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式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09陈明
陈明
【摘要】主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优化,是对现代教学理念的响应,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主题式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并能够运用整体思维、宏观思维将教材知识进行融合串联。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认知梳理单元内容,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深化教学主题;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提高主题教学的效率;构建整体教学,升华主题教学效率;运用评价机制,完善教学主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主题式教学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079-03
主题式教学从微观上讲,是指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单元中存在的相似或者具有某种联系的知识,通过一个主题或者多个主题的方式将它们进行有效串联;从宏观上讲,是将历史知识整体进行相互串联,并运用宏观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历史问题,从而寻找可以贯穿历史的知识。主题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适合学生探讨的主题,同时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围绕着相应的主题开展教学,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合理的主题内容。这样有助于教材中单元知识的整合,并加强单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以及整体分析问题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效果。
一、主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体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主题式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并且能够积极探索历史知识。主题式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将分散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且具备整体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整体的历史思维,分析局部的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分析问题的全面性。由此可见,主题式的这两方面特点,体现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主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境,同时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主题式教学符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对提升课堂教学思想,以及增强历史教学的人文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题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历史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历史技能的提升。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对课堂的优化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历史运用主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梳理单元内容,创设合适的主题
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在确定主题时,应充分了解单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统一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将单元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在罗列过程中,确定分类的依据,教师将单元进行分类后,开始进行主题创设。在设计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主题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应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合理的主题内容,进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和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内容时,可以围绕唐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进行主题研究,选择唐宋经济文化作为主题进行研究的原因是,唐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历史上算是鼎盛时期,而且唐宋时期的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相对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贡献。比如,在诗歌方面,从《全唐诗》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的诗人有2300多人,作品有489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有五十多位,如李白、王勃、高适、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在书法方面也达到新的顶峰,如,当时形成了以虞世南、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为代表的四大家,在绘画方面出现了画圣吴道子,其创造了“莼菜条”型线条,提升了线条的表现力和美感。在当时的阎立本绘画的宫女图,具有奇特的手法,而且在描法上变化丰富,使创造出的绘画作品表现力十足。王维的山水画富有神韵,非常耐人寻味。
在宋代时期,理学的构建是宋代鲜明特点的标志,其中科技在宋代发展到了新的顶峰,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创造,为后期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火药促进了冷兵器向热兵器转换的过程,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指南针使航行的距离变得更远,为世界变为整体提供了基本条件。印刷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欧洲科技的进步,同时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在当时的天文学、地理学、纺织术、造船术、地质学、医药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
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很清晰地发现知识点的互通性,这也是历史学科的一种特点,即历史中发生的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伴随着其他历史因素进行着,从历史学科的这种特点也能感受到主题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通过确定教学主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对学生的思维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合适材料,深化教学主题
历史教材中的每一个专题都具有涵盖范围广、聚合力强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促进历史知识的相互联系,形成历史教学的宏观性、思辨性和开放性。同时教师应以整体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从宏观角度发现教材中知识的相互联系,并确定其中的主题,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进而达到深化教学主题的作用。例如,中国古代史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发展角度进行主题设定,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文化、夏商时期的文化、西周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商朝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成熟的文字系统,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为后期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同时体现着中国文化兼容并包,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型,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达到巅峰。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对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师通过用宏观的角度分析整个教材,从而设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相关的主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用宏观的思维思考历史问题,有利于学生对于历史整体知识的把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主题教学最关键的部分是引导学生能够对主题内容进行讨论,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厚,甚至容易限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为学生创建自由讨论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也要注意科学分组,在人数上也要有所限制,人数不宜过多,最优人数应控制在五人左右,这样不仅能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优势,而且可以提升主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文艺复兴》一课时,可以设计关于文艺复兴的主题探讨活动,如,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主义具有怎么样的联系?学生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材中相互联系的三个单元进行统一学习,可以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出现萌芽,为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文艺复兴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具有重大的进步,促进了天文、地理知识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备条件。而新航路的开辟,通过实践验证了文艺复兴中的相关理论,从而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为早期殖民地活动提供了条件,使资本主义原始资本得到积累,再次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最终得出结论,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主义,推动三者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三者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可以设计文艺复兴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中具有相同的点和不同之处,同时要求学生小组探索中国历史发展中是否出现过类似于文艺复兴的发展时期。
教师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主题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交流讨论的平台,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想的相互碰撞,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学生以主题内容进行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整体意识,有助于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互通性,形成深入的历史事件分析,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三)构建整体教学,升华教学主题
构建整体教学体现的是能够将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整体知识去发现单元间存在的关联性,能够运用整体知识,很容易地分析局部的问题。构建整体教学需要教师站在整体历史知识结构的角度,在教完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后,围绕这些单元确定特定的主题,将具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促使教学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例如,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改革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的范围很广泛,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以社会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社会主义改革、资本主义改革、奴隶社会的改革等。但是从历史可以看出,改革具有双重性,改革的成功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失败了,可能会造成经济的衰退,阻碍社会的发展。教师可以将“改革”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设定问题:“既然改革具有双重性,那么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改革出现失败呢?”通过对历史整体知识进行感知,可以得出答案:“经济建设是一切发展的重心,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科技等领域,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从国情出发,设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通过构建整体教学,有助于主题内容得到升华,使学生能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总结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整体分析历史问题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教师重视整体教学的主题设计,使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历史整体教学主题中,能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促进其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深度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评价机制,完善教学主题
运用评价机制,有助于完善主题教学的内容,在总结和评价中,可以不断优化初中历史教学主题。教师在主题内容讲解完毕后,可以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意见,鼓励学生发布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主题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讨论主题的结构进行补充性评价,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主题任务完成效果进行评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教学。为了测验教学效果,教师提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具有怎么样的相同点?”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判断主题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布置主题任务后,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进行完主题活动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或者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主题教学活动的意见,对于学生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测验效果,以及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课题的优化。
运用评价机制,是促进课题教学能够持续进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充分重视评价机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重视学生的评价和意见,从而使评价机制能够促进主题教学的优化,使主题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而言之,主题式教学虽然对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主题式的教学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相关知识,而且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独自分析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从而具备独立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