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长寿经开区应急交通规划研究

2024-04-09王澜凯周进均乐伍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10期

王澜凯 周进均 乐伍杉

摘  要:應急交通规划是一种基于城市应急处置需求,从应急交通组织可达性、可靠性等角度,统筹道路网络、设施布局、资源配置的专项规划,是一个新的规划概念。其研究的对象繁多、种类复杂、基础薄弱,目前暂无统一的规划编制办法、标准及规范。该文以长寿经开区为对象,从应急救援疏散角度开展研究,构建三级应急道路体系,是对化工园区应急交通规划的一次探索,可为类似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应急交通规划;长寿经开区;救援和疏散;城市应急处置;专项规划

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4)10-0102-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urban emergency disposal, emergency traffic planning is a new planning concept and a special planning designed to co-ordinate road network, facility layou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ces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emergency traffic organization. Its research object is various, the kind is complex, the foundation is weak. 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ied planning method, standard and norm. Taking Changs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carries out researc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mergency rescue and evacuation, and constructs a three-level emergency road system, which is an exploration of emergency traffic planning in chemical park, and can provide experienc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lanning.

Keywords: emergency traffic planning; longev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rescue and evacuation; urban emergency disposal; special planning

随着重庆长寿经开区综合化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运输,给经开区的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而化工园区的事故灾害较一般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疏散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对地形、风向等干扰因素更敏感,对二次灾害的控制因素也更多,因此深入分析事故对交通网络的影响,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交通规划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现状

既有规划体系中缺乏应急交通层面的具体规划编制体系和标准,是一个比较新的交通专项规划课题。从城乡规划编制角度,“五级三类”的编制体系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安全城市的总体要求。城市消防规划是现阶段落实城市安全的专项规划,但缺乏对应急交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对控规路网的指导作用不足,这就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加强对控规路网编制的指导。从应急管理体系角度,需要城市提供有利于“事故迅速控制、救援快速抵达、疏散安全有序”等应急管理的道路条件。从实际应用角度,相关专项规划要求:一是明确“消防通道、疏散通道”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网,但缺乏针对应急交通需求的城市道路网标准和指标体系;二是国内部分城市开展的城市应急交通规划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层面的应急疏散规划实践,其与“有毒、易爆”事故的疏散方法有诸多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体而言,通过对城乡规划、应急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研究,虽缺少具体的应急交通规划方法和指标,但也在救援疏散、防灾减灾、规划实践3个层面提出了要求和管理需要:一是应急救援疏散需要“时效性、可达性、安全性”的道路体系;二是在防灾减灾层面提出了对危化品运输线路、时间、速度及建设专用通道(车道)等要求,同时,运输路线需绕避“人流集聚场所、重要基础设施”等重要设施的相关规定;三是现行规划研究和实践中,各项以自然灾害(地震、飓风、洪水)疏散为主,依托城市道路,构建分级疏散通道,如避难主通道(高速、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等)、避难次通道(中心城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等)及避难支路(次干路、支路)。

2  长寿经开区本底条件分析

2.1  基本情况

长寿经开管辖范围80 km2,各产业园区被道路、河流及地形分为各相对独立的5个区域(八颗片区、晏家工业区(北)、晏家工业区(南)、川维川染片区和江南组团(重钢片区)),如图1所示。

截至2021年1月,经开区共有企业336家,其中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64家,共有90个重大危险源(一级危险源10个,二级危险源8个,三级危险源43个,四级危险源29个)分布在29家企业内。绝大部分化工企业和重大危险源分布在晏家工业园(南、北)和川维川染片区。

图1  长寿经开区片区划分示意图

2.2  既有应急救援和疏散通道评估

2.2.1  路网密度评估

总体来说,经开区规划道路网密度4.30 km/km2,总体上高于一般工业区要求,但是各片区路网形态不一,差异较大(表1)。

八颗片区整体呈方格网布局,规划路网密度4.30 km/km2;江南(重钢)片区大部分为重钢厂区道路,路网呈方格网布局,规划路网密度4.83 km/km2;上述区域内部道路系统较好,可利用方格网道路形成各地块的环形的应急交通组织通道和多通道的应急救援和疏散通道。

晏家北片区局部方格网形态,但存在道路网系统性不足、断头路和错位交叉口较多、部分区域交通微循环不畅,不利于形成各地块的环形应急交通组织通道和多通道的应急救援和疏散通道。

晏家南,川维川染片区受地形和川维厂建筑布局影响,路网为自由式,道路系统性较差,部分地块集散通道单一等问题。园区内部道路不顺直,区域交通微循环不畅,不利于形成各地块的环形应急交通组织通道和多通道的应急救援和疏散通道。

2.2.2  应急救援骨架通道评估

现状形成“三横两纵”的骨架道路,但主要通过“齐心大道-华中路”组织,交通主要集中在“化北路-齐心大道、化南路-化中路”2处节点转换,未形成骨架路网体系。既有规划虽形成“四横两纵”的骨架道路,但路网系统性差。在应急交通需求层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片区联系通道缺乏,大多片区之间直接联系通道不超过2条,不利于区域应急救援和疏散协同组织;二是晏家工业园南区和川维川染片区各自仅1条东西向结构性道路,应急救援和疏散的可靠性不足;三是晏家工业园北区道路网系统性不足、东西向连通性、区域交通微循环不畅,不利于区域内部应急救援和疏散的快速组织(如图2所示)。

3  应急交通规划

3.1  规划原则

一是居安思危,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快速反应救援,安全有序疏散原则。为实现对重大化工事故的迅速控制,救援力量快速抵达,受困人员安全有序疏散,需构建高效、快速、可靠的应急交通道路系统,建立“应急交通组织-应急救援和疏散通道-应急准备道路”的应急交通系统,形成多通道、多方向的应急组织、救援和疏散道路和快速抵达重大危险源事故现场的应急交通能力。

图2  既有规划路网示意图

3.2  路网规划方案

根据长寿经开区80%危险源为气液体等特征,并考虑风向的不确定性。研究认为“多通道、多方向的道路交通组织条件”是应急救援及安全疏散的重要保障。

结合应急预案响应级别及应急管理需要,提出“对外疏散便捷、区域协同高效、周边循环顺畅”的三级应急道路体系。第一级为对外疏散通道,主要承担经开区以外救援力量和物资的快速抵达,及对外快速疏散的交通功能。第二级为区域协同通道,主要承担经开区内各救援力量和物资的协同调配交通功能。第三级为企业周边循环通道,主要承担重大危险源企业周边多方向救援疏散功能。

结合经开区重大危险源、人口集聚场所和重大设施分布,考虑适应多方向救援疏散条件,通过加强对外衔接、整合内部通道资源、共建共用打通周边循环等措施,规划重塑区域交通结构,形成“七横五纵”的骨架道路网路,加强区域间联系,提升经开区“多方向多路径”的应急交通水平和跨片区应急交通协同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路网规划方案示意图

3.3  节点优化方案

按照客货相对分离原则,尽量减少危化品运输对城市带来的潜在安全影响,确定经开区主要对外立交有7个,重点优化对外货运功能为主的河泉立交和八颗立交。

3.3.1  河泉立交

河泉立交是晏家联络线与化北一路(经开区主要货运通道)衔接节点,为了加强河泉立交与经开区内部路网的衔接,提出2个优化方案:一是向东延伸晏家联络线至齐心大道,形成贯穿经开区东西向的次干路等级的对外衔接通道;二是利用既有规划通道,依次下穿六纵线主线、渝长扩能、渝万铁路和渝利铁路,向东穿越九橡化大用地与化北四支路衔接(如图4、图5所示)。

图4  河泉立交优化方案一

图5  河泉立交优化方案二

通过对比分析,优化方案一通过向东连通齐心大道,新增南北向上跨桥,与经开区道路系统衔接更紧密,加强与东部片区的联系,有利于经开区货运交通组织,分流效果明显。而方案二较好地保障河泉立交主流向交通的連续性,但需新增下穿隧道,分流效果一般,此外需进一步协调与九橡化大用地的矛盾,因此规划推荐采用方案一。

3.3.2  八颗立交

八颗立交是渝长高速复线与渝邻高速的转换节点,也是国道G243及齐心大道的交点,承担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转换,既有规划方案采用单喇叭立交形式将高速直接接入现状国道,未考虑与规划路网的衔接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八颗立交既有规划方案

为了提升国道G243能力,同时改善各等级道路与经开区规划路网衔接,规划提出2个优化方案:一是采用“单喇叭立交+变异单喇叭立交”形式,向南调整横三路线位,拉大2个节点间距,交织段长度约200 m,实现各道路交通便捷转换;二是采用“转盘+定向匝道”形式,调整现状收费站位置,高速下道道路与横三路形成转盘,同时通过设置2处左转匝道实现与主干路一纵线的转换(如图7所示)。

图7  八颗立交优化方案示意图

2个方案均可实现八颗立交节点不同等级、不同性质道路间的交通转换功能。方案一保障了主流向交通流的连续性,同时增加组合立交集散路段的交织长度,但是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工程造价较高。方案二工程造价较低,占地面积较小,景观效果相对较好,但是“转盘+定向匝道”的形式通行能力有限,且需拆迁现状收费站。通过综合比较2个方案的优缺点及交通功能等因素,推荐采用方案一。

3.4  应急交通设施规划

在完善应急交通设施的规划布局方面,全面梳理消防站点、应急疏散集合点等设施,并借鉴《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等标准规范,从时间的可达性和路径的可靠性2个维度,构建应急交通道路网评价指标,其中消防救援时间应小于5 min,应急疏散时间应小于15 min,可选择的路径(方向)至少需要2条以上(表2),规划结合路网规划和区域条件新增3处应急疏散集合点,优化2处消防设施布局。

3.5  规划效果评估

利用GIS服务区分析法,评估现状与规划应急救援和疏散的时空可达性。通过完善应急通道规划、增补应急救援设施等措施,实现了重大危险源企业5 min消防救援通达,其中12家企业救援时耗减少21%。基本实现重大危险源企业15 min人群疏散至集合点,其中13家企业疏散时耗减少47%。

4  结论

应急交通规划是一项复杂的规划,目前暂无统一的规划标准和编制办法,本文仅是对长寿经开区开展的应急交通规划研究,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不同的区域有自身的实际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地区特点,构建与之发展理念相匹配、与地区条件相协调的应急交通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 龚华凤,赵聪霄,徐小童,等.新冠肺炎疫情对重庆市应急交通规划的启示[J].城市住宅.2020,27(7):176-177.

[2] 王萍.灾害条件下应急交通疏散路径规划方法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3] 杨慧,韩高峰.江西赣州市中心城区交通应急通道体系规划研究[J].《规划师》论丛,2014(00):23-27.

[4] 唐代兴.从伦理社会学入手构建三级导向的当代灾疫预警体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7,13.

[5] 任其亮,曾柯,王坤.基于前景理论的应急交通疏散路径选择模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3):100-104.

[6] 田晓春,方艳球,林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应急交通组织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6):51-52.