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2024-04-09徐鸣
【摘要】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评价作为音乐教学目标的延伸与检测,以音乐教学目标为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从“三维目标”走向了“核心素养”,同时强调“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科特性 评价原则 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148-03
2022年4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课标修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将艺术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修课。
一、立足学科特性,制订个性化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细分为四个维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音乐教学评价要立足音乐的学科特性,制订个性化的、符合学科特点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二、遵循评价原则,开展可信化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2022版艺术课标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教、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我们要聚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是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我们要及时评价与反馈,这是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
(一)学生主体——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目标制订上也体现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聚焦素养——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音乐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是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借助音乐教学评价活动所收集的数据与信息,形成“教-学-评”一致。
如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羊肠小道》,教学目标一:通过音乐活动参与体验,学生探索作品刻画不同形象及情境,包括人、动物、风光、危险经历等,展开丰富想象,体会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二:通过反复聆听,加强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分析主题旋律的特点;教学目标三:听辨和表现小毛驴主题和风光主题,体会两个主题不同音乐要素特征。
第一个目标指向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素养,第二个目标指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第三个目标指向审美感知素养。
(三)追求真实——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
音乐教学评价是评判音乐教学行为、手段是否有效的过程,目的是检测、调整和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为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如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打字机》,学生用模仿打字机打字的方式捕捉主题旋律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捕捉旋律,第二次聆体验时我走到这些学生身边,轻声地邀请他们跟我一起做,并提醒学生哪些地方不易捕捉,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不伤学生的自信。
(四)及时反馈——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音乐行为进行即时回应、调控与引导,通过语言给予激励,通过行为进行暗示,通过表情进行交流,用正向的、鼓励的方式给予评价。
如人音版四年级上册合唱歌曲《大家一起来》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借助道具体验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体验,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其余学生对比各种体验方式,请学生即刻反馈,并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以寻求更符合音乐的体验方式。
三、基于核心素养,落实多元化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评价的落实需要具体的教学评价手段和策略,首先要明确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与重点,根据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
(一)指向“审美感知”的音乐教学评价
审美感知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表现为对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形式、音乐的风格流派等内容的感知、体验、理解和判断。
指向“审美感知”的音乐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和口头提问法。观察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情感行为、肢体行为等,观察学生能否准确捕捉音乐的表现要素。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闪烁的小星星》,我们设计了以下课堂观察量表用以记录学生的音乐行为表现:
口头提问法,借助身势、律动体验歌曲的情感后提问:这首歌曲/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哪些音乐要素起到了作用?采用纸-笔法,如绘制图谱、填充色块等具有典型音乐特性的方式检测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其中,绘制图谱常用于对旋律、节奏、结构要素的捕捉和检测上,填充色块常用于对音色、强弱等要素的感知与检测上。如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摇篮曲》,笔者设置了音乐知识大闯关环节,请学生聆听三首音乐判断作品分别属于摇篮曲、进行曲还是舞曲,并让学生聆听不同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学生分别写出作曲家以及作曲家国籍。
音乐的体裁形式、音乐的风格流派等内容的学习既指向“审美感知”维度,也指向“文化理解”维度。
(二)指向“艺术表现”的音乐教学评价
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動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指向“艺术表现”的音乐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类音乐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展开的。对于音乐表演的评价,无法通过纸-笔的方式进行检测,也无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测评。借助量表法进行评估,结合师评、自评、他评的方式。
量表法是将某一特定的音乐行为细化为能够测量的多项内容和指标,简言之,是通过多个内容来衡量一个特定的音乐行为。如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合唱作品《晚风》一课,我们设计了如下量表以检测学生多声部学习成效:
(三)指向“创意实践”的音乐教学评价
创意实践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探究音乐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的方式将之呈现出来。
对于“音乐编创”的评价,我们常采用纸-笔法和作品呈现法。纸-笔法是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呈现问题答案和表达想法的一种评估方式,它既是评价手段也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将书写下来的内容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即作品呈现法。如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笔者首先让学生回顾已学过节奏型和休止符:X X X XXXX X - X XX 0等;随后让学生用以上节奏型和休止符为歌曲编创一条两小节的节奏用以歌曲伴奏。
对于“即兴表演”的评价,我们可以借鉴“艺术表现”领域的评价方式——量表法,从节奏、音准、速度、力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结合师评、自评、他评的方式。
指向“创意实践”的音乐教学评价能检测学生是否具有完成该任务的所需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表现力、想象力以及创新精神等能力和品格。
(四)指向“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评价
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指向“文化理解”维度的音乐教学评价我们可以采用检测法、口头提问法等方法。通过书面检测的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口头提问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作曲家、代表作品、作品的历史背景等知识。采用线上答题检测方式对学生的阶段性音乐美育素养进行检测。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音乐教学评价应避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使评价的内容更为丰富,评价的手段更为多样。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预设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
对学生音乐学科能力做出全面评价,音准、节奏、速度、旋律等做出评价。低年级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要能唱准音高、节奏;高年级学生除了唱准音高、节奏,还要把握歌曲速度、音色和旋律的美感等。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做出评价,综合评价学生演唱歌曲、演奏乐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能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创编简单的节奏、旋律、律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教育的评价内容更为全面、更为具体,真正发挥音乐评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04月
[2]李慧燕.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08月第1版
[3]张业茂,肖韵楠,许锋华.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应然诉求(上)[J].中国音乐教育,2022(4):5-9.
[4]张业茂,肖韵楠,许锋华.文化理解:核心素養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应然诉求(下)[J].中国音乐教育,2022(5):10-14.
作者简介:
徐鸣(1981年12月28日—),女,汉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