,并且合理选择和应用兼容性强的软件平台与开发工具,防止出现非遗信息资料无法再利用的情况。此外,还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当有效保护与管理相关信息资源。今后,我国非遗项目数量势必增多,非遗博物馆在制定分类标准、开展非遗项目数字化工作的时候,都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数字化保护方案。该方案的理念必须明确,应在网上公布工作流程与服务内容,公众可以随时查看具体情况,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建立灵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其相关软件更新换代比较频繁,很多软件或设备在采购不久后就可能会落伍,因此非遗博物馆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必须把资源、资金尽量投入在急需解决的硬件设备或使用软件的更新领域。譬如采集一部分非遗项目信息时,必须配置一些质量过硬、效果较好的录音设备、摄像机与数码相机等。此外,作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核心的中央管理系统,往往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持。Oracle、SQL Server属于当下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每当新版本发布,员工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非遗博物馆在推进前期开发系统、更换项目数据、规范管理系统软件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障资金资源的持续投入,从而构建一套灵活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三)提高非遗数字博物馆的透明度和互动性

建设非遗数字博物馆,不仅要保持高透明度,而且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度。首先,要尽可能地满足公众了解、体验、传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未来非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基于非遗数字博物馆中的各项技术手段,系统性地研究非遗信息与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公众。其次,在非遗博物馆工作者的指导和示范下,推动实现公众与非遗数字博物馆系统的互动,帮助他们获取更加生动和全面的信息。再次,非遗数字博物馆更应当注重透明度,充分意识到所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内容局限性的同时,要为公众跟踪非遗博物馆保护工作进度、获悉更多信息、提供第一手资料提供便利,必要的时候及时进行补充。最后,很多非遗项目均属于民俗活动类型,为了方便民众参与和分享,就必须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数字博物馆中展现蓬勃的生命力。

(四)运用先进技术推动非遗数字馆的可持续发展

先进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非遗数字博物馆保护、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数字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融合了传感器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对非遗数字博物馆而言,未来虚拟现实的关键是通过利用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得到现实环境的三维数据,再按照应用需求,运用三维数据创建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等方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遗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在建立大屏幕多媒体文化活动展示模块中发挥积极作用。除了非遗博物馆自身外,与其开展合作的学校、社区、军营、企业,通过设置大屏幕播放系统,作为非遗博物馆对社会进行陈列展览、社教活动、非遗文创等相关内容介绍宣传的一个特殊手段。有关部门或者机构登录非遗数字博物馆后,通过模块锁定程序,继而从非遗数据库中获取需要的三维立体影像、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各类信息资源,按照先前设计的顺序或路径进行播放。对学术界而言,非遗数字博物馆可以创建一个学术研究虚拟信息化平台,身处不同地域的专家学者登录该平台后可以聚集在同一个学术研究频道,针对同一个非遗项目开展远程交流或者学术探讨。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我国非遗数字博物馆必须坚持实用性、易用性、系统性、针对性、互动性、特色化和共建共享等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非遗项目在网络传播和服务过程中的管理与保护制度,以提高非遗数字博物馆各类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南京市博物总馆)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博物馆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露天博物馆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